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唐宋时期香火十分盛行。增福寺因人们在寺内供奉财神李奎祖塑像,称增福财神而得名。元末明初战乱期间,增福寺日渐衰落。明成化十八年,潍县李姓商人出资整修增福堂,重新塑像财神像,增塑观音菩萨等神像。明朝弘治年间,增福堂从南方来了一位和尚,名叫“小南禅”。他觉得道教的财神爷和佛教的观世音菩萨同处一处寺庙,不太合适。于是他用了一千多公斤的铜,重建了观世音菩萨的金身。他还为菩萨建造了一座新寺庙和新居。因此,它又被称为“双小寺”。
陈结其故居
明末清初,又乱世,财神庙再次衰落。康熙年间,不知什么原因,财神甚至被请出财神庙,由观世音菩萨代替。增福殿更名为白衣观音殿。直到道光年间,陈结器才重修增福殿,重塑财神金身,使增福殿焕然一新。不仅如此,整条街还有了一个新名字——增福堂街。增福堂街是唯一一条纵贯全城东西向的街道。这条街上有很多名门望族,也有很多普通居民。有文化古迹和学校教育。它是旧魏县的一个缩影。其中最著名的家族是陈氏家族。陈洁琪的宅邸位于增福堂街道东首路一、二门。连同路南的书房、马院,几乎占据了整条街道的四分之一。 。
增福堂大院现位于潍坊三中
增福堂街道拆除后,合并多条街道重建的社区继续沿用增福堂名称。走过郭威故居东侧的窄巷,墙上贴满了许多关于增福堂街的历史名人。陈冠军、陈洁琪、陈丙辰、郭兰存、郭伟、胡景新、王旭福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