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1966年秋,有着380年历史的海瑞墓一夜之间被毁

发布时间:2024-09-24 00 浏览: 160

1966年秋,文革初期,破“四旧”运动中,珍贵历史文物被毁坏。

380年海瑞墓一夜被毁

“文革”期间,海瑞墓、海公泉遭到严重破坏。

历史的演进总是瞬息万变。

一帮红卫兵闯进海瑞墓地,把墓地里的石羊、石马、石龟、石镜、石像等石雕推倒,连墓前的主墓碑和海公井旁的“海公泉”石碑都被推倒在地。这一幕发生在1966年秋天。400多年来,海瑞一生清正廉洁,为世人所敬仰。然而,在“文革”期间,他却被彻底打倒,连他的坟墓都被红卫兵挖了,珍贵的历史文物被毁。

一代清官埋在宾雅村

1514年,海瑞出生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华村,一生坎坷,仕途坎坷,50岁便升任户部云南司。当时嘉靖皇帝早已笃信道教,妄图长生不老,不理朝政二十余年,随意擢升道士。到京后第二年,海瑞便上书治安奏章,直言批评皇帝,结果被打入死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瑞罢官事件。

嘉靖二十三年(1587年),海瑞在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病逝。嘉靖皇帝赐予他御葬礼遇,停朝三日,派琼人徐子维护送灵柩回海南,督建墓园。出殡当日,南京百姓自发百里奔丧,海口市秀英区滨崖村被选定为海瑞的安葬地。嘉靖二十二年(1589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海瑞墓正式落成,滨崖村一片哀悼。此时,距离海瑞去世已经一年多了。

其实,宾崖村早在元代就已声名远播。据记载,宾崖村是元代李秉屯田万户府祖孙张氏、张显二人的祖籍,是海口周边十五个村落之首。村前原有一大湖,每逢雨季,湖水排不尽,庄稼屡屡被淹。后来,张氏家族在村后开凿水渠,排灌方便,形成了前有明堂、后有金牛岭的“玉带”美景。海口市海瑞墓管理处处长陈涛说,令人称奇的是,海瑞墓与明代大学士丘俊墓位于同一纬度,当时墓址附近居住着五名张姓村民。为了安葬海瑞,这五户村民便搬迁到长流府椒村居住,因为府椒村有很多张家祖地。

刚刚办理退休手续的海口市海瑞墓管理处工作人员陈海光也是滨崖村人,30年来一直默默守护着海瑞墓。陈海光说,虽然海瑞不是滨崖村人,与滨崖村人姓氏不同,但因为海瑞葬在滨崖村,滨崖村村民都把他视为祖先。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是“海瑞诞辰”,滨崖村各姓各户都会焚香点灯、放鞭炮,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设宴,隆重祭拜海瑞。

海瑞墓继续修建

日前,海南日报记者专程来到海瑞墓参观。墓地坐东北,坐西朝南,正门外立有一对圆形石柱,石座呈鼓形。进正门有一座石牌坊,上书“月东正气”三字。神道中央立有一块石龟形碑,龟背上立有一块石碑,为纪念碑。主墓为石砌,墓前石碑高约三米。碑文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右都御史兼太子护国公之墓忠义海公墓”,右侧为“监修此墓及奏疏并撰写奏疏文本的钦差大臣徐子维所书”,左侧为“万历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午时恭建”。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石碑、石翁钟、石狮、石羊、石虎等镇墓石雕。

海瑞墓红墙外北侧有一口井,为宾崖村建村时所建,清光绪十二年重修海瑞墓,并将此井命名为“海公泉”,南侧井亦命名为“丘公泉”。

海瑞墓历代屡有修葺,1927年海南商会发起重建海瑞墓,陈济棠、陈策等广东官员也捐资重建。海南解放初期,海瑞墓园曾作为军车驻地,石牌坊、纪念碑受损,各墓石像被移至墓园西南角集中保管。

1959年,海口市政府将墓地恢复原貌,栽种花草,并把陈海光的父亲陈定之从海口市文教局调来看管海瑞墓。陈海光说,当时国家领导人经常来瞻仰、祭拜。

海瑞墓_海瑞墓_海瑞墓

红卫兵连夜砸毁并挖走了墓地

1959年4月,针对干部不敢说真话的问题,毛泽东提倡学习海瑞“堂堂正正、直言谏谏”的精神。6月,著名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此后,他又创作了《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由江青、张春桥等人策划、姚文元执笔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文章。文章把《海瑞罢官》中的“归还土地”、“平反”与“单干”、“平反”联系在一起。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海瑞墓也未能幸免于难,与共和国同龄的陈海光当时还是个年轻人,被村民叫来看热闹,亲眼目睹了海瑞墓被毁的场景。

那是1966年9月的一天,下午四点左右,一伙“造反派”闯进海瑞墓地,要破坏“四旧”。陈海光回忆,他们到处敲打砸砸,不一会儿就把石像推倒了,把华表打坏了,把牌坊砸了,把石刻撬开了。主墓碑太大,推不动,他们就用椰丝编的绳子绑起来,合力把它拉倒。

墓穴被挖开,露出一块巨大的石板。红卫兵找来两个村里的石匠,一点一点地敲打着石板。天黑后,他们拉电线点灯,整夜不停地挖打。天亮时,石板被敲开,露出海瑞的棺材。棺材由楠木制成,上面镶着生锈的铁环。由于年久失修,棺盖已部分坍塌。棺材里除了遗骸外,还有一些铜钱。红卫兵把铜钱拿在手里,掰成碎片。

“他们把部分遗骸、铁环、铜钱放在棺盖上,赶紧抬到海秀公社报喜。”陈海光说,几天后,海秀公社就派人把棺盖和遗骸抬到当时属于市郊的大营村。当时,陈海光也跟着队伍来看热闹,红卫兵让他们站在棺盖旁边拍照,然后把棺盖抬走。

几天后,“造反派”在海口现椰子树门广场举行万人大会,上街游行,展示破“四旧”成果。陈海光也跟随游行队伍,走过中山路、海口公园等地才回到会场。他说,当时街上人山人海,很多人站在车头拍照。游行结束后,他们开始焚烧“四旧”。公仔娃娃、牌坊、书籍等被堆成一座小山,然后一一扔进火海。

海瑞墓被砸毁、掘开后,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墓地很快成为附近村民养猪、养牛的地方。就连陈定之也被看作“牛鬼蛇神”,屡遭批斗致死。但即便是在“文革”最狂热的时期,宾雅村的人们也没有停止过暗中祭拜海瑞。

砸石事件几乎毁掉了这个历史遗迹

如果说1966年的发掘只是毁坏了海瑞墓的一部分的话,那么1969年的砸石运动则几乎毁坏了整个历史遗址。

那一年,要建宾雅小学教师宿舍和宾雅农机修配站,急需石料,海秀公社便派人到海瑞墓地打碎石料。陈海光说:“石羊、石马、石像、石桌、香烛台等,都被打碎成石砖;墓地里的一只大石龟也被打碎成石块,用来搭房子、猪圈;主墓碑的基座也被破坏,但因为当时有其他用途,所以暂时保留了下来。”

那时,整个墓地已经变成了养猪场,残破不堪,宾雅村的村民们每每经过这里,都感到格外的肃穆,心里暗暗希望,有一天海瑞的墓能被重新修建起来。

文革终于结束了。1979年中秋节,宾雅村各姓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修建坟墓,捐资修葺海瑞墓园。后来为了避嫌,改名为海公祠。从此,陈海光接手父亲原来的工作,默默地看着一群群游客前来瞻仰、离去。

1982年,海口市政府派人到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取回了牌坊、翁仲、主墓的黑白照片,委托海口设计室进行设计,并邀请琼山县潭口农民石匠队进行施工,逐步将整个海瑞墓园恢复原貌。此后,前来参观海瑞墓园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

陈涛介绍,1996年,海口市政府投资1237万元对海瑞墓进行扩建,使得整个墓园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作为旅游景点和海口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如今,海瑞墓也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如流沙,掩埋了一切,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雨,海瑞墓在百年、千年之后,仍会被人们所瞻仰。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