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与飞燕之姿,无人敢生嫌隙,而马嵬坡之巅,她的身影却令人心生怜惜——位于西安西边六十余公里的马嵬坡,杨贵妃的陵墓坐落于此。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七位爱妃,生前独享皇恩,宠爱无比,即便在离世之后,依旧不拘泥于传统,声名远扬,成为世人皆知的传奇……在马嵬坡上演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往事,相信鲜有人能对其一无所知吧?!
咸阳兴平市内的杨贵妃墓,以“古墓飘香、诗碑生辉”为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这座馆舍于1956年被评为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起对外开放,并于2008年5月晋升为博物馆,目前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墓园依山而建,形成阶梯状布局,占地面积不算宽广,拥有数个院落。
在“唐代妇女生活展”这一展区,展品以唐代丧葬习俗中的遗物为媒介,揭示了唐代女性生活的多个侧面,具体分为‘审美情调’、‘发型与仪态’、‘面容的美丽轮廓’、‘时尚的服饰’、‘日常出行习惯’、‘书法艺术的韵味’、‘音乐舞蹈的春日韵律’以及‘乡村生活的点滴’等八个主题。
墓葬东西两侧是具有清代特色的碑廊,里面展出了三十多通由唐以后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题写的宝贵诗词刻石。细观之下,其规格确实不凡——这些碑石中不仅包含了唐僖宗、李商隐、贾岛等唐代知名人士的佳作,还收录了近代林则徐、赵长龄、于右任等人的题词。这些珍贵的碑刻,字体多样,风格迥异——恰如那句“环肥燕瘦,各具特色”所言!
太真阁是一座模仿唐代风格的二层楼建筑,底层陈列了杨贵妃的生平图片展览,而上层则设有接待和休息的空间。望都亭高耸入云,其高度接近二十米。“望都”两字在名字中寓意着向东遥望都城长安,借此传达了杨贵妃对都城的思念之情——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次年七月十五日,唐玄宗李隆基逃至马嵬坡,其随行的将士在此地处死了杨贵妃的兄长、奸臣杨国忠,并迫使杨贵妃自尽……因此,杨贵妃对皇帝、对都城长安仍怀有深深的眷恋。
这座院落中安放着杨贵妃的衣冠之墓,那是因为高力士奉旨查验杨贵妃的遗体是否尚存,但最终未能如愿,只发现了一个香囊。墓碑上“唐杨氏贵妃之墓”这七个字,是邵力子先生亲笔题写的。原来的墓碑已经破损严重,仅存上半部分,旁边竖立,系清朝陕西布政使、著名文人毕沅所书。杨贵妃墓的土堆原本颇为壮观,然而随着“贵妃土”的传说流传开来,其具有养颜护肤、抗皱延缓衰老的功效,引得当地民众络绎不绝地前来挖掘,致使土堆逐渐缩小,最终仅剩十平方米的面积。毕沅见状,急忙派人用砖石将其覆盖,总算保住了这一遗迹。
院落地势渐高,需攀登数级石阶,方能目睹位于巅峰的贵妃雕像与观音庙。此情形颇具趣味,名人墓地常在当地扮演宗教角色——譬如霍去病墓畔亦有一座庙宇,香客络绎不绝!这是为何呢?相传此地可庇佑民众免于疾病侵扰!杨玉环身为皇帝宠妃,便为她增设一职责——与观音菩萨一同为世人赐予子嗣吧!哈哈……劳动人民有时候就爱这么逗乐子啊!
并非仅有,关于杨贵妃的墓地传说,竟然还隐藏着一个更为惊人的“国际玩笑”——在日本,居然也存在着杨贵妃的陵墓!听闻此等消息,我的头脑顿时感到一片混乱!
位于日本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的著名寺院二尊院,其内藏有杨贵妃的墓葬——令人惊叹的是,杨贵妃的白色塑像便矗立于此。踏入寺门,便可目睹这位杨贵妃的塑像。然而,若仔细端详,不禁会发出惊讶之声:这尊雕像与中国陕西兴平市马嵬坡的杨贵妃塑像竟如此相似!原来,这尊雕像是在1993年,日本方面依据马嵬坡杨贵妃的塑像精心复制而成的。这尊雕像高3.8米——取意杨贵妃在38岁时去世的。
墓群中最显眼且规模最大的,是杨贵妃及其两位侍女的陵墓。在这座由石块堆砌而成的低矮台基上,并列着三座以花岗岩制成、形似“品”字排列的墓碑,它们被统称为“五轮塔”。其中,居中的最大五轮塔便是杨贵妃的墓碑,而两侧较小的两座五轮塔则分别属于她的两位侍女。依照日本的风俗,五轮塔通常都是朝南而立。然而,杨贵妃的墓前五轮塔朝向西方——它正对着我国的方向,即便杨贵妃已经离世,她也能遥望到自己的家乡!
那么,疑问随之而生——日本为何也会设有杨贵妃的墓地呢?不妨听听日本民间流传的一个传说:杨贵妃在马嵬坡看似是被赐予了死亡,然而实际上丧命的是她的侍女,而在暗中,杨贵妃则是从高句丽乘坐船只漂泊至日本山口县……而中国所见的杨贵妃墓,实际上不过是一座衣冠冢而已!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个传说才是真实的呢?是前往环肥之墓,还是前往咸阳的平兴,抑或是日本的山口?期待你们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