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汉墓壁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9-06 00 浏览: 46

这是最权威、最标准的信息。

汉代墓葬壁画的发现始于东北。20世纪初至1945年,随着西方考古学东渐,日本人在东北进行田野考古,相继在辽宁辽阳北苑、英水寺、玉皇庙、南林子、大连营城子等地发掘汉魏壁画墓。20世纪20年代末,河南洛阳故城西八里台一带也因盗掘而发现一座空心砖壁画墓。部分空心砖现藏美国。建国后,1952年和1955年在河北望都县又发掘了两座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壁画墓(见)。至1966年,通过对洛阳烧沟西汉晚期无名氏壁画墓(见)、山西平陆枣园村墓、江苏徐州黄山龙墓、山东梁山后阴山墓、河南密县大虎亭两座大型东汉晚期壁画墓(见)、内蒙古托克托、辽阳帮台子、三道壕等多座壁画墓的发掘,初步摸清了汉墓壁画的分布情况及其地域特点。 20世纪70年代,我们相继发掘了河北安平鲁家庄、陕西千阳定县八里店、内蒙古科尔沁等地的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壁画墓和洛阳卜千秋西汉晚期壁画墓(见),进一步全面摸清了汉墓壁画的分布、制作时期、壁画题材等。1986年8月,辽阳北苑3号墓发掘。1987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发现的西汉墓壁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天文壁画。迄今已发掘汉代壁画墓30余座。

[编辑本段]阶段与划分

汉墓壁画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西汉初期至东汉初期,仅见八里台、烧沟无名氏、卜千秋、枣园、千阳、西安、内蒙古鄂托克、商丘等地8座壁画墓;晚期为东汉中、晚期,包括所有汉墓壁画。西汉中期以后,随着大族厚葬习俗的发展,在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或军事要塞中出现了壁画墓。晚期壁画墓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其分布可分为6个地区:①河南、陕西、山西,主要是早期8座壁画墓。 ②河南、江苏、安徽、山西等地,主要有安徽亳州大虎亭、黄山垅、后隐山、东源村等地的壁画墓。③河北中南部,主要有定县姚村、王都、陆家庄、安平、八里庄等地的壁画墓。以上三个地区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④长城沿线地区,主要有内蒙古的和林格尔、托克托、和洛柴登、陕北的榆林等地的壁画墓,这一地区是东汉政府在北方的重要边防区。⑤辽南地区,集中在辽宁省辽阳市北郊太子河两岸,主要有北源、帮台子、三道壕车马墓等壁画墓。此外还包括大连营城子壁画墓。辽阳是当时辽阳郡的首府,汉魏时期是公孙氏割据政权的中心,也是汉末未受战乱之苦,经济文化得以不断发展的地区。 ⑥河西地区位于丝绸之路十字路口,存有部分简朴的壁画墓。

[编辑本段]第一类区域特征

一区洛阳无名氏、卜千秋墓均为双丁字形厢室空心砖墓,千阳墓为拱顶土洞墓,枣园村墓为小型砖拱顶墓。墓葬规模均较小,边长仅4至6米多一点。壁画内容以天象、神话故事为主,也有少量历史故事和庄园、农耕题材。以王莽新朝(公元9-23年)前后枣园村墓葬为例。墓葬边长4.65米,由主室和厢室组成。主室全为壁画,拱顶上绘有云雾、四神等图案,四壁绘有马车、房屋、人物等。其中南、西墙壁上绘制的牛耕锄草图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场景,生活气息浓郁,是中国最早的描绘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这一时期的壁画构图简单,风格朴实,有的甚至保留了西汉早期帛画的一些特点。西安交大西汉墓葬天象壁画为大幅二十八宿图像,构图浑然一体,色彩鲜艳。墓室主室壁画上部代表天空,下部象征山河,壁画上部以仙鹤、祥云和日月星辰为主,其中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尊二十八宿图像,彩云间绘有成群的仙鹤,每一尊仙鹤的飞翔造型都不同;祥云线条流畅,写意自如。二十八宿则加上生动的人物和动物,说明各宿名称,一目了然。壁画还让人见识了中国最早的晕染法绘画技法。

[编辑本段]第二至第四种区域类型的特征

2至4区各有特色。河南、江苏、安徽、山西地区的壁画墓与这一地区流行的墓葬一样,大多为纯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壁画与画像石混绘的情况时有发生。墓葬类型有两种:①较简朴的,如东汉中期的后隐山墓,为前后室砖石结构墓葬,墓道长4.55米,宽3.17米,前室绘有壁画,内容主要有淳于卿游记、渠成侯驿故事、天象等;②东汉晚期墓室结构复杂,规模庞大,有前、中、后三个主室,主室长约15米。其中黄山龙墓和东源村二号汉墓为纯石结构,打虎亭汉墓为砖石混合结构。除黄山龙墓外,其余三座汉墓墓门上都有精美的石雕。墓主骑马出行和音乐舞蹈是这一地区壁画的主要内容。冀中至南地区均遍布气势宏伟的多室砖墓,多为横拱顶,一般有前、中、后三个主室,长约20米。其中王都二号汉墓有五个主室,总长32米。安平陆家庄墓室由前、中、后室、边室、侧室等10室组成,总长19米。前室南配室、中室、中室南配室中均绘有车马图、建筑群鸟瞰图、部属图、音乐舞蹈图等巨幅壁画。根据行车图指引系统和墨迹铭文年代学,墓主人应为灵帝熙平五年(176年)去世的安平王。人物众多的部属图是这一地区最有特色的壁画内容。长城沿线地区的墓葬形制与冀中、南地区相似,但多为穹窿顶。其中,托克托县闵氏家族墓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5个侧室组成,总长13米余,壁画主要绘在中室和东西配室中。内容包括侍女、车马、厨房等。画像旁有墨书题词,证明墓主人为权贵闵姓男子。科尔沁汉墓壁画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也是迄今所见内容最丰富的汉墓壁画。榆林地区汉墓壁画多为红、黑两色直接绘制在砖墓上,内容主要有车马、人物、建筑等,年代可能早至东汉中期。辽阳地区壁画墓除营城子为砖结构外,均为石结构。大墓平面呈方形,由前室、后室、甬道、两厢室及数量不等的小室组成,长、宽一般在7米左右。小墓由前室、后室和1~2个厢室组成。后室多分隔成2间或3间棺室,一般长约5米,壁画直接绘于石面上,内容以骑马、杂技、宴饮等为主。

[编辑本段]东汉中晚期壁画墓葬的特点

与前期相比,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是:①墓室规模大,结构复杂;②壁画面积增大,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上,有的近200平方米,且不乏情节复杂、面广的大型作品;③内容丰富,除表现墓主骑马出行,表明其经历、身份、权力、威严、财富外,乐舞、杂技、吏治、壁事、农事等成为主要题材,并出现了吉祥图画;④绘画技法多样,壁画艺术水平较高;⑤墨迹题刻较多,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晓壁画内容。

[编辑本段]主题

大致可分为七类:①耕耘、桑园、放牧、狩猎等,讲述墓主庄园内的生产活动;②车马出行、官邸、部下、幕府、要塞等,讲述墓主的仕途与地位;③居住宅第、烹煮、宴饮、乐舞等,讲述墓主的享乐生活;④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赖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等古代圣贤,荆轲、伍子胥等忠臣义士,丁兰、秋虎妻等孝子孝女; ⑤神话故事,主要是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等神仙和代表天界的仙禽仙兽;⑥受天人对应论影响而产生的瑞兽图,如麒麟、智草、神鼎等;⑦天象,如日、月、星辰、云朵、象征四大星座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类内容在墓葬中的分布,一般为①、②、③、④绘于前、中、后室或耳室,⑤、⑥、⑦绘于墓室上方及墓门处。

墓室壁画发展的五个阶段_墓室壁画_壁画墓是什么

[编辑本段]技术

绘画工具以毛笔为主,用红、绿、黄、橙、紫等色的矿物颜料,因此壁画的色彩历来不变,发现时一般都比较鲜艳。在造型手法上,继承了春秋晚期以来写实夸张的传统,在绘制技法上,发展出战国至西汉初期宫廷壁画和帛画中先用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施色彩的方法。早期技法比较简单,东汉晚期出现了写意、没骨画、白描等,有些画面还采用了渲染法,如王都一号墓的部下人物画。在构图上,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刻板的图案式的水平排列,讲究比例和透视。这些成就为中国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编辑本段]思想渊源

汉墓壁画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崇尚孝道、厚葬,产生了“待死如生”的思想。尤其是东汉时期选拔孝廉之人制度,是人们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因此,所谓“隆葬以表孝,厚葬以求功名”盛行,厚葬之风愈演愈烈。许多人倾尽家财为父母或自己修建坟墓,在模拟活人生活的地下墓室墙壁上,大量描绘生前权势、威严、富贵的生活和历史画面,以图“孝”名声,方便自己走仕途。这是汉墓壁画盛行的社会根源。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