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制度
西周墓葬的大规模发现和发掘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现的重要西周墓葬有:西安附近丰镐遗址张家坡西周墓地,周原遗址西周墓葬,宝鸡茹家庄西周墓葬,北京琉璃河偃国墓地和白府西周墓葬,以及安徽屯溪西周墓葬和江苏句容、溧水、金坛等地的西周墓葬等。
土坑竖墓在中原西周墓葬中十分流行。小型墓葬有墓室,无墓道。大型墓葬有一条或两条墓道,但未发现类似商代王室墓葬有四条墓道的墓葬。均县新村、北京琉璃河等地均发现有两条墓道的大型土坑竖墓。此种墓葬类型墓室较宽,南北两端各有一条墓道,南墓道较长,有斜坡,北墓道稍短,也砌成台阶状。新村一号墓的墓室长10.6米,宽9米,墓道总长56.9米。墓主人可能为一位王公大臣。墓葬层次稍低的大型墓葬仅有一条墓道,在洛阳东郊和宝鸡汝家庄均有发现。洛阳东郊发现的大型墓葬墓道呈L形,这在西周墓葬中并不多见。根据出土青铜礼器的铭文,可以确认宝鸡汝家庄两座单墓道大型墓葬的主人为?伯和其妻景姬。中小型墓葬以墓室大小和随葬品数量来区分。许多西周墓葬在墓底中央挖有“腰坑”,坑内埋葬一只狗。随葬工具多为木棺。木棺一般在墓底砌两根枕木,再在枕木上竖放方木,构成棺底。棺室四壁用榫卯结构的方木砌成,上面横放方木作为棺盖,棺室内安放棺材。大型墓葬常有数棺,中型墓葬多为一棺一棺,小型墓葬多为有棺无棺,也有少数小墓葬无棺迹。
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墩墓没有墓地,而是埋在平地上。屯溪的土墩墓先在平地上铺上河卵石,形成一个相当于墓室的空间,在上面放置各种随葬品,然后再堆土。句容、金坛、丽水等地发现的土墩墓大多没有铺卵石,墓室范围不明确。有的一墩一墓的,也有多墓的,墓葬内未发现陪葬品和尸骨痕迹。
丧葬制度
西周墓葬形制一般为仰卧直肢葬,也有俯卧葬,屈肢葬极少,头部朝向不固定,除宝鸡汝家庄薄氏墓外,多为单人葬。
西周时期,人陪葬现象很普遍,少则一人,多则七人,死者大多安放在两层高的平台上,有的甚至还有陪葬器具。北京琉璃河的大型墓葬中没有发现死者,但不少中型墓葬中却发现了死者。可见,人陪葬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墓葬的大小或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张家坡发掘的三四百座中小型墓葬中,发现有死者的约占7%,且均为西周早期墓葬。而这里的西周晚期墓葬中,并没有发现人陪葬的现象,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