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牧沟墓地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①——罗布泊早期先民饮食结构的初步研究 张全超 朱摘要: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对新疆罗布泊古牧沟墓地出土人骨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古牧沟早期青铜时代居民的日常饮食保持了较大的肉类摄入比重,牛肉、羊肉是当时居民最普遍的肉食来源;植物性食物的摄入则以C3植物为主,可能来源于小麦。该研究成果涉及3800年前罗布泊地区的生态环境、罗布泊地区早期先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及其饮食结构等,同时对于深入研究新疆早期农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罗布泊C、N同位素 食物结构 古墓沟墓地 稳定同位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743(2011)03-0091-06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位于北纬39.3°~41°、东经88°~94°之间,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尾闾湖。
罗布泊地区历来以古楼兰文明闻名,早在公元前2千年,这里就已出现灿烂的青铜文明——“小河文化”。“小河文化”是目前已知分布在罗布泊地区最古老的早期青铜时代文化,20世纪初由罗布泊猎人奥尔德克首次发现。当时有人说这是一座“千棺”墓地。2002年至200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小河墓地进行了全面系统发掘,并根据该墓地命名为“小河文化”。③目前,已系统发掘并报道的“小河文化”墓地主要有古木沟墓地和小河墓地。古母沟墓地位于罗布泊北部,古孔雀河下游北岸二级阶地上,东距已干涸的罗布泊70公里。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在墓地内发掘墓葬42座。墓葬分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36座,为竖坑砂室墓,地表无圆形立木;第二种类型6座,地表有七根比较规则的圆形立木桩,形似放射状的太阳形地迹。两类墓葬随葬品基本相同,有毛皮毛织品、草篮、木器、骨器、玉器、铜器、麦粒等。发掘者认为墓地距今约3800年。 ④古·19·①②③④本论文的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年度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基地建设项目)以及2010年度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B类项目青年科研骨干培育计划项目编号:)的资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罗超等:“新疆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变”,《自然》杂志,2006年第1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小河考古队:“罗布泊小河墓地考古发掘的重要发现”,《吐鲁番研究》,2005年第1期。王炳华:“孔雀河古墓群发掘与初步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83-201页。DOI:10.16363/ki.xyyj.2011.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