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从2013年起就着手改造棚户区,到了2015年,全国范围内又实施政策来消化房产积压,棚户区改造就此进入迅猛发展阶段,有很多人因此迅速致富。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当前房地产行业已经趋于稳定,但由于房价持续处于高位,使得众多普通家庭依旧难以依靠自身奋斗在城市购置到一套个人住房。
现在,许多人在为购置城市房产而拼命努力,少数人却已将商品房挪作他途,他们把完好的商品房改造成存放骨灰的场所,常见做法是用砖堵死窗户,把房子用作安放逝者骨灰盒的地方,由此也引发了一场生者与逝者之间的荒诞剧,实在让人感到非常难过。
那么,为何有些人会选用优质住宅改建成用作墓地性质的建筑呢?其实,这种现象背后存在多个实际层面的缘由,具体是哪些方面,现在就为大家详细解析。
第一个原因:一二线城市墓地价格太夸张。
根据新闻报道,当前“骨灰房”现象主要出现在四五线城市,根本原因在于一二线城市房价过高,用作“骨灰房”价值不匹配。这些年,由于一二线大城市城市化程度很高,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导致这些地方墓地价格相当昂贵。
北京和上海的墓穴费用通常较为昂贵,北京墓园的基础价格大约是83100元,上海则约为99900元,此外需要了解,普通人购置公共墓地的使用权并非永久的,仅能持续二十年。
然而,与某些房产不同,住宅拥有明确的所有权,并且普通住宅的使用权期限最长可达七十年。因此,对于在大城市居住的人来说,选择小城镇的房产来安放骨灰,会显得更加经济实惠。
第二个原因:许多小城市房价并不高。
当前市场状况显示,我国四五线城市房价较为适中,通常在三四千元每平米,因此,小城市一套两居小户型的总价大约在二三十万,而大城市动辄需要上十万、几十万的零星墓穴,相比之下,确实相当划算。
第三个原因:商品房用做墓地还能“拼团”。
现阶段墓地使用情况表明,全国多数墓园不提供合葬墓位,但若将商品房改作骨灰存放室,经济条件普通的民众就能便捷地采用合葬方式节省费用。由于,住宅用地的面积远超普通墓园,通常墓园的占地不过几平米,而一套房产的面积至少有几十平米,假如多人合购,十个人或八个人共同承担完全没问题,这样整体的使用开销就显著减少了。
当前,不少地方流行将住宅房屋改造成骨灰安放场所,这主要是因为大都市的墓地费用昂贵,并且其使用权期限有限,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这一社会现象,各位朋友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