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古人如何发酵乳制品?这项技术如何传播?通过研究迄今为止最早的奶酪制品——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奶酪”样本,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了世界首次对古代乳制品遗存的宏基因组研究。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Cell》杂志上。
付巧梅研究员对奶酪样品进行实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编号M25的青铜时代奶酪样本。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杨一民供图)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 饶俊华)古人是如何发酵乳制品的?这项技术如何传播?通过研究迄今为止最早的奶酪制品——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奶酪”样本,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了世界首次对古代乳制品遗存的宏基因组研究。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Cell》杂志上。
新疆小河墓地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孔雀河下游以南约60公里处的沙漠中。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伯格曼发现后,直到2000年才被正式发现。2002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开始全面发掘。 2014年,经过几年的研究,科学家确认世界上最早的奶酪(距今3500年前)出土于小河墓地。
聚焦古代发酵乳制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傅巧梅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益民以及新疆新疆大学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古代发酵乳制品进行研究。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最古老的奶酪”进行了系统的古代微生物基因组研究。
“虽然人类食用发酵乳制品的历史悠久,但目前关于发酵微生物在人类历史上的应用和技术交流,以及发酵微生物本身的进化,特别是发酵微生物功能基因的进化的信息却很少。在长期驯化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 10月5日,付巧梅介绍,对古代发酵乳制品的古代微生物基因组进行系统研究成为探索这些问题的关键。
此前,“最古老的奶酪”已通过古代蛋白质组学鉴定为开菲尔奶酪。它源自开菲尔酸奶,由类似于曲的开菲尔粒在牛奶中发酵。但乳酸菌含量仅为0.43%~0.55%,捕获难度较大。经过11年的探索,付巧梅团队自主设计了乳酸菌全基因组位点探针,从样本中捕获并富集了64%至80%的乳酸菌,使古代全基因组研究成为可能。
科研团队从三个距今约3500年前的古老奶酪样本中提取了26层优质古乳杆菌基因组,发现它们形成了与欧洲菌株不同的分支,揭示了开菲尔乳杆菌的另一个侧面。一条独立的东亚内陆输电线路。科研团队通过探索开菲尔乳杆菌的适应性进化过程,阐明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古人的生活方式、科技文化交流与发展,反映了古人与这种共生微生物的共同进化历史。 。
国际相关专家评价,这是古代DNA研究领域罕见的挖掘新数据的事件。这个来自考古样本的第一个共生微生物基因组具有重要意义,为欧亚人民的迁徙和交流以及微生物驯化的历史带来了新的认识。 。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