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后陵墓刚封二十年,就被人一铲子挖了个底朝天。
说出来像是戏文,但真事就这么发生了。
昔日的陵墓建造者均被活埋,然而,其中一人竟侥幸未死,二十年后,他竟带领他人将地宫炸毁,将棺木悉数撬开。
他不是别人,就是那个叫姜石匠的男人。
此事需追溯至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方面是清朝尚未完全覆灭之际,慈禧太后在世之时,她一心想要将自家的陵墓打造得比任何人的都要宏伟壮观。
在那一边,正值民国时期军阀纷争激烈的1928年,孙殿英率领着一支兵马紊乱的部队,抵达了清东陵周边地区驻防,他心中所想的并非是投身战事,而是寻求财富之道。
慈禧的陵墓,历经二十载岁月,耗费了无数百姓的辛勤汗水,最终在地下堆积成了一座富可敌国的金山银山。
光是木料,全用的海南黄花梨。
那玩意儿现在一根就是古董级别的,当年也是皇家专用。
慈禧不仅要求主殿使用,还希望东西两殿风格一致,其理由简明扼要:观之令人心悦。
大臣劝一句,她就治人罪,谁也不敢再说半个不字。
地宫之内,金光闪耀,银辉闪烁,一尊尊佛像依次排列;小夜明珠如塔状堆积,棺木之中,宝石、珍珠、玉器琳琅满目,连头枕亦为翡翠西瓜所镶嵌。
她生前对鬼怪之事心生畏惧,于是请来道士进行驱魔,道士提出需以百名童男守护陵墓,慈禧太后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孩童。
孩子们体力不支,无法承担繁重的劳作,一旦有人离世,便立即有人填补空缺,待陵墓完工,牺牲的生命已远超百人。
工匠也知道自己出不去了,一个个抱着给家人留口饭吃的心去干。
姜石匠那时候也在,他家穷,父亲老,儿子还小,咬咬牙接了活。
临近工程收尾阶段,家中突发变故——父亲遭人重创,孩童高烧不退,陷入昏迷。
他心急如焚,却出不来。
恰巧在那天他搬运物品时不慎跌倒,头部受到撞击,血流不止,监工误以为他已无生还可能,出于忌讳,便将他直接丢弃在了山上。
谁知道他命硬,半夜醒了,爬回家,从此再没提过这事。
但喝醉酒这东西,人真管不住嘴。
姜石匠的儿子举行婚礼的那一日,他醉意朦胧,不小心说出了不该说的话,透露了自己曾亲眼目睹地底宫殿中堆满了金银财宝。
在场的一个人记住了这话,几年后就传到了孙殿英那边。
那时候孙殿英正发愁没粮没饷,兵也带不稳。
一听说清东陵底下埋的是宝,他眼都直了。
他可不是小偷,是带着兵去干大事的。
他先封了陵区,说是演习,实则挖地。
挖了几天没挖着,那个听过姜石匠酒话的人站出来了。
孙殿英迅速派遣手下将姜家上下人等悉数拘捕,起初姜石匠坚决否认,但孙殿英动作迅速,举起鞭子抽打孩子,甚至威胁要打断他儿子的腿,姜石匠承受不住压力,最终不得不引领他们前往。
陵墓的入口由坚固的硬土墙构成,普通的铁铲无法将其破开。于是,孙殿英果断下令使用炸药,爆炸后打开一看,果然是地宫。
里面的门是整块石头做的,几个人用树撞才打开。
踏入其中,金辉四射,佛像数量多达百尊,材质各异,有金铸、玉雕、宝石镶嵌,夜明珠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墓室,宛如白昼,连石柱上也镶嵌着金玉。
孙殿英原本打算约束士兵,防止他们胡乱行动,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珍宝,又有谁能抵挡住诱惑?士兵们疯狂至极,抢夺之间,早已不分彼此。
慈禧的棺木被强行打开,她身上的丝绸衣物被剥去,而她口中含有的夜明珠也被残忍地取走。
孙殿英曾言,那颗珠子若集合成一体,便能散发出光芒,一旦拆散,便失去了价值,他必须亲自保管。
抢完的东西装了二十辆车,两天才运完。
他知道这事闹大了,立马用金银四处打点,把该送的都送了。
风头过去后,他不但没事,还被提拔当了省长。
姜石匠也没被杀,反而被他安排做了副官。
从那以后,姜石匠话更少,整天坐在屋里发呆。
他身上穿的是军装,可心里却装着那口地宫。
他知道,自己虽没死在地宫,却也被那地方锁了一辈子。
清东陵遭受爆炸,不仅导致陵墓被毁,更使那个王朝的尊严荡然无存。
孙殿英凭借掠夺所得的财富攀升至显赫地位,然而,那陵墓中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究竟最终归属何人,却无人能够确切知晓。
参考资料:
《清东陵志》‧民国年间印本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档案》
田野口述历史整理,《东陵被盗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
中央档案馆,《民国时期军阀活动档案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