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80年前孙中山“下葬仪式”:沿途50万人

发布时间:2024-07-13 00 浏览: 59

80年前的6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中山陵安葬,隆重的安葬仪式圆满结束……

简述八十年前的奉安大典

-王鹏

中国国民党葬国父_国民党代理总统_中国国民党葬总理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将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移葬于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当时的非常国会和北京临时政府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南麓为孙中山先生施以国葬。孙夫人宋庆龄实地踏勘选定墓址。在登报征集的40余份陵墓建筑设计方案中,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方案入选,并荣获一等奖。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中山陵基本竣工。中山陵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等。 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宛如一口平躺在绿色天鹅绒地毯上的“自由钟”,山脚下的孙中山先生铜像为钟的塔尖,半月形的方形为钟顶的弧线,陵墓顶部的墓室穹顶犹如一只圆形的钟摆。

1929年1月14日,国民政府公布“总理奉安委员会”组织章程及委员名单,以蒋介石为委员,胡汉民、谭延闿、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林森、张继、陈果夫、阎锡山、何应钦、张学良、孔祥熙等27人为委员,下设8个工作组进行筹备工作。何成俊任总务组主任,宋子文任财务组主任,顾英芬任文职组主任,刘继文任安排组主任,冯玉祥任保卫组主任,赵代文任礼仪组主任,王正廷任接待组主任,孙科任运输组主任。

1929年5月28日凌晨,安放在北平西郊碧云寺的孙中山先生遗体由专列运抵南京。载着孙中山灵柩的专列经北平、蚌埠、浦口,渡江抵达南京下关码头,安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从5月28日起,国民党中央委员轮流在中央党部大礼堂守灵,直至6月1日“抗日纪念日”为止。

5月29日至31日为“公众祭奠日”。公众祭奠三天后,5月31日下午6点举行了封棺仪式,由蒋介石主持,席楚林(南京政府内务部礼俗司司长)主持播音。参加封棺仪式的有宋庆龄、孙科、陈淑英、孙志平、孙志强、孙穗英、孙穗华、孙婉、戴恩赛、孙曼、孙茜、陈少白、林焕廷、何香凝、宋蔼龄、宋美龄、宋子良、郑鸿年、胡汉民、谭延闿等人。大家默哀后,蒋介石带领他们到灵柩前瞻仰孙中山遗容,然后封棺。 蒋介石、孙科、孔祥熙率孙中山警卫黄惠龙、马祥、陈星汉、刘岳、肖勤等人为铜棺盖上,蒋介石、孙科、孔祥熙亲自为棺木上漆。七时许,奏哀乐,三拜后依次离去,封棺仪式结束。

六月一日是“出殡日”。凌晨两点,“总理治丧委员会”的专车已停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二门前院内。治丧总指挥朱培德、秘书长孔祥熙及各组主任、副主任均已到场,指示书记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凌晨两点开始,中山路两旁就挤满了参加葬礼的群众。 凌晨3时20分,宋庆龄、孙科夫妇、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夫妇、宋蔼龄、杨道义(朱执信夫人)、唐绍仪、陈少白、张继、叶恭绰、远山满、犬养毅、梅屋章吉、宫崎隆介以及全体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治丧筹备委员会委员、迎灵专员、各国特使代表等相继到中央党部礼堂门口等候。移灵仪式于凌晨4时开始。仪式由胡汉民主持,孙中山家属、亲属、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安葬委员会委员、迎灵委员会委员、治丧筹备委员会委员等在场等候灵柩。 孔祥熙总书记举旗引路。四时十五分,狮子山炮台开始鸣放一百零一礼炮,灵柩移出大门,抬上灵车。车厢四周挂上白色气球,遮住党旗、国旗。灵柩上车后,孙中山家属、亲属、委员会委员、各国使节加入第七列。宋庆龄、陈淑英、孙婉、何香凝、宋美龄、宋蔼龄等家属和女性亲属在特制的黑色帷幕下走出中央党部大礼堂,由马车护送。其余男宾客分成左右两排,扶着灵柩行走。四时二十五分,号手吹响离别号角,灵车启动。 两百余名军校学员组成护灵队,全副武装,列队护卫遗体两侧。装甲车和骑兵连在最前面开路,骑兵军官骑着黑马,手举旗帜。送葬队伍分成十列,在指定地点依次汇合,队伍长达五六里。朱培德为总指挥,姚聪、顾正伦、张治中负责指挥相关列队。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_中国国民党葬国父_国民党代理总统

英居大道沿线,设置了51座松柏牌坊、青花布牌坊、应急避难所等,50万民众前来瞻仰送葬队伍,航空局派出5架飞机回天吊唁,灵车经过时,大家纷纷脱帽哀悼。罗家伦新作《奉安颂》写道:“大道人潮涌动,哀风上空,庄严祭拜国父,灵车行进……”令人悲伤不已。

上午8时,各支队伍陆续抵达紫金山脚下,由哨兵带领,到指定地点默哀等候。安葬准备人员也将灵柩安放在石阶前的广场上等候。灵柩为亭阁式棺材,用青绸裹着,四周挂着白绸球。108名抬棺人员在灵柩两侧默哀等候。9时05分,遗体巨幅遗像抵达广场,遗像前挂有两面旗帜,上面写着“默哀”、“致敬”等字样。全体参加者脱帽默哀致敬。不久,各国使节、外宾也列队抵达,登上第一块石台等候。9时20分,灵车缓缓驶至广场,停在灵柩前。 家属下车,在黑帘内的灵柩旁默哀。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和其他护灵人员在总司令朱培德和总书记孔祥熙的指挥下,各自在指定位置默哀。9时30分,孔祥熙、吴铁成、郑鸿年等10名抬灵柩者将灵柩从灵车上放下,移到马车上。9时45分,抬灵柩者被抬上石阶,40名乐师带头奏起哀乐,宋庆龄率领亲属和其他女性亲属走进帘内送行,抬灵柩者在两侧扶着灵柩。10时08分,灵柩抵达纪念堂前平台,抬灵柩者用小扁担抬着。 阅兵播音员宣布灵柩入场。抬棺人员恭敬地将灵柩扶入纪念堂,停在纪念堂中央。默哀片刻后,阅兵播音员宣布灵柩入场,举行安葬仪式。哀乐过后,大家三鞠躬,然后敬献花圈、宣读悼词。蒋介石主持仪式,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等随行。仪式结束后,孔祥熙率抬棺人员将灵柩移入墓室。孙中山亲属、国民党中央代表蒋介石、老友代表犬养毅、各国特使乌登科(荷兰特使)等随入墓,带领抬棺人员将孙中山灵柩安葬于墓中。 灵柩上安放着捷克雕塑家高琪雕刻的汉白玉孙中山卧像。此时,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1响,全国人民停工默哀3分钟。中午12点,安葬完毕。在纪念堂参加仪式的人们依次进入墓门瞻仰遗容。随后回到纪念堂,全体聚集,再次鞠躬行礼,奏起哀乐。最后,在夫人宋庆龄的带领下,孙科夫妇、戴恩赛(孙中山女婿)夫妇等关上墓门,极为隆重的安葬仪式完毕。 当日,陵墓脚下竖起一块巨匾,上面镌刻着谭延闿撰写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国民党在此安葬孙中山总理”几个字。

安葬仪式完毕后,安葬委员会决定成立“总理安葬专刊编撰委员会”,由蒋介石、胡汉民、戴季陶、孙科、叶楚苍、于右任、孔祥熙等担任委员,并指派张希曼(一说梁汉操)为主编,郑鸿年、高秉芳、孙普、傅希藤、夏光宇、刘义夫等人担任编辑,编撰《总理安葬录》。此书详细记录了孙中山灵柩移葬、安葬和中山陵修建的过程,一年后刊印出版,书名由胡汉民撰写。 《总理安葬录》共印制平装13680册、精装543册,由国民党中宣部统一印发,除赠送参加安葬仪式的各界代表各一本外,还赠送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精装100册。

《总理安葬录》分上、下两册,文字楷书,装订精装。上册内有孙中山先生遗像、家属遗体、安葬挽词等。上册内容先从总则开始,后有目录、安葬仪式照片130张、南京中山陵设计图10张及陵园全图等,并记载了安葬筹备过程、安葬专员公署、安葬记录等内容。 第二卷内容以中央宣讲列车奉仕年表为开篇,列有悼词、祭文、致悼词人员、致祭文人员、致悼词人员、致悼词人员、致挽联人员等名单及参加奉仕仪式代表名单。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