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5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中国人特别在意方位和布局,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自古以来,对这方面一直很关注,从未间断过研究。
究竟风水的性质是什么,它具体指代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风水相关的事情?
咱们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风水专家刘伯温闲居期间,某个炎炎夏日行路,干渴得厉害,于是向途经的一家要水解渴。
女主人知道后,递给他一瓢水,却又在水中撒了一把秕谷皮。
这壶水原本很干净,结果里面掺杂了各种杂质,刘伯温不得不忍受女主人的嘲讽,一点一点将水喝完。
歇息期间,女主人了解到刘伯温精通风水之术,便请他协助挑选一处吉祥之地。
回想起先前女主人对自己耍的把戏,刘伯温随意地朝旁边一点,事情便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十几年过去,刘伯温处理事务,再次来到那户人家,却见那家人生活富足,父亲慈爱,孩子孝顺。
女主人看到他,想起曾经为自己挑选地址的那位风水师,连忙热情地邀请他进入家中。
说话中,刘伯温又问起当年之事,女主人笑着对他说:
那个时刻你汗流浃背,倘若立刻饮用大量冷水,非但无法缓解干渴,甚至可能引发不适,所以我往水里加入了些许糙米壳,引导你慢慢啜饮。
听完话,刘伯温才体会到那家人的仁爱之心,他感慨道:心地好的人不必讲究居住环境,其实对于他们而言,任何地方都能成为吉祥之地。
曾经有位人士邀请朱子考察宅地,他随即严肃地为对方审视了一处被认为极为优越的地理环境。
后来有个人告诉朱子,说朱子这么做不太恰当,那个是个品行不端的人,朱子也该为他看那么好的风水吗
朱子表示,对方是谁他并不在意,关键在于他是否愿意应承下来,要是他答应了,就必须郑重其事地帮对方审视一处宝地。
那人说:“那你这样的话,不是帮助坏人吗?”
朱子表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虽然他辨识出那片地方是风水极佳的宝地,但实际受益的是另一个人,最终能否兴旺发达,取决于对方是否具备相应的福报。倘若对方福分不足,即便他测算得再精准,那片宝地也无法使其运势提升。
就风水而言,看归看,但是该得的才会得,得不到的还是得不到。
一般人说的风水看对了就旺,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就没有天理了。
好的地方要有好的人居住,即便是再好的环境,如果居住者的道德品质不佳,也无法兴旺发达。
叙述已经结束,可以明确感知,两个叙述均着重阐释一个观点:吉地住吉人,个人品德堪称至上的运势象征。
或许有人认为情节缺乏真切感,法则看似浅显,然而本质上它蕴含了咱们国家最本真最卓越的趋吉避凶理念。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从风水本身给大家深入说一下。
风水的初始源头在于陵墓之学,西晋时期的郭璞,在其重要著作《葬书》中曾明确指出:
安葬之人,顺应天地活力,活力随气流而弥散,遇水势而停驻,先贤将其汇聚,使其不散,引导其有定向,因此称作风水,运用风水之术,获得水流最为重要,其次是藏聚气流。
有意思的是郭璞还是温州城的设计者。
他在建的时候不光是考虑到风水,还考虑到地质的实际情况。
温州北边地面土质较为松散,容易受到沙石侵蚀,导致基础不够稳固,因此整个城市选择建在南边。
温州实质上是一座朝南面北的城市,它的布局依据了周边的山脉形态,这些山势恰好构成了北斗七星的图案。
温州市为了纪念他,其中有个西公山,后来改成郭公山。
所以说,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
风水学说本质上是一个极为繁复的学说体系,其涉及诸多领域,诸如观测天象、分析材质、考察地形、感应气场、确定方位、选定位置、挑选时机、实施建造、遵循礼制、积累德行等等。
从当代角度审视,风水学说本质上融合了地球物理、水文地质、天体运行、气象变迁、环境布局、建筑构造、生态平衡以及生命体信息感应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构成了一门交叉性的科学体系。
风水学说将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体系,该体系以人为主体,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
因此,鼓励他人孝敬长辈,引导人们行善积德,促使大家积极进取,帮助个体获得好运,向世人阐释遵循自然法则、改造周围环境以提升个人生活品质和社会发展。
这才是风水学的基本理念与最高目标。
福由心生,地由心造。
我们注重外部环境的风水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环境,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的心境。
一个人勤勉自强,修德进业,广种福田,风水自然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