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揭开定陵地宫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4-10-12 00 浏览: 103

揭开定陵地宫的秘密

明神宗朱翊钧像。

皇帝的棺椁_古代帝王棺材_古代帝王棺椁

定陵

古代帝王棺材_皇帝的棺椁_古代帝王棺椁

出土文物。

皇帝的棺椁_古代帝王棺椁_古代帝王棺材

定陵地宫。

古代帝王棺材_古代帝王棺椁_皇帝的棺椁

□向木渡

巧妙击败地宫“机关”

我们先来看看考古队发现的、洁白如玉的地宫大石门。这两扇门是由一整块白色大理石制成的。即使历经三百多年的沧桑,依然洁白如雪。每扇门上还刻有九十九个和八十一个乳状门钉。这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它反映了皇帝生前居住的紫禁城。如果我们留意现在故宫的大门,没有一个是光滑的。上面布满了九排金色的门钉。

那么为什么是九呢? 《黄帝内经》云:“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故三三三为九,以对应九个领域。” “九”是最大的阳数,所以地位很高。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然与“九”形成了对应关系。皇帝还特别喜欢将自己与“九”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比如,他自称为“九五爷”;他的生日是正月初九,每年要祭祀上天九次。另外,“九”与“九”中的“九”同音,皇帝也喜欢用“九”来表示自己的统治万古长青。地宫的大门与紫禁城的大门相似,暗示着万历皇帝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长久。

在当时的考古现场,摆在考古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打开石门。队员们轻轻地将石门往前推,发现没有任何反应。好在,石门虽然制作精美,但中间还是出现了一条三厘米宽的裂缝。有人用手电筒往裂缝里看去,发现有一根石条将门牢牢地固定住。

考古不是盗墓。既要保证石门的完整性,又要保证门后大石条的完整性。所以,绝对不能使用暴力的手段来打开石门。这让考古队难住了。按照常理分析,地宫里的石门不可能是由宫女、工匠等奴隶举起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些奴隶恐怕就会死在地宫里了。地宫是皇帝和皇后埋葬的地方,其他人不能与皇帝和皇后共用一个洞穴。因此,只有一种可能。石栏是由门外的人扶着的。应该有一种工具可以从外面拉动石门。

那么这个工具到底是什么?考古队在海量史料和明末崇祯皇帝的墓葬记录中找到了线索。清代谭继聪所著《肃松录》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在眉山自缢身亡。后来,昌平府官员赵一贵出于对故主的忠诚,主动花钱吊唁崇祯皇帝。由于崇祯生前还没有来得及为自己修建陵墓,赵一桂将崇祯和周皇后的灵柩运到了他最宠爱的妃子田贵妃的坟墓下葬。工匠们花了四昼夜,挖出了田妃的坟墓,看到了地宫的大门。然后他们用一种叫做“钉钥匙”的工具打开石门,将崇祯的棺材放进去。

古书中提到的“转钉钥匙”就是打开石门的钥匙。但它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再次难倒了考古队。

既然如此命名,那它一定是一个弯曲的东西。考虑到其目的,考古队队长赵其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找来一根1米多长的8号铁丝,将顶端弯成两半。呈口状,从直立的门缝送入,倾斜的门石上端与板条的开口夹住,轻轻向内推,使顶门石逐渐顶出。直立起来,终于离开了门内突出的石坎。

推开石门后,考古队在顶门石上发现了一行字:宣宫七门皆有未经检验的天然石材。这应该是当时工匠留下的文字,因此我们也知道,门石原名“吉来石”,而且不止一块。玄宫内共有六座门,其装置相同。

后来,当我仔细研究龙头石的结构时,我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整块敲击石上下两端略宽,中间略窄。制作石门时,工匠预先在门内侧中间设计了一个凸起的石门槛,然后在门洞中间的地面上切出一条凹槽。天然石材的长度恰好等于石坎与凹槽之间的直线距离。皇帝下葬后,工匠们首先关闭其中一扇门,另一扇半开。原石的下端插入地面的凹槽中,上端搁在半遮盖的石门内侧凸起的石坎下。随着石门缓缓关闭,石头也会自动随着石门缓缓倾斜。当石门完全关闭之后,石头正好完全抵挡住了两扇石门凸起的石坎,让它们无法再打开。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设计,成为了保护皇陵的最后一道屏障。

石门终于打开了。此时此刻,万历皇帝的玄宫已完全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皇后下葬姿势奇怪

依靠自制的“转钉钥匙”,考古队终于打开了地宫的大门。整个地宫的结构分为前、中、后殿和左右配殿五部分。经过一番寻找,众人终于在后殿的中西部分找到了三口红漆棺材。毫无疑问,这里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死后居住的地方。一年多的发掘终于圆满结束。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这三具尸体的状况。它们保存完好还是早已腐烂?你穿什么衣服?葬礼进行得怎么样?

带着诸多疑问,考古队缓缓走向三具棺材。大家发现右边的尸体受损最严重,需要先清理。地宫一旦打开,稳定的环境将不复存在,这对于尸体和文物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当务之急是立即清理受损严重的文物。这棺材里躺着的是孝敬皇后。孝敬皇后本姓王,她的父亲王天瑞是锦衣卫白虎人。孝敬皇后十三岁时被选入宫,成为侍奉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的宫女。 16岁时,她被万历皇帝看中。幸运的是,她怀孕了,生下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

按理说,母亲比儿子更有价值,但万历帝却特别宠爱另一位妃子郑贵妃,所以对王氏十分冷漠。他只封她为“才子”、“恭妃”,并将她打入冷宫。他的儿子不被允许与她发生性关系。她遇见了。

古代帝王棺椁_古代帝王棺材_皇帝的棺椁

可怜的王在宫中被囚禁了20年,死时年仅37岁。她的儿子朱常洛也遭遇了不幸。虽然在太子之争中被立为太子,并在万历死后继承了皇位,但登基不到一个月就因病去世。他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随后,朱常洛的儿子王氏孙子朱由校继位。这就是天启皇帝。他为太后安排了新的葬礼,因为王氏去世比万历早十年,最初葬于东京平岗。天启皇帝将王氏与万历帝一起葬于明十三陵地宫,正式封她为“孝敬太后、温宜敬、让贞慈、盛天寅生”。所有这些麻烦对棺材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坏。

当棺材打开时,只剩下孝敬王后的尸骨。棺材内还埋有大量锦缎、衣服、金银器皿等。

接下来要清理的是左边孝端皇后的棺材。孝端皇后是万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比万历皇帝早三个月去世。万历皇帝死后,二人合葬于定陵。

最后清理的是万历皇帝的灵柩。他的棺材最大,长3.3米,高1.8米。棺材里除了他的尸体外,还装满了各种随葬品。盖在他身上的最上面一层是锦被,下面是袍子和布料。万历皇帝身穿绣花袍,腰系玉带,头戴黑纱翼冠。身穿黄缎长裤,脚踩绣花红缎高筒靴。

仔细研究这三口棺材后,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万历皇帝、孝端皇后和孝敬皇后都采用“S形”侧卧葬式。不了解中国丧葬仪式的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不就是侧躺着吗?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这么说吧,古代我国非常重视死后的世界,所以人死后的埋葬方式是非常讲究的,绝不会随便做。在“死如生”的丧葬理念指导下,最常见的埋葬姿势就是将死者以类似于生前睡姿的姿势下葬。迄今为止,最早的直葬实例是在距今8500至7000年前的河南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后来,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再到元明清,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直立葬的现象。

万历皇帝是一国之君,理应遵守礼法。然而,他却选择了与传统相反的“S形”侧卧葬式。这其中必定有深意。

许多学者对万历皇帝和皇后的下葬仪式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类的代表人物是十三陵特区办公室的王秀玲老师。她认为,这种下葬仪式与北斗七星的星相相对应,通过天人感应来彰显皇帝的至高地位。

在古代,“北斗七星”被认为是北极星,指向正北,位于天空的中心,属于二十八星座中的紫微苑。古人一直将紫微星视为“帝星”,所以天帝居住的天宫也被称为紫微宫。人间的皇帝自称“天子”,用“子”字来指代皇帝。由于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人们靠近,故故宫古时被称为“紫禁城”。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