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新县人,开国将军。
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战争,多次参加敢死队,与国民党军、日军、日伪军、美军、越军较量,立下赫赫战功。
在57位开国将领中,他的经历无疑是最传奇的。
许世友将军的传奇在哪里?
许世友将军
在天浦乡合浦村徐家洼,有许世友故居,由危房组成。 50米外,一座水泥包裹的坟墓下,埋葬着这位共和国传奇将军。
许世友墓
许世友在军中是出了名的酒鬼。相传长征时,其他干部的扁担两头都挑着干粮和报纸,而徐的扁担两头只放着酒。他后来向新华社记者解释说,自己只是在少林寺当杂工,顺便学了功夫。他还没有出家,不能算作和尚。
在饮酒方面,许世友被称为“酒神虎将军”。他一生只给两个人喝过酒。第一个是周恩来。周总理曾用3瓶茅台让徐喝下去,让他听话;第二个是周恩来。叶剑英的儿媳钱灵阁。
许世友后来成为毛泽东主席的“心腹战士”。由于他的耿直和勇敢,许世友成为唯一能带枪去见毛主席的军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老干部受到打击。徐野喊道:“我是毛主席的人。”此后,无论政治运动如何激烈,都没有人敢再碰他。
许世友与毛泽东
1956年,火葬《建议》在中南海中央会议上流传。毛泽东、康生、周恩来等都签名了,但许世友拒绝签名。
他还向毛泽东提出抗议,坚持要求他死后安葬,回到母亲身边尽孝。
1959年,许世友的母亲去世,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他将父母合葬在家乡,并选择了这里作为自己未来的安息地。 1979年10月22日,他写信给长子徐光,要求在家乡新县准备一口棺材。
1985年元旦刚过,感到时间不多的许世友就让秘书向中共中央写了一份报告,正式提出安葬要求。许世友于同年10月22日去世,享年80岁。他在报告中称,自己从小就离家参军,大半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但他对他的亲生母亲做得还不够。我希望我活着的时候尽忠,死的时候守墓尽孝。
许世友的母亲李
直到许世友去世几天后,南京才收到邓小平对许世友申请安葬的亲笔指示:就这样干,以后不再干。邓小平还提出“六不准”,包括不举行追悼会,只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报纸上进行宣传;不准立碑等
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震在转述邓小平的意见时说:“许世友在他60年的军事生涯中,立下了丰功伟绩,打了无数仗。他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经历、特殊的贡献。邓小平同志签署的特别通行证很特别,很特别。”
正是这“七专”和“六不准”,才让许世友得以安葬在家乡信阳信县。
将军的楠木棺材里,除了他的尸体外,还有一瓶茅台、一把手枪和一张百元纸币。当地风水师牵强地说,酒可以壮胆,枪可以打鬼,钱可以买路。风水先生还说,许世友将军墓地的正前方就是五虎山,象征着五虎镇守坟墓。周围的五棵松树从不同的方向向坟墓弯曲,寓意“五凤朝阳”。
至于墓碑,是许世友去世一年后,杨尚昆、徐向前等人以私人名义立的。碑文由书法家范曾题写,背面刻有他军旅生涯中的赫赫战功。
许世友父母合葬
许世友去世前,他的战友尤太忠特意从广西砍伐楠木,为许世友制作棺材。
许世友选择的墓址在他父母合葬墓的下方五六米处。他打算死后埋葬在母亲的脚下,永远和她在一起。
但南京专家认为,许世友选择的墓址地势较低,下雨天容易积水,不利于遗骸的保存。征得家人同意后,选定了现在的埋葬地点。
许世友故居前的小路叫小木路。徐的母亲原本有八个孩子。许世友1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兄弟姐妹八人中,只有许世友幸存。
他与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生忠死孝”的原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