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墓地风水往往难以预料,或许会随着城市的演变、管理者新制定的规划或建筑活动而有所变动,然而在挑选墓地位置时,仍需留意以下几点。
1、树木遮挡视野:
墓地为了追求绿化效果,常常会栽种大量的树木,尽管这些树木能够美化周围环境,但同时也可能形成所谓的形煞,一方面,树木的摆放方位和气场可能并不完全符合风水布局,另一方面,它们还会阻挡视线。这种现象在平原地区的墓地中尤为突出!
在阴宅风水学中,“坟前不宜植树”被视为一大禁忌,主要是担心树木过于茂盛会阻挡视线,从而影响后代的未来发展;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坟墓的左右两侧和后方植树,然而公墓的布局却与此不同。
所以,公墓的树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形的损害。
2、树木破坏墓穴:
某些墓地中,墓碑之间栽种了小柏树(高大的树木)等植物,起初景致颇为宜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逐渐粗壮,其树干有可能撑破墓碑,树根可能侵入墓穴(损害棺木),而树枝树叶也可能阻挡了后侧墓碑的视线。
现今,那些具有远见的公墓管理者,通常会在墓区内栽种那些高度不宜过高的灌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兼顾了风水之道。
3、立向分金不由自主:
阴宅风水讲究五大关键因素,即龙脉、穴位、砂石、水流和朝向。然而,在公墓中,朝向却是既定的,变动空间极为有限。即便通过关系疏通,也仅能进行小幅调整。至于能否挑选到适宜的朝向,全凭天意。
墓穴空间相当局促,而且往往处于未完工状态,通常仅有一个用于安放骨灰盒的狭小开口,因此根本无法实施诸如立向分金等精细的葬礼仪式。
4、上下漏气:
为了实现墓地的重复使用,城市中的公墓通常设定了20年的使用年限。若使用期满后未续费,骨灰盒可能会被迁移至地下深埋。为了便于后续再次开启并放置新的骨灰盒,墓位的顶部通常不会封闭,并且在墓穴底部设有排水口。
阴宅注重于入土以求得安宁,追求聚集地气以便安葬,然而墓穴上下都留有开口,这样的设计如何能让地气得以聚集而不散失?这简直就像是将尸骨暴露在空气中一般。
何谓地气?是空气?或类似于空气的物质?或某种能量场?
若空气或是与之相似的物质存在缝隙,气体便会扩散开来,无法聚集;至于能量场,若它也存在缝隙,是否也会像气体一样分散而不聚拢?这个问题确实值得从事风水学的专家们进行深入探究。
5、一穴多葬:
墓地费用与住宅价格相当,有时甚至更高,对众多家庭构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鉴于此,公墓管理者推出了多穴共用且价格相对较低的墓位,以此作为吸引顾客的亮点。
从经济层面来看,实行一穴多葬的做法尚可接受,然而,从阴宅风水学的角度考量,这种做法实属不当!
由于合葬者不太可能在同一时间离世,所以后去世的人在下葬时,势必要将先前埋葬者的墓穴撬开,这实际上等同于挖掘坟墓并打开棺木。若多人被安置在同一墓穴中,墓穴将会频繁被开启,即便是风水极佳之地,也难以承受这种频繁的破坏。
人口数量激增且呈现老龄化趋势,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使得人们难以自主选择最终的安息之所,选择公墓安葬成为必然选择;尽管如此,对于墓地被围城的担忧依然存在,即便实施20年的使用期限,也仅仅能暂时缓解这一紧迫问题。
埋葬公墓20年,一朝被迁出,再葬之地的风水如何?
谁能担保后代子孙会持续向墓园管理者缴纳费用?或许很多人连曾祖父母的安息之地都难以寻觅呢!
然而,从各宗派流传的墓地风水学说分析,墓地的影响,远非20年所能局限,不论迁移至何方,都必将导致子孙运势的波动,若是这样,岂不是与当初精心挑选墓地时的初衷相悖?那么,花费巨额资金请风水大师前来勘察又有什么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