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点上的邓小平》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上官云)9月13日上午,2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永恒魅力——邓小平遗物故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邓小平女儿邓榕、邓小平工作人员代表出席。该片拍摄历时两年多,摄制组采访了100多位目击者和见证者,以邓小平遗物为载体,生动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崇高精神品格,并发布大量珍贵镜头,披露他写给中央的信的真实细节。
珍贵历史镜头首次曝光
邓蓉说,家人看完视频后感动得流泪
当天,在嘉宾们的首次发言中,大家深切缅怀邓小平功绩,充分肯定了电视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主创代表介绍,该片通过经历者、见证者的回忆,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照片、一手资料和档案,特别是一些首次公开的资料,解密邓小平遗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充分真实地展现了伟人的崇高精神风貌。
邓榕强调,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有关单位、部门相继举行纪念活动,推出《邓小平文集》、《邓小平传记》等书籍。影视方面,有《历史转折点上的邓小平》、《邓小平遗物故事集》等。“我们一家人都很乐意捐献父亲的遗物,尽我们所能支持他。我们都接受了剧组的采访。”
“我二叔已经103岁了,他欣然接受采访,还为电影《邓小平遗物的故事》写了片名。”邓榕毫不掩饰影片的感染力,“我们家人看的时候,很多片段都忍不住流泪。”
如今,邓小平离开他挚爱的儿女已经17年了。邓榕说,大家应该多思考小平给后人留下了什么,今天的人该如何去理解和解读他。“这部影片的解读做得不错,揭示了遗物背后的故事,包括父亲对妻子的忠贞之爱,对儿孙的深情。”
邓榕说,影片与改善中美关系、促进国家统一等方面有很好的衔接,反映了比较完整的邓小平形象,有很多亲历者的回忆和大量的文物照片。“更难得的是,有很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作为亲属,我们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真实感是其他形式达不到的。”
从未公开露面的文物展出 透露“给中央写信”细节
为了让与会人员有更直观的感受,发布会上播放了《给中央的一封信》和《轮椅》两段系列片。在《给中央的一封信》这一片段中,邓蓉说,她的父亲很爱孩子,在家里,孩子们养成了用棉被严严实实盖着的习惯。“我爸爸也会把我们用棉被严严实实盖着,怕我们被风吹着。”片中还播放了邓小平大女儿邓林关于父亲的相册,其中有一张邓小平和孩子席地而坐的照片。邓林解释道,老人在院子里散步,孙子孙女在院子里玩耍。“突然间,我就想,这么伟大的人,和孩子席地而坐,这样可以吗?”
影片还记录了邓小平写给中央的一些细节。1968年,文革开始,邓小平长子邓朴方从四楼跳下,因被打成“反革命流氓子弟”,医院没有给他做任何附加治疗。邓蓉说,她和姐姐们不懂医术,他发烧了,就让医生给他打针,“我和姐姐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当时觉得自己没有未来,就做了这个判断。现在想想还是太年轻,太骄傲了。我妈说她没想过别人,就想着胖子(邓朴方)。”邓朴方在片中说,“后来我去了江西,跟父母住在一起,他们把我放到床上,就跟我一起生活。我没什么好说的,也不想说什么。”
卓林在影片中回忆,她是送水的人,而烧水、洗澡的人是邓小平。影片还介绍,邓小平很少给家里写信,但为了给文革中跳楼受伤的儿子邓朴方治病,帮助儿子上学、工作,他一改往日作风,接二连三地给中央写信。据估计,他在文革期间写的信比其余80年写的信加起来还要多。
片头《轮椅》揭秘了一件从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遗物:轮椅,如今被摆放在广安邓小平纪念馆的显著位置。片中介绍,晚年邓小平行动不便,但坚持走路,拒绝坐轮椅。不过,现存的影像资料中,并没有邓小平坐在轮椅上的镜头,只是在谈及香港问题时提到,“小平曾说,希望活着看到香港回归,哪怕是坐在轮椅上,也要出去走走”。这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极具感染力,在现场引起强烈共鸣。
据悉,该片将于近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