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简短回答:
1、讲解霍去病墓石刻的创作时期、主题内容、艺术风格、历史意义。
参见P78。霍去病墓石刻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虎、卧牛、卧象、野猪、
鱼、蟾蜍、野人抱熊等,除墓前放置的马踏匈奴石像外,其余石像可能散布在墓葬周围。
采用圆雕、浮雕、线雕等技法,捕捉物体的特征。
现在..
霍去病墓石雕是中国古代雕塑接受外来艺术的体现,且明显地受到中亚、西亚艺术的接受。
此法避免了早期雕塑技法尚且粗糙粗犷的弱点,发扬了雄伟雄健的风格。
这种以混沌之利和内力之利的处理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征。
2. 谢赫的画质是怎样的作品?“六法”的内容是什么?
对于中国艺术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P109 气韵生动,布局严谨,用笔骨致,物象具象,随性设色,临摹摹法。
六法是中国古代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的美学原则。
“画六法”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的《画经》。
体系的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到表现画家对对象的情感和评价,再到用画笔描绘出来
物体的造型、结构、色彩,以及作品的构图与模仿,总之创作与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
概括于。
自从六法画理提出以来,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的自我认识时期。
六理是衡量一幅画作成败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理,一言九鼎,永不忘。”
从南朝到近代,六法思想得到运用、丰富和发展,
它已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最稳定、最全面的原理之一。
3. 唐代有哪些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按不同的历史阶段简要论述一下。
唐代以前,画家多以人物画为主,少数专画山水、花鸟或其他画种。
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画家,大多擅长人物画,但他们以女性为主要题材,描绘现实社会中女性的活动。
仕女画的主体题材出现在盛唐以后,其代表人物有张萱、周昉。
自盛唐至宋代,仕女画的题材大大扩展。
贵族妇女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有村姑、仙女、仕女、渔夫、侍女、歌女等等。
画家的创作水平很高。
张轩,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活动于开元年间(713—740年)。
唐玄宗时任史馆馆长,是中国人物画特别是民间绘画发展史上的杰出画家。
他是一位以描绘贵族妇女、婴儿和鞍上骏马而闻名的画家。他也非常擅长修饰风景。
在揭示人物内心心理状态方面尤为出色。
据绘画史载,张萱的许多画作均有流传,仅《宣和画册》就有47卷。
其中描写女性的有30多首,代表作有《嬷嬷抱娃》、《妓女》、《赏月》等。
《雪》、《打丝》、《暗藏玄机》、《郭夫人夜游》、《郭夫人春游》等。
其存世作品有《明皇乐图》、《打麻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宋代赵佶仿《虢国夫人春游图》,绢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本幅描绘的是唐玄宗年间郭夫人率宫女春天骑马的情景。
文字线条细密有力,色彩均匀鲜明,体现
展现了唐代宫廷仕女人物画的高超水平。
《捶布图》为一幅工笔重彩的画作,也是宋正宗的临摹作品,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描绘的是妇女捶衣、缝制衣服的情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刻画生动流畅,色彩明快而不俗。
体现了盛唐崇尚健康、丰满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风格。
上述两卷存世著作均有金章宗完颜静题写的“天水墨”三字,后人认为是
有专家认为,这两幅卷轴实为宋代画院大师临摹之作。
继张萱之后,仕女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周昉。
他是宣州刺史,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活跃于大历至贞元年间(766—816年)。
一百零四)年。
周昉初期的人物画受张萱的影响,尤喜画仕女,其艺术成就大于张萱。
他的仕女画丰满、优美,成功地展现了女性的内心精神世界。
据《宣和画册》记载,其作品有七十余幅,其中仕女画占半数以上,代表作有《杨妃图》
《踏春图》、《宫乘图》、《万帆图》等,流传至今的还有《头戴花冠的仕女图》和
《持扇女子》。
《簪花仕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该图描绘的是春夏之交时贵族女子赏花、游园的情景。
全画分四段,分别描写女子采花、观花、散步、逗狗的情景。
线条简练、刚健、圆润有力,色彩浓艳而不俗。据说,这幅画重新装裱后,发现每一幅画都
南宋以来,一般认为此画为周昉所作,但也有专家根据仕女服饰认为此画为周昉所作。
该服饰可追溯至五代时期。
《仕女持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的是宫廷妇女的活动。
人物丰满,衣着华丽,线条古朴刚健,但该画的摹本不止一册,难以断定此画是否为摹本。
结论。
其他著名的唐代仕女画家还包括王鼎、周古言等。
其弟子有程修宜、王辰、赵伯文等。了解唐代仕女画,对于五代以后绘画的鉴别很有帮助。
这对于宋、元、明、清各代仕女画都大有裨益,因为后世的仕女画无不受到唐代的影响。
4.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及其影响。
董其昌在《南北派论》中对山水画的分类,为我们分析绘画提供了哲学的视角。
他以禅宗的隐喻来弘扬文人画,强调画家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南北派之说”也加剧了绘画界的宗派之争。
负面影响。
4。讨论:
1、郭熙的山水画创作与理论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P223-224
三、术语解释(15分)
1.石刻浮雕是中国古代祠堂、墓葬、石塔、石碑、棺木等建筑上的装饰画。
东汉时期有绘画、雕塑、建筑,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繁多。
其作品种类丰富,艺术价值较高,代表作品有无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2、“曹懿楚水,五代当风”是中国画学用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造型密集,层次交叠。
衣着紧身,仿佛刚从水里出来一样,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的人物,身形圆润,衣裳飞扬。
阳,动感十足,富有韵律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迎风”之说。
3、《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前的浮雕,描绘的是李世民征战时所骑的六匹骏马。
即:萨鲁哲、全茂、白提吾、特勒皮、青追、什法赤。
作品体积感强,具有奔跑、英雄姿态等动态动作。
四、简答题(20分)
1.写出谢赫“六法”的纲要,并逐一作简要的解释。
(1)生动活泼: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通过刻画人物容貌,体现人物特征的笔法。
(3)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
(4)按物体固有颜色着色。
(5)业务状况:指构思、构成。
(6)复制:指对绘画作品的临摹、翻印。
2、元代绘画风格的变化主要有哪些方面?
(1)绘画注重表现主观情绪和情感,拟像、写实居次。
(2)作品追求笔墨韵味,水墨画风极受青睐。
(3)将书法技法融入绘画,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盛行题诗于画,增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五、作品分析(历史背景、表演内容、艺术特点、总体评价等)
一、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分析
(1)五代时期南唐政权的岌岌可危,导致很多人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因而变得鲁莽行事,自我放纵。
遮蔽朝廷的眼睛和耳朵。
(2)听琴、观舞、小憩、赏乐、调情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形象。
韩熙载一生沉溺于声色犬马、夜宴淫乐。
(3)构思严谨,人物刻画生动深刻,服饰线条组织严谨、简练。
主色调为深色,其间夹杂一些浅色及大块的黑白,起到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了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外,它也是研究音乐、舞蹈、工艺史的宝贵资源。
2. 唐寅《孟蜀郡主》分析
(1)皇帝在宫中奢侈浪费,给宫女和歌女们带来的只有悲剧。
(2)诗中通过四个衣着华丽的宫女,描述了五代后蜀孟尝君的宫廷生活。
(3)诗句的点缀,揭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腻流畅,色彩艳丽明快,富有变化。
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凸显了宫女的脆弱。
(4)整首作品风格优雅,层次清晰,简洁清新,作者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借用宫廷舞女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通过描述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
,
2. 论述题:
1.论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了前几代作品局限于教学内容的缺点,采用了广泛的主题。
(2)明确“传达精神”的重要性。
(3)强化平行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中人物关系的巧妙处理,表现人物的情绪。
思考。
(4)将汉画线条与西域线条相融合,形成类似蚕吐丝的线描风格。
(5)绘画技法与原则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14.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作为主要塑造手段,使线条与墨色相得益彰;
2.用画拓展诗歌的意境,以诗入画,以物抒情;
3、将书法、绘画、篆刻融为一体,产生形意相成、形色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4.散乱透视。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是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创作的画作。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在世界美术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体系。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就是
笔墨。
5. 简答题(
41、战国帛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作为一幅独立的中国画,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实物是1949年
1973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1973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
丹库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乘龙图》。这两幅帛画距今约2300年。
中国卷轴画的鼻祖。
《龙凤帛画》以线条描绘为主,造型简洁明快,人物嘴唇处点缀朱色。
虽然线条表现出早期绘画的幼稚,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格——
线造型在战国时期已形成,在用笔、用色等方面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画中人物面部表情较为粗糙,带有一定装饰意味,透露出早期绘画的幼稚感。
帛书《骑龙图》的创作时间比前一幅稍晚,大致相当于战国中晚期,其主题也比前一幅更加明确。
确实艺术表现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物表情生动,线条均匀细腻有力,线条流畅、飞扬。
舞蹈比上一幅更加丰富,节奏感更强。色彩也更加复杂。在单线勾勒、平涂和渲染之后
有些地方还加入了金子和白粉,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绘画方法。
可以说,中国的工笔重彩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
此时绘画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2.简论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兵马俑雕塑的艺术特点主要是绘画与雕塑相结合、注重形象、构图巧妙、技法灵活多变。
形式与内容统一,兼具真实性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兵马俑是中国雕塑史上最重要的雕塑。
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与希腊、罗马的雕塑相媲美。
总体来说,雕刻手法逼真,注重细节。
秦始皇兵马俑在动与静的整体和谐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展现出一种艺术设计
对秦王军事威力的敬仰与崇敬。作为雕塑,形象是具象化的,尤其是面部的个性化。
兵马俑的特点,为军阵增添了生机,兵马俑的制作采用压模与手工揉捏相结合的方式。
在雕刻过程中,艺人们通过对不同人物的长期观察,运用粘贴、刻划等技法。
俑的面容和表情各异:有的脸型为长方形,额头较宽,有的脸型为圆形,
颧骨突出;有的坚强勇敢,有的英俊潇洒;有的淳朴厚道,有的聪明能干。
有的人胡子如牛角般向上卷曲,脸颊上长着浓密的胡须,有的人留着几缕长长的胡须,有的人只留着短胡须。
发型也是奇形怪状、多种多样:长发配上小胡子,小胡子可以是锥形,也可以是圆形,位置可以是侧面,也可以是直线。
这些图形盘绕成十字架、大字符或树枝。
他们都是站立的,右手拿着武器,左手垂下。他们的身体大部分都是塑造的。军事阵型的主题要求战士的姿势。
挺拔整齐的阵型自然形成军阵整体庄严的布局,展现出秦军的磅礴气势
艺术家在有限的创作自由中,创造出一个个战士,将自己的心血倾注于
在整体与个体的统一与变化的和谐中,一个伟大的
画中的意境既体现了统治者的军事威严,又表现了普通民众的蓬勃生机。
44、晚清“海派”画家的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清末民初,继“扬州八怪”之后,出现了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
上海画派。
海派画家的风格特征是色彩的运用和书法的运用。
进入21世纪,一个活跃而富有朝气的画派出现了,他们既坚守传统,又贴近现实生活。
他善于将诗、书、画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相结合,描写民间艺术。
题材大众喜闻乐见,将明清写意水墨与浓烈色彩融为一体,形成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都喜爱的新风格。
海派画派是一群受到新时代商业品味影响的中国古典画家。
向现代绘画转变的重要环节。
6. 论述题
45、宋代绘画的繁荣体现在哪些方面?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宋代绘画是继唐代之后中国绘画的又一个艺术高峰。
顶峰。
北宋初年,统治者设立翰林画院,广泛招纳人才,是宫廷绘画史上最为兴盛的活动。
文人雅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修养,提出了独特的审美标准。
绘画创作理论开始形成独特的体系,整个社会的绘画在内容、形式、技法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各方面体现出丰富多彩、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宫廷绘画为代表的写实艺术。
第一是书法、绘画的繁荣;第二是表达自然情感的文人画的兴起。
院派的绘画理论和技法几乎主宰了整个北宋画坛,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画院代表人物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最高水平。
花鸟画在继承五代“黄须一体”风格的基础上,在技法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代表人物有赵昌的彩花折花、易元吉的猴子、崔白的荷花鸭子、宋晖的
山水画领域也有许多著名画家,如北宋李成的《赛林平原》、范
浩瀚天际的雄伟山峰和雪景,徐道宁的森林野水,以及四季、早晚、风雨、光明与黑暗等细微的细节。
变化,徽崇、赵令让的抒情山水画,米芾、米友任的水墨画,李唐和
刘松年、马远、夏圭等; 人物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吴宗元等。
在绘画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大量的绘画理论著作也相继问世。
关于绘画的收藏著作颇多,有《书画志》、《宣和画册》、《绘画史》等,
《林泉高直》等作品如今已成为研究古代绘画的重要文献基地。
46.论述扬州画派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叶居住在扬州的一群风格相似的书法家、画家的统称。
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对于这八人的名字,却众说纷纭。
《欧波罗氏书画评》中提到的“八怪”分别是罗平、李方英、李贤、金农、黄慎、郑
谢、高翔、汪士慎,此外,高凤翰、边守民、闵震等被各书列为“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