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旅游业
青藏高原地域宽广,地势多变,气候丰富。这里耸立着雄伟的山峰,铺展着开阔的草原,流淌着壮阔的河流,拥有肥沃的河谷和散布着如宝石般璀璨的湖泊。其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堪称独一无二,别处难觅。众多国内外游客渴望在这里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丰富知识。青藏高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近年来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倾心向往的地方。
青藏高原之上,巍峨壮观的山脉绵延不绝,每一座山峰都直插云霄。这些山峰覆盖着洁白的雪帽,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它们散发出一种坚韧不屈、顽强拼搏的雄浑气息,激发着人们的斗志。唯有勇敢者方能在此地一展身手,与险峻的冰崖峭壁一较高下。每当人们成功征服一座山峰,内心便会涌起无比的荣耀与自豪——人类终将战胜自然。那些攀登过高峰之巅的人们,普遍被视作最具勇气之人,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他们被誉为“最高”的个体。
青藏高原,这片被世界登山界瞩目和憧憬的土地,对于登山旅游资源的价值不言而喻。自1980年起,我国宣布对青藏高原部分山峰开放。这一举措迅速赢得了国际登山界的广泛赞誉,众多登山队伍纷纷提出前来挑战。至1983年,我国对外开放的山峰已达13座(见表12),其中除博格达峰外,其余均坐落在青藏高原之上。在这13座雄伟的山峰里,已有12座被勇敢的登山者征服,唯有公格尔山尚未留下人类的踪迹,静待着探险者的挑战。即便那些已被征服的山峰,也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以珠穆朗玛峰为例,已有超过十条攀登路线,而我国境内北坡的登顶路径仅有两条。因此,在北坡探索新的登顶路线已经成为了一项热门的议题。我国境内及边境线上的8,000米以上高峰,除了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其他山峰至今无人从我国境内成功登顶,这一现状正是吸引众多登山家前来的关键因素。此外,我国尚未对外开放以及即将对外开放的“处女峰”,依旧被视为登山界的禁地。那里的气候神秘莫测,地形复杂多变,吸引了来自各国的登山家,他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开拓者。
表12中国对外开放的山峰
青藏高原之上,湖泊遍布,分布得犹如繁星点点。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有冰川融水形成的湖泊,而在低洼的谷地中,则有因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特别是在高原的腹地,湖泊的景色尤为迷人。诸如纳木错、色林错、当惹雍错、班公错等大型湖泊,湖面宽阔,湖畔的平原广阔。在一些灰岩地带,湖滨的残山矗立在湖边,或穿插在湖泊群中。灰岩的悬崖峭壁陡峭,其下及半山腰处,浪蚀形成的凹槽和溶洞随处可见。尤其在炎炎夏日,碧波荡漾的湖面被翠绿的坡地环绕,低矮的山丘上,错落有致的峰林和石柱仿佛列队欢迎着过往的行人。在这湖光山色的画卷中,找不到喧嚣,听不到嘈杂,更无污染之扰,唯有宁静与安详。它们正静候着那些性情平和的人们前来探访。
高原之上的河流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在高原腹地,河流交织成网,潺潺流淌,携带着高原独有的鱼类融入湖泊。而高原边缘的河流,水流湍急,奔腾咆哮,滚滚向前。那些步入“壮年期”的河流,蜿蜒曲折,显得格外庄重。而处于“青年期”的河流,充满活力,将山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塑造出高山深谷的地貌。河流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溪流小川源自河流源头,泉水潺潺;大江大河波涛汹涌,气势磅礴;高山冰川融水汇成,山腰飞瀑如练;间歇性支流时隐时现,宽阔干流江面浩渺;开阔谷地与陡峭峡谷、嶂谷相映成趣。这诸多生动的立体景象,为摄影、美术、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高原上众多景区对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位于松潘县的黄龙寺,还有南坪县的九寨沟,都因它们独特的美丽风光而声名远播,享誉中外。同样,青海湖边的鸟岛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黄龙寺坐落于岷山雪宝顶之畔(海拔高达5,588米),该山顶终年覆盖着皑皑白雪,山腰处则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其之所以闻名遐迩,主要得益于雪峰彩池、清澈的溪流、飞溅的瀑布以及珍贵的瑞草奇花等自然景观。踏入黄龙寺沟口,便即刻置身于一片浓密的森林之中,紧接着便是一片开阔的平地。从高处的层层乳白色台阶上,清澈的沟水缓缓流淌。人们从繁茂的树海中走出,便步入了这如诗如画的水乡世界。这沟中的清澈水流宽阔可达数十米,顺着坡道缓缓流淌,在地表形成了白色或浅黄色的碳酸钙沉积层,塑造出长达数公里的淡黄与白色河槽、梯田和台地。人们沿着坡道攀登而上,仿佛踏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岷山之北的九寨沟以其郁郁葱葱、风情万种的山水,以及斑斓多彩的湖水,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目光。在这条长达50余公里的主支沟内,分布着108个形态各异的湖泊,它们“水光潋滟、倒影婆娑”,共同描绘出一幅幅迷人至极的山水画卷。这些湖泊大多为堰塞湖,湖水由山涧溪流汇聚而成,从茂密的绿林中汹涌而出,汇成无数壮观的瀑布。诺日朗瀑布横亘百米之宽,高达约三十米,宛如银河倾泻,白练当空,景象壮观。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攀升,如何有效维护这一罕见的风景区,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高原的景色变化多样,极具魅力。在藏东南,一片浩瀚的林海映入眼帘,踏入幽深的密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而喜马拉雅山南坡,被誉为西藏的“江南”,这里繁茂的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展现出一幅热带的画卷。藏北的草原广阔无垠,青南的草场无边无际,高原上特有的牦牛成群结队,远处不时可见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盘羊、岩羊等野生动物疾驰而过。若能在那广袤的草原上逗留数日,品味一番酥油茶的馥郁香气,青稞酒的醇厚甘甜,自会别有一番风味。高原各地独特的风光,总能触动人心,激发联想,让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陶冶。
高原的景色随着季节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在一年中的5月至9月,被称为“黄金时节”的这段时间,风景尤为迷人。洁白的雪山冰峰与翠绿的森林相互映衬,山坡上的花草竞相绽放,山脚下的麦田波涛汹涌。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你定会激发出对大自然的深情厚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青藏高原的无限眷恋。
青藏高原堪称一部生动的百科全书。在科学家眼中,高原上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对于怀揣科学热情的游客而言,踏上这片高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他们在此观察、探索、追寻,试图找到打开自然奥秘之门的钥匙。此外,通过高原众多山峰的藏语名称,我们可以探寻众多动人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在佛教建筑之中,我们能够领略藏族人民的智慧与智慧;在名胜古迹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藏汉民族间深厚的历史友谊……。总之,置身青藏高原,就如同踏入了一座宏伟的博物馆,沉浸在知识的广阔海洋之中。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青藏高原的旅游业方兴未艾。尽管起步较晚,但其潜力却十分巨大。伴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旅游业展现出“兴旺发达”的辉煌前景。近年来,前往青藏高原的国内外游客数量持续攀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1980年至1983年间,接待的国外游客已达6,300人次,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青藏高原旅游业的兴盛,将有力推动商业、交通、民族手工艺、服务业、建筑行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民间贸易的繁荣,进而带动市场的兴旺。在当前国家和各省市对西藏实施的重要援助工程中,西郊宾馆、拉萨饭店、日喀则饭店等众多项目均与旅游业紧密相连。高原旅游业的推进,还将产生深远的社会效益。信息的广泛输入,以及现代文明的广泛传播,都将成为推动力,加速商品生产的增长,同时,对这一地区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将带来不知不觉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