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礼,梁启超小儿子,出生于江门新会。1949年,梁思礼完成学业后回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我国近程、中程和远程战略导弹、运载火箭的研制和试验,担任过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长征二号火箭型号副总设计师,为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4月14日10时52分,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8日,在北京八宝山,人们衣襟上别上白花,列队肃立,悼念这位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和奠基者。在千里之外的梁思礼院士故乡,家乡人民也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
江门市代表赴京为梁先生送行
18日上午9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大厅,江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领导毛荣凯、邓伟根以敬献花圈、吊唁形式表达家乡人民对梁思礼院士的深切怀念。受江门市委书记毛荣凯、市长邓伟根委托,江门市副市长易忠强、江门市政协副主席赵树培专程来京送别梁先生,代表我市表示哀悼。江门市委、市政府向梁思礼先生殡仪馆和梁思礼家属发来唁电,代表家乡人民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和最沉痛的慰问。唁电表示,梁思礼院士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生致力于航天可靠性工程和导弹控制系统研制,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和国防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梁思礼院士心系家乡,心系家乡父老、心系同乡,心系广东江门的发展变化,他的卓越成就和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梁启超纪念馆在特殊日子开馆
4月18日,梁思礼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这天恰逢周一,是江门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的闭馆日。但为了方便民众前来悼念梁思礼院士,故居(纪念馆)决定暂时对外开放,同时在梁启超纪念馆内设立梁思礼纪念馆。
在梁思礼事迹展板前,摆放着两个纪念花篮,游客走到这里,都会放慢脚步,驻足观赏,深深缅怀梁思礼院士。纪念馆一楼,原有的影视厅被重新布置成为梁思礼纪念馆。里面的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景区制作的梁思礼院士生平事迹特别纪念视频,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家讲述梁思礼院士的一生。纪念馆的墙上,挂着梁思礼院士多次到访纪念馆时留下的珍贵照片。纪念馆还设有供奉台,两侧摆放着纪念花篮,市民可以来这里为梁思礼院士献花,表达哀悼。
追悼会 缅怀梁院士
19日,新会人民礼堂格外庄严,梁思礼院士追悼会在这里举行。新会各学校学生代表、政府机关代表出席追悼会,部分群众自发来到现场参加追悼活动。新会发布微博、江门文明网官方微博对追悼会进行实时直播。
新会发布追悼会直播
江门文明网官方微博转发并直播追悼会
师生悼念梁思礼院士
新会茶坑学校举行梁思礼院士追悼会
4月1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千里之外,北京正在举行梁思礼遗体告别仪式。在梁思礼院士的故乡新会,茶坑学校、梁启超纪念中学等学校也举行了悼念活动。许多学生怀着沉痛和敬仰的心情,送别梁思礼爷爷。
当日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新会茶坑学校,全体师生聚集在教学楼旁的梁思礼院士巨幅遗像前,这里被布置成了一个小礼堂。与往日聚会的热闹气氛不同,这一天大家自发保持安静。默哀、献花、鞠躬……悼念活动朴素而庄严,学生们用行动表达对梁思礼爷爷的悼念。
“得知梁思礼爷爷去世的消息,我们非常震惊和悲伤。前不久,梁思礼爷爷还来学校和我们聊天,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今天我心情沉重地参加追悼会,但我们会努力继承梁思礼爷爷的遗志,建设家乡,报效祖国。”茶坑学校一年级学生淑玉告诉记者。据了解,2014年12月,梁思礼曾到茶坑学校视察,与学生们亲切交谈,当时淑玉也在场,她还与梁思礼院士握手交谈。
对于茶坑学校的学生来说,梁思礼不仅是一位名人,更是学生们的精神导师。校门外,“茶坑学校”三个字就是梁思礼亲笔所书;教学楼外墙上,巨幅梁思礼遗像及名言警句,激励着莘莘学子奋发图强、刻苦学习。
梁思礼十分重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不仅视察了茶坑学校,还视察了新会区多所学校,包括新会一中、梁启超纪念中学、上雅学校等。
梁启超纪念中学默哀
在梁启超纪念中学,全校2000余名师生默哀,降半旗,并举行以梁思礼爱国奉献精神为主题的班会,缅怀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据悉,2001年,梁思礼院士亲笔题写“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八字,勉励梁启超纪念中学全体师生,2009年又将“求真、求善、求美”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去年,学校举行建校26周年纪念活动,梁先生亲笔题写并致贺信,勉励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江门市第一中学发行纪念梁先生特别纪念邮戳
18日上午,江门市第一中学的升旗仪式显得格外庄严。升旗仪式上,该校副校长鲁建介绍了学校名誉校长、中科院院士、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思礼的生平事迹。全校3500余名师生集体默哀一分钟,悼念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
当日下午的班会上,全校各班围绕“梁思礼”展开,师生共同回顾他的生平事迹。上周,得知梁思礼院士逝世的消息后,学校学生邮局的几位领导,刘嘉琪、冯明宣、陈立新等,专门设计了一枚纪念邮票,盖在4月18日所有寄信、明信片的学生身上。记者看到,纪念邮票的右侧是梁思礼先生的素描和生卒年月,左侧是他给江门一中的题词——“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2014年11月3日,梁思礼夫妇赵静、女儿梁红到江门,出席江门市第一中学梁启超铜像揭幕仪式,并与该校学生座谈,勉励学生珍惜青春,努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才。同日,梁思礼还接受江门市第一中学的邀请,出任该校名誉校长,并向学校赠送火箭模型。
当时,已年逾九旬的梁思礼精神抖擞。在与学生座谈时,他表示,自己和父亲都提倡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希望学生珍惜黄金岁月,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人生。他还结合自己在国外留学时“穷学生”的经历和从事科研的经历,与一名中学生探讨如何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得知梁思礼去世的消息后,江门市第一中学官方微信第一时间发布悼念信息,得到众多师生的转发。该校副校长唐建荣在微信中表示:“我会永远记住您寄语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教诲。”
市民自发献花纪念梁思礼
18日晚,有市民向院士路梁思礼院士雕塑献花,表达对这位来自江门的院士的哀悼,鲜花上的字条写着“梁思礼院士,江门人的骄傲”。
【延伸阅读】梁思礼心系家乡
梁思礼十分关心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生前曾多次回江门探亲。在梁启超后人中,梁思礼回家乡的次数最多。他表示,每次回到梁启超故居,都感觉像回到自己家一样温暖。近年来,梁思礼回家乡的次数非常频繁,2012年、2013年、2014年他都回过家乡。
1981年,梁思礼第一次回家乡。“我记得第一次回家乡是1981年,我们梁家组成了一个‘回乡团’,我的三姐、三嫂、五姐、表妹,还有我和秀琼(梁思礼的妻子),都是第一次回家乡。”梁思礼曾回忆道。
2003年11月,梁思礼回家乡出席2003中国(江门)华侨旅游节开幕式,代表五邑两院21位院士为“星光大道”(现院士路)揭牌,参观梁启超故居、周恩来视察新会图片展览馆,向梁启超故居赠送《太空长征》一书,为学生作航天演讲。梁思礼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欣慰,欣然写下“家乡好”三个字。
2005年6月15日,梁思礼委托新会区驻京办主任向家乡学子赠送航天类书籍,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努力在科学上有所建树。
2006年8月,梁思礼在北大百年纪念报告厅为新会警察子弟夏令营学员作了《中国航天精神》专题讲座,勉励家乡的警察子弟“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2012年5月17日至18日,梁思礼回家乡探亲,携好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鲁谦参观了梁启超故居,并参观了新会四中。
2013年6月11日,梁思礼夫妇来到开平,参观了开平市博建小学和开桥中学,勉励中学师生实现中国梦。
2013年6月13日,梁思礼夫妇来到新会一中,将自己主编的《太空长征》和《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两本书赠送给新会一中。此外,梁思礼院士还十分高兴地为新会教育题词——“启迪知识与行动,超越梦想”。
2013年6月15日,梁思礼夫妇出席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毕业典礼,勉励同学们秉承梁启超精神,践行梁启超思想。
2014年6月14日,梁思礼携家人出席梁启超诞辰140周年纪念会,参观梁启超纪念馆、梁启超故居。梁思礼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与父亲梁启超一生的点滴,畅谈了他的爱国思想、学术成就和独立精神,希望这些思想、理论、精神、理念能够给“中国梦”带来启迪和帮助。
2014年10月29日,梁思礼在夫人赵静及亲属的陪同下,来到梁启超纪念中学和新会尚雅学校,与学生们亲切交谈,勉励他们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梁思礼还来到茶坑学校,与学生们进行座谈交流。
2014年10月31日,梁思礼来到恩平市牛江镇蓝色海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航天养殖项目进展情况。
2014年11月3日,梁思礼一行莅临江门一中,为学校梁启超铜像揭幕,并受邀出任江门一中名誉校长。
2015年3月13日,邓伟根市长在北京看望梁思礼,梁思礼表示,自己的根在江门新会,心里一直挂念着家乡,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
2015年7月10日,在北京招商引资活动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荣凯看望了梁思礼先生,毛荣凯向梁先生转达了家乡的问候,祝他身体健康,感谢他对家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他能多回家看看。
2015年11月10日,首届“梁思成杯”全球华侨华人故里建筑设计大赛新闻发布会在新会区梁启超纪念馆举行。梁思礼寄语大赛,一是要把大赛打造成有价值、有意义、能持续的品牌,进一步推动建筑文化的发展,延续梁思成先生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文化的热情和投入;二是大赛要摆脱浮躁的风气,不要有金钱的味道,要有品质、有品位、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