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处俯瞰,墓葬排列整齐。 赵晓 摄
中新社济南7月8日电 题:探访济南元代墓葬:砖雕壁画保存完好 已查明为家族墓葬
作者:赵晓
近日,山东济南东部地区发现墓葬35座,目前已知汉墓1座、元墓12座、清墓12座,其余墓葬年代尚待确定。在发现的12座元代墓葬中,有11座保存完好的砖雕壁画墓和1座石室墓,这是山东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的元代壁画墓葬群。
考古现场负责人介绍墓葬内壁画。 赵晓 摄
记者7月8日驱车到达现场,从高处俯瞰,12座元代墓葬排列有序。考古发掘工作已告一段落,考古人员正在整理资料、查漏补缺,为近期的专家验收工作做准备。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现场负责人刑奇告诉中新网,为配合济南东郊项目建设,该院自2021年4月23日起对项目占用的古代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历时近3个月,发现汉代陶窑1座、墓葬35座,出土陶器、瓷器、铜镜、铜币等文物60余件(套)。
壁画上的牡丹画。摄影:赵晓
刑奇说,11座元代砖刻壁画墓是这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虽然大多数元代墓葬已被盗掘,但有7座墓葬至今仍保留着明确的年代和墓主信息。专家推测,元代晚期,这里居住着郭氏家族。墓主没有官职,应为地主或富商。根据《郭十公》、《郭十一公》等文字记载,确认墓主之间有血缘关系。
根据“郭世公”和“郭世一公”的字样,墓主人有血缘关系。 赵晓 摄
“墓葬年代比较集中,但形制差异较大,有砖室与石室、单室与双室、方形与圆形之分,丧葬习俗有土葬、火葬、改葬、合葬等。”刑奇告诉记者,墓葬出土时排列有序,明显有规划,为研究元末家族墓葬布局提供了新材料。
考古现场负责人介绍墓碑上的文字。 赵晓 摄
此外,墓葬出土的各类瓷器均可作为元代晚期的标杆器物,对周边地区元代墓葬或遗址出土的瓷器年代鉴定也有帮助。墓葬内还发现保存完好的壁画、砖雕,题材丰富,既有开宴的场面,也有开门的场面,还有日常生活的场景。
墓葬年代较为集中,但形制差异较大。 赵晓 摄
刑奇以编号为M9的元代墓葬为例介绍说,墓道南侧有9个台阶,每个台阶高约50厘米。墓门、甬道两侧,依稀可见牡丹纹、马车画等精美的彩绘。这些壁画能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工艺、用料好,颜料涂得也比较厚。“但怕水、怕晒,墓葬下层的彩绘有些保存不好,脱落严重,是水土变化造成的。地下水位上升,墓地长期浸泡在水中,壁画受损。”
现场出土的陶片、铜钱等。 赵晓 摄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发现墓葬的防盗措施非常好。“我们在墓门口发现了一块砖,墓室后面还有一块重约600公斤的石块。我们借助起重机把墓室打开。” 刑奇说,尽管采取了防盗措施,但墓室里的随葬品还是被盗。
刑奇表示,下一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将根据专家意见、墓葬本身保存状况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保护方案,最大程度地保护好墓葬和出土文物。(完)
(赵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