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雄伟的隋炀帝陵
在蔚蓝的天空和摇曳的绿树掩映下,巍峨庄严的隋炀帝陵仿佛一幅尊贵的立体历史画卷,激起人们的敬畏与遐想。
据《归德州志》记载,“隋炀帝陵在烟波台西北,相传为隋炀帝的埋葬之地,据说土全白,今非昔比。”这是历史。许多极其珍贵的东西,被无情的岁月风化殆尽,文字却能让这些“遗迹”重现,永垂不朽。
隋炀帝陵位于商丘归德古城西南1.5公里处,后经多次修葺扩建,现占地440余亩。隋炀帝陵墓呈方锥体形,长宽各82米,高13.9米。陵前有神道,两侧塑有龙、凤、麒麟等石像,四周松柏葱郁。陵园采用“一轴两点、前陵后园”的建筑布局,即以神道为中轴线,东西对称。陵前高台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3.6米,可容1500人同时祭拜。陵园内绿草茵茵,鲜花盛开。这里有设计成风火轮的图案,象征着方向的把握;这里有太极八卦图,象征着中华文明发源于这里;这里还有十运会会徽、奥运五环、火炬图案,纪念火种在这里汇集。
原隋陵始建年代不详,据老人们回忆,原有正殿、东西厢房、石像等,内有古柏参天、苍翠繁茂,后毁于战火。1992年,当地睢阳区政府重建,主要修葺墓室,立睢人石像,神道两侧立有石人、石马等石像。
2003年8月,隋炀帝陵进行第一次扩建,工程交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至2004年12月,扩建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建成了石牌坊、石像、墓室、神道、门前火文化广场等。建筑风格借鉴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设计理念,每个景点每一处细节都有典故和文化底蕴。特别是在台阶的建造上,强调了数字“九五”的运用,体现了“最高统治者”的寓意。
2005年初,商丘隋皇陵被确定为十运会“中华文明之火”火炬采集地。利用这个机会,商丘市政府果断决定再次扩大隋皇陵的规模,为十运会火炬采集仪式做准备。经过两次扩建的隋皇陵,如今更加宏伟壮观。
作为中华文明之火的发源地,这里曾成功举办过多次点火仪式。1992年,中国旅游年“黄河之旅”首场点火仪式在这里举行。同年9月18日,河南省第七届运动会火炬在这里点燃。2003年12月19日,“信用河南经济论坛”火炬在这里采集。2005年7月15日,第十届全运会“中华文明之火”在这里采集。
走近隋炀帝墓,就能看到李德生、钱伟长、伍修权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隋炀帝墓题写的“中华第一火”、“中华第一火”等碑文,以及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文斌为隋炀帝墓题写的“中华文明之光”和中国科学院中华文化联动工程组委会专家委员王大有为隋炀帝墓题写的“人类文明之火”等碑文。
这些活动和碑刻将成为帝陵景观中尤为突出的特色。
开创文明时代的四大贡献
当时,中国科学院中华文化纽带项目组委会专家成员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文化研究暨奥运烟花策划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华全姓氏之始祖——燧人氏》的激情演讲。王先生在演讲中提到燧人氏对开创文明时代的四大贡献:钻木取火、结绳记历法、建立世界中心“中原”、发明第一个姓氏“冯”。
关于钻木取火,经史记载颇为庄严准确。《韩非子·五都》记载:“人食果仁蛤蚌,腥臭伤胃肠,人则病矣。有圣人上来,钻燧石取火,除腥臭,民喜,封为天下之王,号燧人氏。”《世子》记载:“燧人仰视星辰,俯视五木以取火。”《三分》记载:“燧人教人烹食,钻木取火,有讲道台,有结绳之策。”《汉书》也有“教人烹食,养人益性,避臭除毒”的记载。
王大有解释,燧人氏第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火文化。燧人氏发明了人工火,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可以创造第二生产力,人工火是人类创造的第二生产力,自然火不叫文化,有了火,人们就可以做饭、取暖。人的体质比以前发达很多,发明了陶器。以前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是6500年,但其实,中国发明陶器是在12000年前。也就是说,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从1.2亿年前开始的,也就是燧人氏时代的晚期。从此,人类走出了蒙昧,走向了文明,踏入了文明的门槛。
结绳记历法,是燧人的第二大贡献。燧人开始发明绳索,最早是用草绳编成的,后来开始编织草席。之后,又有一位发明了绳编的人,叫织女,又因信仰不同,分为玄女、肃女、须女。在古代,“玄”的本义是系绳,颜色有黑、红二种。商丘有“玄鸟受天遣,生商”之说,玄鸟即指玄霄,是商初代的图腾,是商朝的祖先。
燧人第三大贡献是确立了天地的中心。地理上,北纬34°23′和24′之间有一条线叫天齐线,中国把这条线当做“天地的中心”。燧人古都商丘就建在这条天齐线上,位于“中心”。中原地区由此被看做天地的中心。古时的“中心”就是天干,古人把天干上垂下来的绳子叫作“天纬”,也就是“准绳”。现在人们说的“天圆地方”中的“圆天”,就是指天空呈穹窿状,也叫葫芦天。今天烟波台上还保留着一个葫芦,四根绳子代表着四条“准绳”,这是烟波传承燧人观测天象留下的象征。
燧人第四大贡献,是创造了中国第一姓氏——冯氏。姓氏创立后,以“冯”命名族名,以“氏”命名族支和族所居之地。从此,族群得以区分,人与人之间确定了宗族关系和人伦。“冯”姓,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诞生。百千万姓的最终根源只有一个姓氏——冯,56个民族都是冯姓的后裔。所以可以说,冯氏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开辟了中华的版图。毫无疑问,冯氏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文化、宗族、土地、国脉。文/班林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