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西安市黄渠头村一座西汉中晚期墓葬出土有红字纪年彩陶和圆柱形粮袋,从粮袋中提取出的麻子、粟、粟3个样品引起考古专家的关注。
这座西汉陵墓位于曲江登高路北段与公园南路之间的待建用地上,向南约4公里处为汉宣帝杜陵。项目负责人胡春波介绍,本次发掘工作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年度重点项目之一。2020年8月以来,考古人员在该区域发现古墓葬1000余座。发掘区核心区以西汉中晚期墓葬为主,周边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唐代中小型墓葬和明清墓葬。 结合史料记载和发掘文物,考古人员初步推测该地区的汉代墓葬应与西汉杜陵有着密切的关系,墓主人很可能是生前居住在杜陵的贵族或官员。
此次发掘的墓葬位于整个发掘区的中西部,处于整个台地最高处,为一座长斜坡墓道砖室墓,坐北朝南,呈“甲”字形。整个墓葬由墓道、后殿、墓室组成。该墓室是发掘区汉代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但被盗情况较为严重,被盗洞内填土中清理出象牙筒饰、玉猪握等器物。
墓葬两边厢室分别位于墓道北端的东西两壁,均为砖结构,未遭盗窃。目前考古人员正在清理的东侧厢室面宽1.1米、深3.5米、高1.2米,拱顶为楔形砖砌成。内部遗物按保存形态可分为三部分:厢室最内侧为陶器和原始瓷罐,有的罐口尚有编织盖。其中彩陶瓶颈处可见红字书写的纪年文字,器物上部盖有保存完好的芦席;厢室中部并排堆放着扎口的圆柱形粮袋。目前提取的样品经专家鉴定为麻子、粟、黍等。 袋顶铺有草席,外面系红色绶带布,结成“丰”字形;侧室最外侧为多排开口圆形袋,袋口呈折边状,内部可见一些褐色残留物,性质有待进一步检测分析。结合现场情况,考古人员推断,阁楼整个地面应铺有一层草席,所有器物均置于其上。
胡春波说,墓葬所在区域地势较高,是当时理想的墓地。胡春波说:“历经2000多年,还能保存大量有机物,这在关中地区历年考古发现中十分罕见。以往发现的汉代墓葬中,储粮器多为陶制仓房,而这座墓葬中储粮用的是红色束口袋,同样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