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死后不久,就有传言说咸阳陵墓闹鬼。
相传,汉武帝茂陵的守护臣子薛平,半夜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说:“我虽然去世了,但我还是你们的皇帝,你们为何让属下在我的坟上磨刀霍霍呢?”
薛平四处张望,发现那里空无一人。他吓得浑身发抖,赶紧跑到茂陵去查看。查看后,他发现陵墓前确实有一块方形的大石头,守陵的士兵有时会在上面磨刀。随后,心有余悸的薛平下令惩罚那些无知的士兵。
武帝显灵故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作为茂陵传说之一被载入史册,说明这位英明能干的皇帝死后,仍然对帝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开创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辉煌时代,死后葬于茂陵。由于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这座宏伟的陵墓与他生前的丰功伟绩齐名,在陵墓林立的三秦之地独树一帜。
汉武帝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01
汉武帝即位后第二年,便开始修建茂陵(即皇帝在世时所建的陵墓)。也就是说,茂陵的修建一共历时53年。作为汉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汉武帝是汉朝修建时间最长的陵墓。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葬于茂陵时,陵墓上的树木已是修建陵墓时数十年培育而成,高大至两人可合抱。
从一棵脆弱的树苗,到历经沧桑而成为参天大树,恰如汉武帝波澜壮阔的一生。
汉武帝刘彻,本名刘志,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刘彻年幼时,在后宫与母亲王植激战,获胜,母子二人均受封。一个月后,王植被立为皇后,而当时年仅七岁的刘彻则被立为太子。
汉景帝死后,年仅十六岁的汉武帝即位,继承了“文景之治”的丰硕成果。年轻的汉武帝亲近儒家思想,起初依靠儒生赵绛、王藏推行变法,推翻了西汉初年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但遭到了祖母窦太后(信奉黄老学说)的反对。
幼年的刘彻无力与祖母争雄,变法受阻,亲信被革职。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放手做大事。刘家的“小猪”(彘,本意是猪)终于露出了獠牙。
汉武帝时期,他以军事和文学才能,推动汉王朝从文帝、景帝时期走向了扩张疆土的事业。
政治上,汉武帝延续了景帝时期削藩政策,用“分封令”划分诸侯,削弱诸侯权力。
在经济方面,他采纳孔进、东郭咸阳、桑弘羊等人的建议,将盐、铁、酒纳入政府统制,实行均分平价,上报绢量,以平抑物价,充实国库。
军事上,他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多次对匈奴发动反攻,并出兵平定南越、西南夷,在边境地区安置移民,加强边防。
思想上,他采纳董仲舒建议,尊崇儒学,奠定了汉朝“外儒内法”制度的基础;
在地理方面,他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在文学上,他善诗文,设立乐府,广纳士人……
转眼五十年过去,当汉武帝完成他一生的事业时,一座宏伟的帝陵矗立在咸阳平原上。
西汉11座帝王陵中,除文帝巴陵、宣帝杜陵外,其余9座均位于渭河北岸的咸阳平原上,大致西起兴平市南渭镇,东至渭城区正阳街,一字排开,绵延200多里。从西向东依次为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魏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昌陵、景帝阳陵。
西汉帝陵遗址分布图。来源:纪录片截图
其中,汉武帝茂陵位于咸阳西汉陵区最西端,兴平市南魏镇策村南,是西汉陵区最高的一座。据《关中志》记载:“汉代诸陵,皆高一百二十丈,方一百二十步,而茂陵高一百四十丈,方一百四十步。”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经测量,汉武帝茂陵高46.5米,占地面积56800平方米。
汉武帝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建立他的功业,他的臣民也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修建他的陵墓。
但经过连年征伐,文帝、景帝时期积累的丰厚家产也逐渐消耗殆尽。据史载,汉武帝时期“外兼四夷,内兴利,劳役费增,百姓失本。”百姓负担加重,一度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
茂陵是汉武帝时期的重点工程,工程花费不亚于同时期的战争。据晋人所陈考证,汉武帝时,每年进贡的三分之一用于修建茂陵,还需要大量的陪葬品。汉武帝驾崩时,陵墓中珍宝多得装不下(“汉武帝即位一年,建陵。天下进贡的三分之一,供宗庙,宾客一人,山陵一人。汉武帝宴饮多日,及至驾崩,茂陵已无余物”)。
此外,所耗费的人力更是惊人,汉武帝茂陵不仅是其一生文武功绩的见证,更是当时修建陵墓的人用生命建造的政治工程。
20世纪70年代,在茂陵以西约4公里的南魏镇陈王村,当地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大量头戴铁制刑具的骷髅。这些骷髅埋葬方式比较杂乱,有的呈半跪半蹲的姿势,有的则相互叠放。后来考古调查和钻探证实,此处为一座埋葬密集的墓葬,应为修建茂陵之人的墓地。按照密度推算,墓地埋葬了2万余具尸体。
千百年过去,我们不知道茂陵修建的五十三年间,工地上辛勤劳作的工人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他们最终都累死了。在帝国崛起的时代,无数人的牺牲被淹没在歌声中,后人也不知道从何而来。
02
茂陵遗址原在汉代怀里县茂乡,北依九嶷山,南靠终南山,风水极佳。按照西汉的惯例,茂陵修建后,茂乡成为中心区,升格为县,并设立茂陵镇。
这就涉及秦汉时期的“陵镇”制度。
所谓陵城,就是在帝陵附近修建的城池。当初,秦始皇在骊山北麓修筑秦始皇陵,设立骊镇,“迁居三万户”。汉朝承袭秦制,从汉高祖修筑长陵到汉元帝下诏废陵,各陵周围都修筑陵城。皇帝在修筑帝陵的同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筑陵城,并迁移大量人口到陵城定居。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各陵镇人口均达十至二十万人之多,有的陵镇人口规模甚至与长安城相当。
陵镇作为帝陵的配套工程,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陵墓供给。帝陵需要日常维护,供给钱财和祭祀,而陵镇居民可以承担这些责任;第二,打击地方豪强。陵镇需要新的人口迁入,皇帝常常以此为借口,将全国各地的豪强家族迁入陵镇,以巩固中央政权;第三,作为京城的屏障。这些大大小小的陵镇,如群星围绕月般分布在长安周围,充当着帝都长安的“卫星城”。
汉武帝修建茂陵期间,曾三次大批迁民至茂陵:建元三年(前138年),关东发生水灾,灾后闹饥荒,百姓自相残杀,汉武帝将灾民迁至茂陵,并宣布赏赐迁入者钱二十万、土地二顷;元朔二年(前127年),“移各郡州功臣及财物三百万余两迁于茂陵”,即将全国各地资产三百万以上的豪族、富户迁至茂陵;泰始元年(前96年),“将各郡州官员百姓及功臣,皆迁于茂陵”。
经过三次迁徙,茂陵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陵城,《汉书·地理志》记载:“茂陵,武帝所置,有六万一千八百七十户,二十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七人。”比当时长安城的人口还多三万。
汉武帝将豪门富户迁至关中,也是他强干弱枝的举措之一,旨在削弱地方势力。
汉武帝在位时,担心土豪势力扩张,于是采纳了大臣朱富严的建议,把天下的豪强都迁到茂陵。这样,土豪们就带着家人西迁,离开原来的土地,搬到皇帝眼皮底下生活,在皇帝的监视下,不敢太过放纵自己。
所以《史记》记载“初筑茂陵,将天下英雄豪杰、豪门世家、反叛之人,皆迁于茂陵,以此充盈京师,除掉奸诈奸诈之人,此所谓除害而不诛”。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形象。来源:影视剧剧照
然而在茂陵移民的浪潮中,不和谐的声音也是不可避免的。
郭解,河内陈县人,关东有名的侠客,奉命迁徙茂陵。郭解自知若去长安必受不公待遇,便找将军卫青替他说情。卫青答应帮助郭解,并找机会对汉武帝说:“郭解家境其实很贫寒,不必列入迁徙之人之列。”
汉武帝一听这话,就知道此事有蹊跷,郭解一个平民而已,居然能让大将军替自己说话,想必家里也有些背景,所以他更加不愿意放过郭解。
郭解只好启程前往关中。不久,时任御史的公孙弘趁机举报郭解谋反。汉武帝闻讯大怒,下令严查。郭解一家都被诛杀。
可以说,郭杰之死,也是为了给汉武帝一个榜样,以推行将功臣、富户迁至茂陵的政策,从而震慑土豪。
西汉时期,豪门大族迁入关中,凭借自己的声望和财富,带动了当地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大力开发,迁入陵镇的世家大族、达官贵人、富商纷纷形成显赫家族,尤以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座陵镇最为发达。因此,当地人称之为“武陵源”。
《西都杂记》记载,茂陵县有位富人叫袁广汉,家财百万,仆役八九百人,挥霍无度。他所住的花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引水入园,用石头造山,用沙子堆成岛。他在花园里饲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绿犀牛等珍禽异兽,还栽种各种奇花异草。连皇帝的花园都比不上这位富人的花园。
因此后来元广汉被处以罪刑,他的园林也被皇帝没收,鸟兽花草都被转移到上林园。
班固在《两京赋》中这样描述陵墓中权贵的权力和财富:
北望五陵,名都相望,镇村连绵,此为贤者之地,帝王兴盛之地。冠帽如云,七卿五公。加诸州郡功臣,五都商贾,三选七迁,以服陵邑。此为固本弱枝,兴都而观天下。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有句“武陵少年竞结发,一曲不知有多少红绸”,可见几百年后的唐代,武陵一带依然风流倜傥,其中不少是汉代迁入的富户后裔。
03
秦汉皇陵体现了“死如生”的政治哲学。
有学者认为“西汉陵寝,仿照都城长安而建”,皇帝死后,形成了以帝陵为中心,前庭后寝,宫殿殿堂,众多外藏坑和陪葬墓有序分布的规整陵寝布局,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犹如地上世界在地下的倒影。
汉武帝茂陵的结构也有此特点。
茂陵分内城、外城,四周有“城门”,仿照长安城建造,陵墓周围有寝殿、配殿、陵庙等。
寝殿与配殿紧密相连,在当时人的眼中,这两座建筑是汉武帝在另一个世界休息、宴饮的地方。如果将寝殿比喻为长安未央宫前殿的大朝廷,那么寝殿旁边的配殿则颇像前殿北侧的后阁。
《汉书》记载:“自高祖至宣帝,京师诸帝及太上、道帝,各于陵旁建庙。”
陵庙,建筑风格仿祖庙,是陵中祭祀先帝的地方。陵庙与寝殿之间有一条通道,人称“衣冠出道”。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前来祭拜时,便通过此通道将汉武帝的衣冠送入陵庙,供人祭拜。祭拜完毕,衣冠再送回寝殿。汉武帝陵庙称为“龙源宫”,位于茂陵之东。据学者考证,后世流传的“龙源宫行壶”、“龙源宫鼎”等文物,应为茂陵陵庙的遗物。
据史料记载,茂陵外城周围修建有“马道”和“西园”,供汉武帝游历阴间时使用。在茂陵东南350米处,考古人员发掘出白鹤亭遗址,遗址周围散落着汉代砖瓦残片,还出土了玉圭、玉壁等。白鹤被称为“仙鸟”,象征长寿。白鹤亭也是汉武帝的地下乐园之一,汉元帝时曾毁于火中。
汉武帝茂陵仿佛是汉武帝一生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君王的骑马、狩猎、吟诗、撰文等爱好。
汉武帝在世时,修建了许多宫殿园林,供宫女、艺人、舞女居住。他还在长安修建了百凉台,用柏木做殿梁,香气四溢,方圆数里。他经常在台上设宴款待,命大臣赋诗。汉武帝也是才华横溢的人,他的诗文《葫芦歌》、《天马歌》、《李夫人赋》、《秋风赋》等流传至今。
汉武帝下葬后,仍有数百乃至数千名宫女昼夜陪伴在陵墓中,加上其他官员仆从,负责守卫整个陵墓的人多达数千人。
此外,茂陵周围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众多陪葬墓葬。
西汉帝王陵墓规划时,都预留了一定的区域埋葬随葬官员。只有得到皇帝宠幸的功臣、权贵,死后才能葬入陵墓,继续陪伴皇帝。陪葬墓一般分布在帝陵东侧司马道两侧,也是模仿长安城的布局布置的。东门是长安城和未央宫的正门,皇帝举行朝廷大典时,文武百官列队在两侧,在宫门外等候。
所以从帝陵陪葬墓的位置和布局来看,越靠近帝陵东司马门的,其身份和地位就越高,这是汉代大臣至高的荣誉。
目前,可确认为茂陵陪葬墓的墓葬(群)共计113座,已确认墓主身份的有卫青、霍去病、阳信公主、公孙弘、霍光、金迷弟、上官桀等,其中距离茂陵东司马门最近的为卫青、霍去病二人墓。
汉武帝茂陵。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04
在茂陵修建的半个多世纪中,霍去病墓是距离茂陵最近的一座,也是最早埋葬的一座墓,可见汉武帝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名将十分宠爱。
霍去病是卫子夫皇后和将军卫青的侄子。由于当时卫子夫备受宠爱,卫、霍两家的人才都得到了提拔。霍去病自小就精通骑射,后来成为汉武帝的臣子,并逐渐显露出他的才华。
18岁那年,霍去病跟随卫青出征匈奴。首次出征,霍去病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他独自率领八百人的轻骑,抛开大军主力数百里之外,对所遭遇的匈奴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杀俘匈奴大军不少,甚至还杀了匈奴祖父单于义智协的贵族,活捉了单于的叔父。霍去病年纪轻轻便两次在军中夺得状元,被封为状元侯。
随后,霍去病率军驰骋河西走廊、杞连山,在河西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将匈奴势力赶出河西,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大破匈奴左贤王部,封住狼穴山,静坐于孤雁山(此两山今属蒙古国)。
据史料记载,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但勇于担当。汉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吴起的兵法,霍去病却回答说:“打仗只要看谋略,不必学古人的兵法。”霍去病立下战功后,汉武帝下令为他修建府邸,霍去病却婉言谢绝,并气势非凡地说:“匈奴未灭,吾何有家!”
漠北之战后,“匈奴远逃,漠南无王庭”,威胁汉朝北部边境百余年的匈奴边境威胁基本解除。可惜的是,漠北决战仅两年后,霍去病便因病去世,年仅24岁。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深感悲痛,调集五郡的铁骑兵马,从长安到茂陵,列队行军,将霍去病安葬。霍去病的墓地依着乾隆的乾陵形状修建,以纪念他在河西之战中“斩断匈奴之臂”的丰功伟绩。
当时,汉武帝下诏“修陵,形如岐连山”,茂陵的工匠们忙得不可开交。
汉武帝不仅要求霍去病墓的外形要像岐连山,还要求工匠雕刻大量石刻,还原岐连山的草木、水流、动物等。霍去病墓充分展现了西汉石刻艺术。墓内有大量精美的石刻,如奔腾的战马、即将扑上的猛虎、潜伏的野猪、吞羊的怪兽、人斗熊等,刻画了岐连山中奇异的鸟兽,仿佛将军出征时亲眼见到的山中自然景观。
霍去病墓中最著名的石刻莫过于《马踏匈奴图》。此石刻高1.68米,长1.9米,原位于霍去病墓前,被认为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的主体雕塑,也是汉武帝反击匈奴的纪念碑。石刻中的战马威风凛凛,气势磅礴,而马下的匈奴人则仰面躺着,狼狈不堪,苦苦挣扎。这戏剧性的场面,恰如霍去病出征匈奴时的英勇事迹。
由于茂陵尚未经过科学发掘,现在的茂陵博物馆主要围绕霍去病墓及墓内石刻展开,这位深受汉武帝宠爱的年轻将军,成为如今茂陵的主角之一。
20世纪初霍去病墓。图片来源:互联网
霍去病的叔父卫青是汉匈战争中另一位颇具主角光环的人物。
卫青出身寒微,早年在汉武帝姐姐阳信公主的宫中担任骑士。阳信公主是汉武帝的亲姐姐,嫁给了平阳侯曹寿,所以历史上被称为“平阳公主”。阳信公主与哥哥关系很好,经常给汉武帝介绍闺蜜。深受汉武帝宠爱的韦皇后和李夫人,都是由阳信公主推荐入宫的。后来卫青立下大功,阳信公主成了寡妇,昔日的主仆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了夫妻。
此时的卫青早已今非昔比,在卫子夫入宫得宠之后,卫青也得到了汉武帝的器重,开始了军事生涯。在经历了龙城、河南、漠南、漠北等战役之后,卫青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成长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将领,屡立战功,被封为将军,封为长平侯。
阳信公主守寡时,想在诸侯中挑选夫婿。许多人都推荐卫青,但公主笑着说:“卫青是我以前的奴婢,怎么能做我的夫婿呢?”可是她的侍从却说:“将军立下大功,他的妹妹是皇后,他的三个儿子都是侯爵,家世又极其尊贵,朝中还有谁比他更配得上您呢?”阳信公主听了,高兴地告诉了哥哥,汉武帝立刻答应了这门婚事。
卫青与阳信公主死后,合葬于茂陵,卫青墓仿照庐山(阴山山脉的主峰)修建,以纪念他对汉朝的丰功伟绩。
魏、霍二人的墓葬矗立在茂陵旁边,诉说着这个外戚家族曾经的显赫地位和他们在汉武帝时期的丰功伟绩。
卫青画像。来源:网络
05
茂陵墓群中,还有公孙弘墓。
公孙弘早年做过狱吏,后被罢官,因家境贫寒,便到海边以养猪为生。四十多岁时开始研习《春秋》,成为大儒。六十岁时,被选为“有德有文”之人,入朝为官。后来,以宰相之位去世,享年八十岁。
这里还有金迷弟墓。
Jin Midi是Xiutu的儿子。部长们照顾孤儿。
另外两名由汉皇帝托付的部长在儿子去世前的照顾下托付了他的儿子 - 张孔和尚古杰·吉( Jie)也被埋葬在莫林()中。
Huo 是Huo 的半兄弟。认为Huo guang有能力承担重要的任务,因此他命令某人为Huo guang观看“杜克·周·杜克(Duke Zhou)的照片”,鼓励他协助他的年轻王子Liu 。
汉的皇帝去世后,只有8岁的刘明皇帝登上了王位。 Liu Dan认为他应该取代年轻的Liu 皇帝,并登上王位,因此他在球场上密谋将 Jie驱逐出Han和Huo Guang的皇帝。
在Huo Guang和Yan Wang Liu Dan的阴谋中,他主动杀死了 Jie和 Jie。后来与他一起埋葬。
在霍(Huo)淘汰他的政治敌人之后,他仍然掌权,直到汉的皇帝在他的协助下。并将他埋在莫林()的东部。
但是在葬礼之后不久,韩皇帝向Huo家族宣布,这位有力的官员仍然无法逃避家人衰落的命运。
Huo Guang的肖像:互联网
06
陪同韩皇帝在莫林永恒安息的地方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不仅包括整个历史上的著名民事和军事官员,而且还包括一个令人惊叹的美丽女人。
汉朝帝国陵墓在“同一墓但坟墓中”实施了皇帝和皇后的埋葬系统,顾名思义,皇帝和皇后被埋葬在同一陵墓地区,但在同一坟墓中没有。
然而,与汉皇帝一起埋葬的“皇后小”并不是先前受到青睐的韦伊·齐夫。
在汉族皇帝的后期,巫婆岛(Liu Ju)是汉和魏Zifu皇帝的儿子。弱,当他最像父亲之后,死了。
尽管汉的皇帝在得知刘ju的不公正后建造了刘ju的宫殿,但他仍然不允许韦皇后和她的儿子与他一起埋葬在“莫林”中。
在西北有500米的陵墓,有一个两层台阶,当地人称其为“ Mozi ”。
在Han皇帝的统治时期,音乐家Li 是娱乐行业的著名名人,经常在宫殿中演出,李为Han的皇帝表演了一首新歌和舞蹈。乡村,很难再次找到一个美丽的女人!”
汉的皇帝被李·扬尼(Li )的歌声感动,并问:“世界上有这样的美丽吗?
李夫人擅长唱歌和舞蹈。不幸的是,她很快就成为了最受欢迎的conc夫。韩皇帝坚持要看到她并答应:“夫人,如果您让我见到您,我会给您一千个金币,并授予您兄弟的高位和慷慨的薪水。”
之后,李夫人的亲戚抱怨说她太顽固了,李夫人说:“由于我的美丽,我受到了皇帝的青睐。如果您的美丽取悦别人,当您的爱情逐渐消失时,您的爱就会消失,而您的爱将在您的爱中淡入我的爱情。
李夫人去世后,汉的皇帝非常想念她,以皇后的仪式埋葬了她,甚至召集了一位的牧师来召唤她的精神。只能背诵一首诗,说:“这是真的吗?它不是真的吗?我站着看它,但是为什么这么晚?”
汉皇帝去世后,摄政王的吉·古( Huo guang)按照他去世前的愿望,写了一封信,要求李夫人被授予“皇后小姐”的荣誉头衔。
从那时起,韩皇帝和李夫人的爱情故事将在两千年的风和霜冻中永远传播。
李夫人,汉皇帝的最爱。
07
即使是一位统治54年的伟大统治者也无法预测汉皇帝被埋葬在他去世后的四年中。
汉族的书记录了汉朝的皇帝“有很多宝藏”。
当汉的皇帝还活着时,西方地区的昆朱王国钦佩je下,向他展示了一个玉箱和一个玉的工作人员,作为汉族的敬意。
尚不清楚已故的汉皇帝是否可以享受这些宝藏。
但是,有文件说,汉恩皇帝被埋葬了,有人在福芬的市场上购买了这两个珍宝,据报道,据报道,宫殿曾经认识到,两种物品确实是的,这两个物品都会向后备命令,并确定了两人的命令。关于事件。
In the year of Xuan of Han (64 BC), a got from the box, which was more than 40 of books by Wu of Han, Laozi, Ziwen, , Taisu , , , , etc. Wu of Han , he spent his whole life and in , so it is not that there are a large of works in his tomb.
法院了解到这一点后,它要求丹(Ran)在汉皇帝统治期间负责经典的官员,以确定当时的登,但是当他看到汉皇帝的书时,他不由自主地哭泣时说:
正如汉皇帝的曾孙,刘Xun的汉族皇帝对这一事件感到震惊,但经过调查,他发现表面上似乎是“完整和完整的”,而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金盒的内容出现在毛us毛之外。
汉皇帝的肖像
之后,汉的陵墓皇帝皇帝遭受了许多坟墓抢劫。
在叛乱中,红眉军进入了,掠夺并挖出了西部汉族皇帝的坟墓。
根据学者Xin 的研究,莫尔在西部的王朝中经历了许多战争。从有限的条目中可以看出,这批竹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在唐王朝结束时,黄小的叛军进入瓜宗,莫林遭受了另一场灾难,人民中散布着大量的埋葬物体。
他在诗歌中写道的唐诗人李(Li):“莫林()的刘·朗(Liu Lang of )是秋天的客人。他听到马在晚上在邻居,但早晨没有听到痕迹。”
在古老的道路上,马蹄的声音随风而来,而古老的莫尔陵墓则独自一人站在荒凉的月光下,掩埋了汉皇帝的浪漫生活,而王朝的崛起和堕落的人则寂静无声。
参考:
[Han] Sima Qian:“历史记录”,中国书公司,2022年
[Han] Ban Gu: Book 的Han书,2012年
[汉]刘Xin写道,[jin] ge hong汇编:“ 其他记录”,中国书公司,2022年
刘金和李·尤佛:西汉王朝的十一座坟墓,人民出版社,1987年
Wang 编辑,《汉朝莫林陵墓的记录》, House,2014年
省级考古研究所等:“关于韩陵陵墓皇帝考古调查和探索的简要报告”
Xin :“历史上的第一批出土竹条文件”,文学,历史与哲学,第4、2012页
Xu :“ QIN和HAN王朝帝国陵墓体系和当时的社会”,西北大学杂志(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第5期
沉·鲁文(Shen ):“西汉王朝陵墓的秩序”,温布,2001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