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我国古代史上手段最辣的女性,那无疑是秦惠文王的配偶,亦即声名显赫的秦宣太后——芈月。她为秦国奉献,不惜以美色与义渠王私通,继而又精心策划将其除掉,从而根除了义渠这个潜在的威胁,为秦国统一天下扫除了障碍;此外,她还在秦国长期执掌政权,若非秦国当时尚未征服其他六国,她很可能成为历史上首位女皇帝!
据史料所载,芈月逝后,其遗体被安置于骊山之巅,墓中设有四大神兽之灵守护;此外,墓穴中的兵马俑仿佛是她生前的随从,忠诚地守护着这位为秦国付出终身的女性。
经过长达2000多年的沉寂,芈月这个名字因西安神禾塬的一位工人之手,终于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在2005年,那位工人施工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战国时期秦国墓葬。该墓葬整体呈南北走向,东西方向长度约为140米,南北方向宽度约为110米。令人称奇的是,这竟是一座拥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葬。
此外,考古学家在陪葬坑内发掘出一组由六匹宛马拉动的“一车六马”车马组合;需知,在我国古代的礼仪规范里,只有皇帝的陵墓才能享有四条墓道、呈亚字形的墓葬待遇,而能够配备六匹马牵引车辆者,唯有天子一人。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在墓室周围的墙壁上找到了黄肠题凑的明显迹象,同时还有四大神兽图案的描绘。综上所述,这座位于神禾塬的墓葬显然是依照古代墓葬的最高等级来建造的。
尽管这座古墓历经多次被盗,墓穴内仍出土了众多珍贵的陪葬物品,其中包括了常见的铜制、玉石、银制以及金制器物,此外,在贵族墓葬中较为常见的贵重陪葬品,如动物遗骸,也发现了许多。
经过仔细比较,研究团队注意到,这些诗作中描绘了洋豹、子熊等体型庞大且珍贵的动物,早在古代,皇室和贵族阶层便流行将此类凶猛生物圈养,既供人观赏,亦用以彰显其尊贵地位。
专家对墓葬的深入研究逐渐深入,他们目睹了一幕令人震撼的场景——墓穴中浮现出一群兵马俑,其数量之多竟达上千之众。这一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同样在西安出土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难道意味着墓主人与秦始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吗?
专家们一时陷入了困惑,除了那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秦国历史上,究竟还有哪位人物能够享有这样规格的墓葬待遇?正当他们疑惑不解之际,墓穴中出土的文物上的铭文为他们提供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经过对众多史料的深入研究,专家们对大墓主人的身份有了初步的判断:她曾是先秦时代悉心照料襄王的母亲,是秦始皇的祖母,亦即我国历史上首任皇太后——宣太后。
专家们此刻心中仍存疑虑,因为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一个皇太后竟然能享有等同于天子的墓葬规格,更令人不解的是,她竟然是独自殉葬的。
需明白,即便曾执掌唐朝朝政长达15年的女帝武则天,在离世之后,亦需与唐高宗李治一同安葬于乾陵之中。
这位秦朝的宣太后,究竟凭借何种原因得以享有与皇帝相仿的墓葬礼遇呢?她是否比武则天更具权势?
在重新审视了诸多文献之后,学者们发现了一个事实:历史上那位声名显赫的宣太后,实际上她的能力远胜于她的继承者——武则天。这种能力并非源自她的出身,而是源于她丰富的经历和广阔的视野。
史料记载,芈月出身于楚国的显赫家族,然而她并非皇室血统中的公主,而是一位身份低微的宗族女儿。
芈月,人们也称她为芈八子,但这个别称并非她的本名,也并非她育有八个子女,更非她在家中排行第八所致。坦白讲,这个名字的由来背后,蕴含着几分令人感伤的意味。
在秦国的后宫等级森严,共分为八个层次,依次为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芈月位列其中第五级,这一排名充分显示出她在宫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芈月与秦惠文王结为夫妻后,接连诞下三位子嗣,也因此赢得了秦惠文王的特别宠爱,与秦惠文王共度了一段美满的时光。
照理而言,按照这样的进展,她的皇后之位应当是唾手可得;可是,天意无常,秦惠文王竟然突然驾崩了!
芈月的幸福生活因此戛然而止,甚至一落千丈!秦惠文后对芈月一直心怀嫉妒,她深受秦惠文王的宠爱。于是,在秦惠文王去世后,惠文后的长子嬴荡听从母亲的建议,将芈月的儿子嬴稷送往燕国,作为人质。
然而,新登基的秦王嬴荡对举重运动情有独钟,甚至不惜远赴周朝尝试举鼎;不幸的是,他失手了,大鼎直接坠地,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腿骨上,当晚便因伤势过重而离世。
国丧之痛笼罩秦国,举国同悲,然而这对芈月而言却是喜从天降,缘于嬴荡离世匆匆,未能留下后代。
因此,秦国需在秦王的兄弟中选拔一位公子继任为新的君主。得益于芈月的精心策划,她的儿子嬴稷得以被接回国内,登基成为秦王,后世称之为“秦昭襄王”。
芈月凭借其权谋与智慧,成功从芈八子晋升为宣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太后,并开启了长达41年的垂帘听政生涯。对此,有人不禁心生疑问,难道芈月之所以卓越,仅仅是因为她母以子贵吗?
当然并非如此,芈月凭借不懈奋斗,历经重重关卡,最终实现了逆风翻盘,登上了如此显赫的宝座!至于宣太后的高超手段,我们得从公元前299年这一年开始追溯。
在那一年,齐国、魏国、韩国三大中原强国联袂向秦国发起进攻,他们迅速攻克了函谷关,一路挺进至秦国国都洛阳附近;眼见秦国即将面临亡国的命运,正当局势危急之际,宣太后却从容不迫地在宫中筹备起喜事,而且竟然是两件喜事接连举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宣太后难道已经接受了秦国即将灭亡的命运,准备默默接受这一现实,从而放弃了抗争?
如此思考便不正确了,因为宣太后曾向当时最为强大的楚国提出联姻,为儿子迎娶了楚国的一位公主;同时,她也把秦国的一位公主许配给了楚王,两国由此结为姻亲。因此,当秦国遭遇困境时,楚王理应出面斡旋战事;结果正如宣太后所预料,秦国最终幸免于被灭亡的命运。
此事不仅彰显了宣太后在面临困境时展现出的勇敢无畏的气概,而且还体现了她巧妙运用外部力量的谋略,其政治手腕堪称卓越,可与杰出政治家相媲美。
宣太后的才干远不止这些,在秦昭襄王登基之初,秦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困扰;国内有众多公子起兵作乱,国外则有六国虎视眈眈,觊觎其地。
此时此刻,尽管北方的义渠在形式上属于秦国,却常常暗地里对秦国下手;为了稳固秦国的局势,确保儿子能够稳固地坐上皇位,宣太后一直忍受着这种屈辱。
而且,为了确保北方的安定,宣太后长期实行了温和的安抚策略,最终甚至不惜自我牺牲,用自身的魅力吸引了义渠王,这一手段的确效果显著,自此义渠族便再未对秦国发动侵略。
宣太后与义渠王之间感情深厚,长达三十余载,期间更诞下两名非婚子嗣。然而,当公元前272年,义渠王彻底向宣太后俯首称臣之际,宣太后却心狠手辣,残忍地将义渠王及其与她的两个私生子一并杀害。
义渠王表面上向秦国臣服,实则心中另有打算,他暗中盘算着要除掉昭襄王嬴稷,意图让自己的儿子与宣太后之子得以继位。
宣太后与他相伴已有三十年,她怎么可能不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再者,秦国经过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迅猛增长,对其他六国已建立起压倒性的优势,更不用说对那个微不足道的义渠了!
于是,为了确保北方边境的永久安宁,宣太后毅然决然地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不仅将义渠王及其国家彻底消灭,甚至对其两个亲生子也毫不留情。常言道,虎毒尚且不食子,宣太后竟能如此狠心,这恐怕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尽管宣太后在昭襄王的辅佐下执掌朝政长达四十余年,然而她并未如慈禧太后那般沉溺于权力,并且她所采取的各项举措,都是为了给她的儿子嬴稷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终,昭襄王嬴稷已经完全能够独立处理国事,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完全退出了前台,转而隐于幕后。对于母亲将权力归还的行为,昭襄王感到由衷的感动。
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后继者相较,芈月的非凡之处在于她的人生轨迹更似平民逆袭,尤为难得的是,她并未沉溺于权力,将儿子当作傀儡;相反,她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助力儿子成就一番事业。
公元前239年,宣太后在咸阳张台行宫走完了74载人生,而昭襄王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母亲,不惜动用天子之礼,将她安葬于骊山之巅。宣太后生前贡献巨大,离世后更是得到了儿子一场盛大的葬礼。
因此,有专家甚至提出,那些在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兵马俑,实际上可能是为芈月准备的陪葬品,而非为秦始皇所设。
原因有三个:
在秦兵马俑的每一个手中,都显现出相同的符号。经过深入探究,该符号竟揭示了战国时期楚国所使用的鸟篆字体中的“米”字形状。
其次,秦兵马俑的发型多呈现为向左倾斜的偏发髻。秦人习惯将头发束成发髻,但正中央的发髻却与楚国人有关,因为楚人偏爱书籍和法纪。而芈月,正是楚国人。
最终、兵马俑与秦始皇陵相隔一公里之遥,而与芈月墓的距离却仅有寥寥数百米之差。
自然,这些观点仅是专家们的推测,众人对这些兵马俑是否确实是为芈月陪葬的,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