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刀中华丨“楼兰美人”是不是楼兰人?

发布时间:2024-08-29 18 浏览: 122

空旷的戈壁、断壁残垣,这就是你想象中的楼兰吗?千百年来,谁来过古楼兰?发生了哪些故事?谁揭开了这座古城的神秘面纱?“楼兰美女”是如何被发现的?能说“楼兰美女”就是楼兰人吗?古楼兰是不是中西方交流的要地?有什么证据表明,几千年前的楼兰地区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接受了中国民族报《道中华》的专访,带我们走进了这片“神秘”的土地。

寻找神秘的“楼兰古城”

记者:楼兰古城在被正式发现之前,文献中是如何记载的?是谁最先发现楼兰古城并揭开这座古城的神秘面纱?

丛德新:说到楼兰,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那首著名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远望玉门关。百战黄沙穿金甲,不攻楼兰我誓不回头。”(王昌龄《从军记》)《史记·匈奴列传》和《大宛列传》中都有提到楼兰。这应该是“楼兰”这个名字最早被世人所知的时候了。经过王昌龄、李白以及后来唐代诗人的渲染,楼兰几乎成了边塞情怀、戍边报国的代名词。

史书中最早记载楼兰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史记》。《匈奴列传》中,西汉四年(公元前176年),汉文帝收到匈奴单于冒顿的来信,冒顿大肆吹嘘匈奴控制周边地区,说“楼兰、乌孙、呼节及其周围二十六国,皆为匈奴”。《大宛列传》中提到楼兰的地貌特点,“于阗以西,水皆西流,入西海;以东,水皆东流,入盐湖。盐湖潜藏地下,南河之源从中而出。多玉石,河入中原。而楼兰、固始皆有城垣,临盐湖而有城。”

就是这个楼兰,后来只出现在文人(诗人)的边塞情怀里,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诗情画意的远方”,而渐渐被人遗忘,直到十九世纪,驼铃声才打破了它的沉寂……

墓地小河出土的文物_墓地小河出土文物图片_小河墓地出土

楼兰城“三间房”遗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积贫积弱,欧洲知识界正处于地理大发现的热潮中,西方地理学对世界空白处的追寻达到顶峰。斯文·赫定,瑞典斯德哥尔摩人,毕业于马普萨拉大学,1891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师从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赫定本人是一位亚洲探险家,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内陆和边疆,也是最早提出“丝绸之路”一词的学者。

斯文·赫定于1895年开始在中国西北地区探险。他第一次远征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在当年的夏天,但以失败告终,他自己也险些葬身沙漠。1899年9月,他再次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并于次年2月29日到达罗布泊北岸附近。由于队伍的铁锹在路上丢失,他便派一名向导回去寻找。向导在途中遇到了沙尘暴。沙尘暴过后,他发现自己身处一座突兀的古城,在那里,他能看到佛塔和房屋(当时,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当地人经常听说沙漠中经常出现的“宝藏”)。向导名叫埃尔迪克(也写作奥尔德克),他回来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斯文·赫定派他再次带人前往,取回了几件有图案的木雕(木制家具的部件)。

1901年3月,斯文·赫定迫不及待地重返塔克拉玛干,对古城进行发掘。他获得了汉、佉卢木简、纸质文献、精美的毛织残片等珍贵文物,并考察了古城的庙宇遗址和房址。后来,斯文·赫定根据出土的汉简上的“楼兰”二字和佉卢木简上的“楼兰”二字,推断这座古城就是中国史籍中的楼兰。从此,楼兰开始被世人所知。

在英属印度当局的支持下,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于1906年和1914年两次进入楼兰遗址,出土了大量汉文和佉卢文书、木简等珍贵文物。斯坦因除了广泛发掘楼兰遗址内的建筑遗迹外,还在城外台地上发掘了一批古墓葬。从出土的汉代锦缎和铜镜推测,它们可能是东汉遗物。斯坦因对楼兰古城的发掘比斯文·赫定更为全面,并进行了相对准确的测绘,在他的记载中,楼兰城被编号为LA。

墓地小河出土的文物_墓地小河出土文物图片_小河墓地出土

图中的LA即为楼兰古城。

令人震惊的发现

记者:“楼兰美女”是如何被发现的?请介绍一下“楼兰美女”发现的情况和具体过程。

丛德新: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作繁多,新疆考古工作者始终没有忘记对楼兰古城的调查发掘。20世纪50年代,黄文弼和新疆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在罗布泊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并在米兰、尼雅遗址等地进行小规模发掘。1979年至1980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丝绸之路》,组织考古工作者三次进入楼兰地区。这是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对楼兰古城进行大规模考古工作。对楼兰古城的一些遗迹进行了调查发掘,包括佛塔、西北郊区的烽火台、城外的建筑遗迹以及一系列墓葬。

1979年至1980年考古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和发掘孔雀河畔的铁板河墓葬和古墓沟墓地。1980年4月,探险队越过罗布泊东部的天险白龙堆,进入罗布泊水域。虽然天气炎热,但考古队员大多是第一次进入这一区域,他们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仔细搜寻,在一个叫铁板河的河湾南侧的一个高高的土丘(阜)边上,发现了裸露的树枝和芦苇。这些树枝和芦苇大多似乎是故意放置的。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果然,在清理了上面的堆积物后,考古队员们在下面发现了古墓。墓口被枯枝芦苇覆盖,再用土夯实,千百年来,强风不断侵蚀着土丘,古墓的一侧被风切开,露出部分轮廓,呈现在考古队眼前,或许,这也是一个机缘。

考古队把这座墓葬编号为铁板河1号墓。这座墓葬有一个近乎矩形的土坑,专业上称之为土坑竖坑墓,长1.7米,宽0.7米,深近1米。坑底埋葬(放置)了一具完整的人类骨架,也就是木乃伊(罗布泊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人体入土后环境极其干燥,水分散失很快,所以尸体千百年来没有腐烂,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新疆木乃伊和埃及木乃伊最大的区别就是尸体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所以我们叫木乃伊,不叫木乃伊)。

墓地小河出土文物图片_小河墓地出土_墓地小河出土的文物

铁板河墓葬出土了一具木乃伊。

这一发现让在场的考古学家们兴奋不已,他们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古人。她是一名女子,头戴羊毛圆尖帽,帽上斜插着两根羽毛,身裹粗毡,毡子在胸前折叠,用尖树枝别住,下身裹着鞣制的羊皮,脚上穿的鞋子是牛皮的。这名女子身高约1.5米,皮肤呈褐色,五官精致,皮肤和指甲保存完好。双眼微闭,鼻梁挺尖,嘴唇薄,面颊瘦削,头发呈褐色,蓬松,散落在肩上。

随葬品简单,只盖有羊皮,上面放着一个用芨芨草和香蒲叶编成的扁筐,类似今天的簸箕,头部旁边放着一个用同样草编成的筐,筐口系着毛绳,方便携带。

考古学家从这座墓葬(及其遗物)中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墓葬形制、埋葬方式、随葬品的特点等。尤为重要的是,墓葬两端各有一棵树干作为标记。这些特征在古墓沟墓地和后来的小河五号墓地的发现中也有所体现。

考古队小心翼翼地将这具女尸从铁板河运回乌鲁木齐,随后,这具女尸与楼兰地区相关文物一起在日本展出,主办方以“楼兰国与古美人”为题,复原了她想象中的形象,“楼兰美人”的名字不胫而走,家喻户晓。

一千年的等待

墓地小河出土的文物_墓地小河出土文物图片_小河墓地出土

记者:“楼兰美女”和“楼兰古城”是哪个时代的?能说“楼兰美女”就是楼兰人吗?

丛德新:楼兰这个名字出现于西汉时期。关于“楼兰”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日本学者长泽一俊在其著作《楼兰国》中认为,它来自佉卢文“楼兰”,汉语“楼兰”即由此译出。中国学者孟繁仁认为,佉卢文大约在公元2世纪末传入新疆,当地人最有可能用佉卢文记录了已经存在的名字“楼兰”的注音。可见,楼兰是当地土著民族使用的名字,中国史书中的楼兰也忠实地记录了这个读音。

另一位中国学者冯承钧在20世纪50年代也提出楼兰与罗布泊有关系,并认为二者很可能关系密切,“或以国名作湖名,或以湖名作国名”。他进一步表示,《水经注》所引《西域记》称罗布泊为“老兰海”,很可能是古名。因此,楼兰极有可能是罗布泊的古名,楼兰城因湖而得名。

《汉书》记载:“楼兰、固始挡道,击劫汉使王恢等人,又为匈奴耳目,令兵阻汉使。”汉朝于元封四年(公元前77年)派傅介子刺杀楼兰王,改楼兰为鄯善。鄯善都城据信在今若羌县,政治中心南下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

墓地小河出土的文物_墓地小河出土文物图片_小河墓地出土

漆器是在楼兰城外的一座汉墓中出土的。

多数学者认为楼兰古城本身的年代为东汉至魏晋,但也不能排除早至西汉甚至更早的可能性。古城出土的汉文文献(纸质文献、木简等)显示,年代集中在魏晋时期。已知的木简中,最早的年号为三国时期魏齐王曹芳嘉平四年,即公元252年,其次还有西晋年号。从城内出土的汉简和魏晋文献内容看,大多与魏晋时期西域布政使司署官员和屯田士兵的文书档案有关。研究认为,现存的楼兰城遗址表明,这里极有可能是魏晋时期的西域布政使司署。西域布政使司设于东汉,一直延续到魏晋,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前面已经提到,“楼兰美女”的存在时间比楼兰王国或楼兰城要早得多,由于时代的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楼兰美女”就是楼兰人。

与铁板河墓葬同一时代或更早的遗存还有古木沟墓葬、小河墓地等著名遗迹,它们展现了距今约4000年前罗布泊地区古代居民的生活状况,与后来的楼兰王国或楼兰城有较长的时间间隔,从考古学角度看,它们不能混为一谈,从体质人类学角度看,它们并不是同一群体的延续。

用事实说话

记者:出土“楼兰美女”和“小河公主”的古楼兰地区是中西方交流的要地?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几千年前的古楼兰地区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场所?

丛德新:“小河公主”所在的小河墓地出土了牛、羊、小麦、粟、玉珠、青铜器(刀?)等各类物品,周边甚至还发现了骆驼粪便。这些对于研究小麦、粟、牛、羊乃至青铜器在古代罗布泊地区的传播路径,以及当时的生计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想象,在4000年前,在如今看来是“死亡之海”的地区,曾孕育出如此发达的古代文化。它是中国古代新疆地区丰富的文化内容之一,也展现出这一地区作为文化传播重要节点的特色。

墓地小河出土的文物_墓地小河出土文物图片_小河墓地出土

墓地小河出土的文物_墓地小河出土文物图片_小河墓地出土

小河墓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汉代,张骞开辟西域,为汉朝中央政府管理西域等广大地区开辟了道路,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也凸显了这一地区在连接东西方交通路线中的重要性。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缘,是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桥头堡”。楼兰位于敦煌至罗布泊(北岸)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当时西域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天山南北、帕米尔山脉以东地区,后来专指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广义则包括上述地区,也指帕米尔山脉以西的广大地区。无论狭义还是广义,楼兰都是一个重点地区。

丝绸之路开通后,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是“楼兰道”,从敦煌以西的玉门关或阳关出发,越过三垄沙,经阿奇克谷、白龙堆,再经吐音或楼兰古城,沿孔雀河直达西域腹地。尤其西汉时期,天山东部被匈奴占领,敦煌到伊吾(哈密)再向西的路线被封锁,这条路就成了内地通往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线。前文提到的傅介子刺杀楼兰王、李广利攻打大宛等历史事件,都与这条交通线有关。

汉代开辟这条交通路线,与当时西汉与匈奴的利益冲突有关,除了出于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目的,还有不同地区千百年来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根源,这便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小河时代的文化交流更多的是与中亚、华北地区的古代文化交流,那么,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地区的文化交流则更加丰富多元。作为汉朝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区域,中央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来自中原的丝绸、漆器、铜镜,甚至文字在这里大量出现。与此同时,这一地区也吸收了来自西方的文化因素和传统,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

受访者简介:

墓地小河出土的文物_墓地小河出土文物图片_小河墓地出土

丛德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室主任、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学术专长为新疆史前考古、汉唐考古等领域,在《考古》等刊物发表论文、报告40余篇。其中《失落的古城——楼兰国之谜》(1996)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成果奖二等奖。他主持发掘的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及墓葬项目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新发现等荣誉。 2019年获得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及墓葬综合研究”。

制片人 | 杨新华

统筹 | 刘嘉、胡俊

采访与写作 |赵光国

胡琪制作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