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行为自古有之,东汉末年,曹操组织了一支盗墓队伍,专门掘开王公贵族的墓穴,盗取其中的陪葬品作为军饷,这支盗墓队伍被命名为摸金校尉。
在外人看来,盗墓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毕竟从找到古墓到挖出宝藏,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其实不然,只要掌握了这两招,人人都可以成为盗墓者。
第一招是“观草色”,就是检查草木的颜色。影视剧中,用罗盘来分金,确定埋葬地点。这种方法对技术要求太高,没有一定文化和悟性的人很难学会,这是一道天然的门槛。
但“观草色”就不一样了。比如你去墓地,怎么确定古墓在哪儿呢?这个可以通过观察草色来确定。如果某个地方的草木枯黄,与周围颜色明显不同,或者根本没有草木。
那么下面大概率就有一个古墓,比如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墓葬——秦墓一号,就是被一个农民无意中发现的。从1975年开始,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就一直在寻找秦始皇的古墓,但一直无果。
秦陵出土前,当地村民曾在墓冢上种植农作物,但无论雨水充沛还是干旱,地里的农作物都长不好,后来这片土地就荒废了,直到1976年,一位村民从荒地里挖土修建了院墙。
这时秦墓才被发掘出来,这种情况很典型,墓地的土丘上面长不出植物,甚至根本长不出植物,这是判断古墓位置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比看指南针简单多了。
除了“观草色”,还有一个要观察的就是“泥痕”。古墓修建时覆土,并不是简单回填,古墓覆土要经过处理,主要是干法,回填土中会含有石灰、水泥等。
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下雨的时候水渗入古墓,试想一下,古墓一般都有十几米深,一旦渗水就变成一个大水池,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必须做好防水措施,但是这样就很容易露馅了。
由于古墓的土丘是干燥的,所以下雨时古墓所在位置不容易积水,土丘表面也会很快干燥。这样与周围的其他地面形成了对比,人们自然而然地就能知道土丘下面有一座古墓。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留意到这一点。
另外,下雪的时候,当地面被大雪覆盖的时候,古墓所在位置的雪会最先融化,冬天的时候人们很少外出,尤其是野外,这时候盗墓贼就会出门,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就会趁机寻找古墓。
可见,掌握了这两招,找到古墓的准确位置并不难。俗话说,天下一张纸,泄露了就一文不值。其实,当个盗墓贼也没那么难,掌握了这两招,人人都可以当盗墓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