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背景简介 孙中山先生原名孙文,字逸仙,因1912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笔名“中山樵”,所以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生于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中山陵墓址是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尊重他的遗愿,由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治丧筹备处到南京紫金山勘察确定陵址,并在报纸上刊登悬赏通告,征集陵墓设计样板。在40多份设计稿中,吕彦直的设计因其古朴坚固,完全符合中国古建筑的精神,被一致决定采用。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为“木钟”形,整个陵墓既保持了民族风格,又吸收了西方先进的建筑方法。陵墓奠基于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共耗费银元150万。 1929年6月1日,在墓室下举行了孙中山灵柩下葬仪式,孙中山从此长眠于此。 孝鼎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的半月形广场。向左看,是一只双耳三足铜鼎,是1933年秋中山大学全体师生捐建的。鼎重一万斤,肚上刻有“智仁勇”三个大字。 仁爱牌坊 现在我们向右看,是一座高耸入云的仁爱牌坊,用福建花岗岩砌成,上面铺着蓝色琉璃瓦。
墓道由四根大石柱和六面大横额连接,中间石匾上的两块鎏金铭文为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二字出自韩愈《元道》“博爱即仁”。墓道穿过博爱牌坊,全长480米,宽近40米。墓道两旁没有石像、石头,而是用松柏代替,表示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如松柏一样常青。穿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前的水泥台上。在广场北面,可见陵门。陵门为单檐歇山式方门,兼有文武功能,用福建花岗岩铸造,上覆蓝琉璃瓦。 檐下石匾“天下为公”四字为孙中山所书,出自《礼记》“大道之道,天下为公”。入口为三拱门,门南侧有两扇仿古铜门。门前一对朝南的石狮,高3米。陵门两边墙体向祭堂、墓室延伸贴近,勾勒出自由钟的造型。陵门后的亭子也是拱形结构,宽12米,高17米。亭子用花岗岩砌成,亭顶九层重檐。中间的石碑高8.1米,上面的鎏金燕体楷书为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先生所书。 碑文上写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在此安葬孙中山总理”。碑文强调孙中山的葬礼是党葬礼。八级台是亭后的八级台,三上五下代表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从博爱广场到石阶共有392级,设计意在提醒人们攀登时要记住总理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纪念堂为仿古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纪念堂四壁全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顶部为重檐蓝釉瓦屋面,重檐正中悬挂一块竖匾,匾额上书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三字。纪念堂正面檐下有三道拱券,门楣上镌刻“民族”、“民权”、“民生”六个阳篆字。纪念堂天花板为斗式吊顶,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纪念堂地面铺的是云南产的大理石。堂内左、右、前、后四面排列着12根黑色石柱,四隐八明,并有大理石柱座支撑。 四壁上半部分为人造石,下半部分为黑色大理石,东西两壁镌刻着孙中山撰写的《建国纲领》全文。纪念堂中央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全身塑像。孙中山身着长衫马褂,端坐在御椅上,膝上摊开建设中国的蓝图,沉思着,凝望着远方,表现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智慧。石像是用意大利白石雕成的,高4.6米,是波兰雕塑家保罗·兰多斯基于1930年在法国巴黎制作的,共耗资150万法郎。石像底座下的6幅浮雕反映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南面为“如抱婴儿”字样,东面为“出国宣传”和“论革命”,西面为“唤醒聋哑人”和“打倒袁世凯保卫国家”,北面为“国会授印”。墓祭堂与墓室相连,墓门一分为二。外门为双层铜叶,门框为黑色大理石。门楣上的“豪气长存”四个大字取自孙中山先生为黄花岗烈士墓所写的手迹。内门为单层铜叶,上面刻有七个篆书大字“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天花板为穹顶式半圆形,直径18米,高11米。
顶部仍以马赛克方式装饰着国民党党徽,墙壁和地面全部是大理石。中间的大理石墓室直径3.9米,四周环绕着一圈精致的汉白玉栏杆。墓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是由捷克艺术家高琪根据孙中山逝世之初安放在水晶棺内的形象雕刻而成的。墓室在卧像下方5米处。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安放在美国制造的铜棺内,放置在墓室中央的楠木棺座上。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自1929年6月1日安放入墓后,从未被打开过、移动过。中山陵除主体建筑外,还有音乐台、临水亭等附属建筑。 景区总面积130多平方公里,1961年中山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位列“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犹如一口镶嵌在绿毯上的巨钟,深情地呼唤着炎黄子孙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 【中山陵】(五A景区) 简要背景:伟大的革命先驱,自行选定墓址,由吕彦直设计,中西合璧,富有民族特色 按照导游路线游览 孝鼎:1933年中山大学捐赠,内有《孝经》全文(重、智、仁、勇) 博爱牌坊:一座高耸的石牌坊,内有“博爱”二字,出自韩愈《敦厚》 博爱即仁。 墓道:墓道两边用松柏代替石像、石像,孙中山精神如松柏常青。 墓门:庑殿顶(青瓦、灰色石面)前有一对石狮,两边墙壁勾勒出自由钟轮廓,上书“天下为公”。 亭子:歇山重檐歇山顶,有三座斗拱,中间高8.1米,石碑,镌24个镏金大字,凸显党葬。八层台基:上三层(三民主义)下五层(五权)总理遗言。290层(392级)重点看点:祭祀殿:外观:长、宽、高,直额,门楣上有六个篆书大字。内部:顶部、柱子、墙裙(开国大业大纲)坐像:形制说明、作者、石质、年代。台座:六个浮雕名字(钟山一生)墓室:形制高×直径,石墓,顶部,卧像,像下五米处为钟山遗体埋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