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记者来到黄埔长洲岛,参观了黄埔军校纪念馆。据悉,目前黄埔军校纪念馆整体修缮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6月16日以崭新的面貌开放。
修缮一新的黄埔军校纪念馆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文物馆藏扩充、展览升级更新、宣传教育赋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原黄埔军校校部、孙总理纪念馆、东征烈士陵园等历史遗迹,还可以通过新规划的校史展览全景式了解黄埔军校历史。此外,黄埔军校俱乐部也将通过场景复原,以全新面貌首次向公众开放。
展会升级
重现黄埔军校辉煌历史
从黄埔军校庄严古朴的校门进入,漫步黄埔军校纪念馆的展厅,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陈列其中,无声地诉说着黄埔军校的辉煌历史。
6月16日,辛亥革命纪念馆庆祝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重要活动之一——校史展“国共合作不朽丰碑——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1924-1927)”将开幕。目前,各项展品已运进,展厅基本布置完毕。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校史展重新规划开放,展览面积有所扩大,原校本部从二门到二展厅全部作为校史展厅,三展厅划为临时展厅。展览分为“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创立”、“文武双全”、“东征北伐的功绩”、“英雄纪念碑永垂不朽”四个部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影像、音乐、三维动画等形式,全景式呈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历史。
此次校史展增添了不少黄埔军校珍贵文物,比如展出了6张不同时期的毕业证书,体现了黄埔军校学生在革命战争中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还有许美坤、曹立胜等中共三大代表的回忆录或手稿,清晰还原了当年学生在该校入学就读的情况。展厅里还设置了一排复古电话机,只要拿起电话,就能听到左权、赵一曼等革命前辈后人深情朗读家信,聆听跨越时空的对话。
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纪念馆)馆长欧阳丹妮介绍,这次展览展出展品170套,除了该馆收藏的82套外,还涉及全国20个单位的藏品、众多黄埔后裔、收藏家的藏品。
欧阳丹妮介绍,此次黄埔军校展览更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除了校史展览外,还有黄埔军校纪念馆原貌展示,将真实再现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全貌,为观众创造良好的观展体验。
在复原的校本部展室内,记者走过政治部、校长办公室、秘书处、总理办公室、学生宿舍等20多个场景和空间。办公桌、电话、打印机……每一件物品,都带着岁月的印记,重现了昔日军校教官与学员们一起学习、训练、生活的场景。
据悉,黄埔军校纪念馆原有陈列力求与原址、内部陈设、周边环境紧密结合,改造后的校部增加了军需部、武器库、军医部等场景,并在原有陈列场景基础上,结合曾在军校工作、学习过的师生、仆从等的日记、书信、回忆录等相关史料,结合影像、图片、文献资料等,力求真实、完整地展示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状况和场景。
文物古迹修复
军校俱乐部首次开放
本次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期间,黄埔军校俱乐部将以修复后的面貌首次向公众开放。
俱乐部是黄埔军校最大的单体建筑,始建于1926年,楼高两层,是当年黄埔军校师生举行集会、演出、节庆活动的场所。走进军校俱乐部,一楼四周的走廊“恢复原貌”,过道柱上新装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壁灯,天花板上悬挂着复古的吊灯和风扇,大厅中间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复古的桌椅……修缮一新的黄埔军校俱乐部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黄埔军校师生的文化生活中。
据悉,俱乐部是黄埔军校最大的单体建筑,建于1926年,楼高两层,是黄埔军校师生举行集会、演出、节庆活动的场所。此次整修还恢复了黄埔军校俱乐部的阅览室、音乐室、弹珠室、化妆室等,立体细致地展现了军校师生军训课后的校园生活。
此次修缮维护了不少不可移动文物。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纪念馆)副馆长林建浩说:“黄埔军校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黄埔军校遗址有十余处,分散且年代久远,所有文物古迹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和污染,亟待修缮。”
为此,黄埔军校纪念馆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以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为契机,重点对黄埔军校文物进行修缮维护,包括对游泳馆、孙总理纪念馆的修缮,对俱乐部、校本部、东征烈士陵园等地面进行修缮维护。作为黄埔军校旧址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一,孙总理纪念馆时隔两年多将再次对公众开放。
系列活动轮番上演
签到互动提升游客体验
在军校室外空间,设置了全新的连贯系统互动签到点。比如,在主校区左侧的院落里,就设置了“时代新生走进黄埔”签到装置,开学当天,来访者可以在这里签到,领取属于自己的黄埔“新生”号。
此外,校本部广场布置了“黄埔青年百年”主视觉装置,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孙总理纪念室布置了“孙中山先生说”签到装置;东征烈士陵园布置了“东征”签到装置,等等。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打卡装置,丰富游客互动体验,充分展示黄埔军校历史底蕴,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黄埔军校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副部长罗群嘉说。
据悉,为深化黄埔军校历史文化研究宣传,擦亮黄埔军校文化形象,黄埔军校纪念馆策划开展了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系列宣传推介活动。
如开展《百年黄埔、薪火相传——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百篇口述历史》专访,对100位海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黄埔校友和后人进行采访报道,深化了黄埔军校历史研究。
黄埔军校校友会会长林尚元、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将通过这一系列采访,为观众讲述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将陆续开展,活动将进博物馆、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乡镇。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主题宣传片也将发布。
杜穗红从小在长洲岛长大,作为黄埔军校纪念馆教育部资深翻译,她对黄埔军校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她说:“如今的纪念馆展现的细节越来越多,处处洋溢着革命、历史的气息。就像回到100年前的黄埔军校,听到‘到黄埔去’那震耳欲聋的口号。希望把这份黄埔情延续下去,讲好黄埔故事,讲好革命前辈的故事,迎接即将到来的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
【温馨提示】
黄埔军校纪念馆本部2024年6月16日只接待持预约票参观,未有预约票的游客不得参观。
自2024年6月17日起,黄埔军校纪念馆恢复正常开放,开放范围及开放时间如下:1.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馆、白鹤岗炮台:09:00—17:0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2024年6月17日、法定节假日及特殊情况除外);2.东征烈士陵园:09:00—12:00、13:00—17:0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2024年6月17日、法定节假日及特殊情况除外)。
【文】刘珊、陈俊凯、通讯员 徐洁琴
【摄影】南方网+记者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