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原市出发,向北100多公里就是娄烦县精友镇风陵地村。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著名政治活动家高君宇的出生地,也是他16岁之前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高君宇故居纪念馆位于风陵地村东。它依山而建。山上苍松翠柏,欢迎人们前来参观瞻仰。纪念馆下院中央,一尊高君宇全身铜像静静矗立。这位革命先驱身穿长袍,手里拿着一本书,尽显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样子。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于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富裕家庭。受父亲影响,他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渴望变革和革命。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加入各种进步社团,广泛接触有进步思想的师生,成为北大学生领袖。 1919年参加并领导“五四”运动,带领学生上街游行,烧毁赵家楼,殴打张宗祥,组织学校罢课,发表革命文章。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的锤炼,使高君宇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自觉担负起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任。 1920年,在李大钊领导下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在长辛店创办工人子弟学校,成立工人俱乐部和工人工会,领导了北方早期工人运动。 1920年冬,高君宇加入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俊宇是全国50多名党员之一。
1924年夏,高君宇回到山西,准备建立共产党组织。 1924年下半年,南下广州,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 1924年底,随孙中山北上,协助筹备国民大会。 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 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29岁。
“我是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死如彗星。” ——这是高君宇在自己的照片上写下的一首励志诗,也是他短暂而辉煌的时刻。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当地文化保护工作者李国成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发现和研究高俊宇的英雄事迹。谈及这首革命诗篇,他动情地说:“伟大的信仰让高君宇充满了力量,他因奔波积劳成疾,但他时刻准备着不顾个人安危,为革命献出生命。就像闪电一样。” ,他触动了破败世界的黑暗,悄然照亮了中国的未来。”
如今,高俊宇的家乡风岭底村正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他故居周围的43名村民高兴地搬进了新家。村里的学校、纪念广场、文化庭院等要么在修缮、改造,要么选址新址,焕然一新。呈现在山水之间。风岭底村党支部书记王绪珍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一代英雄高俊宇的事迹已成为楼烦县家喻户晓的人物,俊宇的精神也融入了更多人的心中。风岭底村有3700余人。
2013年6月,修复后的高君宇故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平均每月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 2017年,前来参观的人数超过7万人次,不少单位选择在这里举行党团员入党仪式并进行党员团员培训。学校还组织青年学生来这里聆听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前来瞻仰英雄高俊宇的人越来越多,他是我们这里的骄傲。”王绪振表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君宇精神,坚守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懈奋斗。 (新华社太原4月17日电记者霍瑶)
网友留言
网友“长江之波”:高俊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因积劳成疾,29岁病逝。今天,让我们缅怀先烈,缅怀英雄!
网友“雷小诺”:英雄们,你们不朽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以你们为榜样,像你们一样不畏牺牲、不畏困难。是你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谢谢你们!
网友“汤敏”:纪念碑上刻的是英雄烈士的崇高精神。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告诉世人,我们是不可侵犯的、战无不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