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淮安区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世纪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旨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之美,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市民文物保护意识。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共同建设家乡。
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图片展区更加详细地展示了淮安区近年来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建设和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
淮安区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清莲岗文化遗址”,说明这里是江淮流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东晋至明清,作为县、州、路府的行政所在地,一直是苏北乃至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淮安区地下文物资源丰富,文物古迹遍布全区。现有国家级保护单位5个,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节点6个,省级保护单位7个,市级保护单位62个,国家级历史街区2个,县级历史街区2个。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古迹300余处,已公布地下文物埋藏地4处。馆藏文物近5万件。
近年来,淮安区全力推进古民居保护规划和修缮工程。通过向上努力和自筹资金,完成了秦始皇故居、蝴蝶堂、飘母祠、梅亭、河下三官殿、少湖草堂、盘粮堂遗址等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展览升级和龙光馆布局等展示项目已落实;天恒宫地下博物馆土建、吴巨同大院修缮、青城门遗址考古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完成了《清莲岗遗址保护规划》、《吴承恩墓周边环境整治规划》、《关天培墓周边环境整治规划》等规划编制。印发《关于在项目建设期间加强本区文物保护的意见》,牵头将文物考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拟挂牌地块开展文物勘探相关工作,有效解决了多年来的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问题。之间的矛盾。先后发掘了七号遗址、铁云路、潘梁殿遗址、青城门遗址等。出土文物有陶瓶、青瓷、钱币等。
演出由淮安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青年演奏团和站岱社区秋风民间艺术团表演。参加活动的文化志愿者向游客发放党的方针政策和文物保护条例宣传单册500份,以及印有文化遗产保护标语的环保袋500多个。 (金强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