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逢春说,有必要推断这些墓葬是否有同源?曾国基姓吗?必须有更有力的证据。在整理文物时,他发现了两块碑文,成为“曾继岁”铁证。
2013年9月,考古队在整理从文峰塔墓地收集到的一批残钟时,在其中一个较为完整的钟上发现了铭文。经解读,发现这是曾侯裕的坟墓。记载了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碑文记载了吴、楚、曾三国,这段历史被记载在《左传》和《史记》中,而其他史书上的吴、楚、隋的记载是同时记录在不同的记载中的,地点和事件。这就是曾继绥所说的铁证。
同时,曾侯予还在碑文的开章中记录了曾侯的第一个爵位以及他的祖先对周王室的帮助:“魏王年正月,甲午吉日,曾侯裕曰,博食商通,左右文武,奉殷令,平天下,王令南宫建殿,曰:“老。”公元前497年,曾侯裕回忆说:我的祖先南宫氏受周王提拔,负责辅佐文王、武王,参加了周王之战。灭殷平天下,周王将南宫定于南方,称来木殷,筑城址,以警示淮邑,监视江夏,字南宫氏。常见于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是典型的姬姓。这是历史学家的共识。可是南宫诗这个重量级人物,被封为侯之后又去了哪里呢?文献中没有记载。这块所谓的“曾侯玉编钟”上的铭文,将文献中没有记载的曾国与史书中记载的南宫联系起来,部分揭开了曾国神秘的面纱。
后来,黄凤春在叶家山M111号墓出土的铜圭(后称“南宫圭”)上发现了“曾侯作礼考南宫宝尊仪”。曾侯给南宫考打电话,证明南宫是他父亲辈的。通过叶家山和文峰塔碑文的相互印证,得出南宫即“南宫师”的结论,而曾国是西周重臣南宫师的封建国家。曾国作为南宫的诸侯国,与北方的赵公、东方的周公一起,在周初形成了完整的亲属诸侯格局。
2014年5月20日,叶家山墓地、文峰塔墓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一个月后,80岁的李学勤先生专程从北京来到随州。在参观了曾侯峪的编钟、南宫珪及相关出土文物后,他非常激动地说:“曾继燧大局已定。”2014年12月21日,4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召开“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经过论证,一直困扰考古界的“曾绥之谜”。多年的疑问终于得到解决,确认曾国就是隋国。
61岁的黄凤春说,考古就是不断解开谜团、重建中国古代历史。 《曾睢之谜》最大的难点在于史书上没有曾国的记载,寻找证据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考古。从1978年开始在雷古墩曾侯乙墓的发掘中担任技术员,到几十年后退休主持了山西叶家周曾侯墓和山西周曾侯墓两座大墓的发掘。文峰塔内的东周曾侯墓。我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来破解“更重要的是,这个文献中从未记载过的诸侯国之谜,通过考古发现被揭开了。它的姓氏问题一直延伸到它的第一位国王,即公元元年”。的称号和获奖者,使曾国史研究取得了巨大突破。
曾国是周朝唯一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封建国家,也是唯一一个通过考古发现最清楚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