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一新的陈家祠,金碧辉煌。照片由记者提供
东莞时代网讯(记者尹金忠)位于厚街陈屋社区的陈氏宗祠始建于明代1483年,距今已有535年历史。祠堂曾于1738年、1998年重修。时隔20年,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陈家祠再次重修,并于1月31日正式竣工。据了解,此次修缮的陈家祠礼堂总共花费了110万元,这笔装修费用是由社区村民支付的。经过重建,陈家祠又恢复了生机。
祠堂始建于明朝正统二年(1483年)
据介绍,陈家祠坐北朝南,面积约446平方米。院落式布局,三间三进。近日,记者走进修葺一新的陈家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上红砂岩匾额上刻着的“陈家祠”四个大字。然后有一扇纱门。正面用金漆雕刻着龙纹和龙纹。竹叶、松树等图案。过了纱门,走进祠堂,便是“振德殿”,金碧辉煌,金碧辉煌。走廊墙壁上的壁画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梁、柱、檐上的雕刻精美。经过重建、雕刻和重新粉刷后,它们更加充满活力。
然而,现在宏伟的陈家祠的前身,其实是一座简陋的庙宇。据陈屋社区负责人王先生介绍,陈屋原本不叫“陈屋”,而是“黄房子”。历史变迁:明万历二年(1483年),陈氏先祖来到现在的陈武为师,并在这里挖了一块地,建了一座简陋的庙宇,就是现在的陈氏宗祠,在这里扎根。 。随着陈氏子孙增多,改名为“陈府”。
记者了解到,陈家祠曾被用作学校,也就是今天陈武小学的前身。在陈氏宗祠看守祠堂20年的陈旭堂,就在陈氏宗祠上学。他今年已经80多岁了。后来,陈家祠又兼作屯仓作坊和幼儿园。
这座石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陈家祠内,与众多修葺一新的建筑相比,记者发现,二进殿右侧墙壁上嵌着的一块古老的石碑十分引人注目。旧石碑上刻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上面写着关于陈氏的事。陈氏迁居陈屋村,建立陈家祠堂时,在旧石碑旁又刻了一块一模一样的新石碑。 。王先生说,这块老石碑是陈氏宗祠最古老的“古董”。祠堂自建至今已有535年的历史。尽管历史悠久,但石碑至今仍保存完好。
村民集资百万重建祠堂
陈家祠继清代1783年、1998年两次修缮后,时隔20年再次修缮。 “陈家祠第三次整修,保持了原貌,主要是对墙、门、檐、梁、柱等进行了整修,还增加了现代元素,挂上了反映陈家新时代的标志牌。”祠堂周围的墙壁上贴满了村容村貌、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变化的宣传海报。”王先生说,陈氏宗祠的修缮总共花费了200多万元。 110万元,全部由社区村民筹集。 “社区发出筹集资金重建祠堂的倡议后,村民们非常团结。大家都想齐心协力修缮祠堂,踊跃捐款。除陈姓村民外,其他殷姓、王姓、刘姓等社区成员也十分热情。热情支持。”
重建后,陈家祠举行落成典礼。当天,东城温塘村、大朗求福路村、寮步长坑村的陈氏亲属也前来参加庆典仪式,并赠送了《一脉相承》、《常泽元祖》和“元”溯颍川,根在易经”、“通气连枝”等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