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客家文化·聚焦”梅州五华: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4-09-28 20 浏览: 85

“客家文化·聚焦”梅州五华: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邱瑞妮

故居游览_古大存故居_参观古大存故居心得体会

羊城晚报《客家文化》7月13日版面

梅州五华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革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先辈。他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竖起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东江革命根据地、八象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顾大存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在五华县委、县政府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的支持下,深入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复工作,古大村故居经过修缮,已成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梅州市共产党代表。党史教育基地、梅州市共产党员教育基地、梅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梅州“十大红景”之一。 2022年,顾大存故居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顾大存故居遗址的活化利用,是五华县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助力苏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在梅州市五华县追寻先辈的革命足迹了解到,该县近年来深入挖掘红色革命遗址,加快修复、保护和建设。分批振兴全县173处红色革命遗址。探索了革命遗址保护新路径,形成了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五个中国模式”。

罗斯的品格激励着后代

走进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友和村古大村故居,这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客家风格建筑,已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游客络绎不绝。 “2017年以来,至少有超过20万人前来瞻仰、学习。”顾大存的侄孙、故居日常管理人顾汉红介绍,故居原名“金山翠秀”,原有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大革命时期,曾三次被敌人焚烧。现在保存的是古大村曾经居住过的左横屋,建筑面积222平方米。

故居游览_参观古大存故居心得体会_古大存故居

顾大存出生地 邱瑞妮 摄

2017年,五华县委、县政府再次对顾大存故居进行修缮。他在保留顾大存出生地和家居环境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以“农民运动先锋”​​、“革命忠诚灵魂”、“玫瑰品格”、“公仆之爱”四大主题展现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通过艺术雕塑、场景再现和多媒体技术,展现了顾大存光辉而奋斗的一生。

“顾大存同志不仅自己参加了革命,还带领全家参加了革命。他的家人有12人被杀,其中10人被评为革命烈士,是一位真正的忠诚烈士。”张秀华说。五华县梅林镇宣传委员。顾大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江地区农民运动的杰出先驱,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第十军的创建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顾大存同志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当时,我的父亲是一个山村的老师,村里的人曾经问我:父亲为什么不让顾大存同志调到广州去找个闲散的职位,父亲说顾大存同志不会做什么特别的事情,顾大存同志听说这件事后,就鼓励了父亲。扎根五华教育第一线,父亲也听从了他的指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了教育工作。”

参观古大存故居心得体会_古大存故居_故居游览

如今,顾大存故居遗址被列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梅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梅州市共产党员教育基地、梅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梅州市“十大红景”之一”在梅州。 2022年还将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政府不仅修复了故居,还加固了周边配套设施,新建了红十一军纪念桥。现在通往遗址的道路非常宽敞,铺着沥青。”顾汉红说,近年来,这里不仅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来这里重温当年的繁华岁月,而且村里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不仅硬化了道路,还进行了绿化和墙面粉刷,设立了公厕和垃圾分类点。 “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红色家乡新地标

“梅林镇2021年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正在进行中,梅林革命烈士纪念碑修缮工程、彭建贤烈士墓修缮工程、英奎楼-古公路故居旧址修缮工程、五华县农民自卫队等陆军训练场(梅岗寺)改造工程已启动。”张秀华说,近年来,梅林镇按照“红色故乡·欢乐梅林”的定位,统筹整合丰富的红色资源,结合起来。配合乡村振兴规划,扎实推进“八年计划”。 “格红”(即红街、红桥、红岛、红智、红村、红校、红官、红景)项目建设重点打造链接梅林、又和、梅南三村乡村振兴的红色示范点。

除梅林镇外,奋战的五华人民在全县各处都留下了战斗的痕迹和革命的火种。据2020年革命遗址普查统计,五华县共有革命遗址173处,其中重要革命遗址78处、重要线索遗址70处、一般线索遗址12处、其他遗址13处。

大革命时期,五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两次东征。后来,他们成立了农民协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创造了梅州的许多“第一”:中共五华县小组是梅州最早成立的一个共产党地方组织;牟县苏维埃政府是梅州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登社敖北乡农民协会是梅州第一个农民协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星梅区龙村区杜坑乡妇联成立 全国第一个妇联成立……大革命以来,五华县1594名革命先烈为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数字比梅州所有县(市、区)都多。 )最多。

古大存故居_故居游览_参观古大存故居心得体会

梅州五华“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验中心展览图片 五华县委党史办公室供图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展示中央苏区五华光荣的革命斗争历程,五华县委、县政府投资1610万余万元建设梅州五华“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验馆。项目面积1085平方米,采用“三位一体展示法”(历史事件+英雄影响+情感升华),运用场景、光影、音视频等传统与现代科技表现手段,雕塑、媒体、板材、文本和绘画。 ,全面展示五华苏区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历程。每到节日,不少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前来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参观古大存故居心得体会_故居游览_古大存故居

梅州五华“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验中心五华县党史办公室供图

记者了解到,该馆设有3个展厅,陈列珍贵历史文献4万余字、历史图片300余幅、想象图40余幅、大型油画3幅、艺术浮雕3幅、多媒体投影10余套系统。 (台湾),展览内容按照五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进程,分为五个大篇章(意为“五个中国”)。已成为弘扬苏区革命文化的红色文化名城地标,也是梅州首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红色的城市。革命文化科技馆。

故居游览_古大存故居_参观古大存故居心得体会

梅州五华“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验中心五华县党史办公室供图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近年来,五华县委、县政府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深入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缮,高度重视名人故居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革命遗址,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完善一批”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党史重要人物等重要时间节点,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筹集县级财政资金和动员社会资金,累计投入近5.13亿元用于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发展。

已修(建)、竣工并开放的项目有五华县革命烈士陵园、顾大村故居、右行乡农民协会旧址、五华县委诞生旧址等中共中央机关、五华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六社人民会堂、五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蒲里店)、东征军政治部旧址、接鲁花边执行委员会(安六中学北楼)、黄国梁故居、曾国华故居、敖北乡农民协会旧址、“五五”规划旧址中共滑县委党校(红校)等十余处。

这些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促进了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同时,这些红色遗址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直播课堂,让更多人享受中国和齐砥砺前行的“红色征程”。

除了加强革命遗址开发保护、盘活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外,五华县还着力编印地方党史系列丛书,铭记光荣历史。去年以来,我们结合党史学习和教育,编辑出版了《五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央苏区五华革命简史》广东省》、《中共五华县100年历史上的大事》、《红色印记——五华县革命旧址概述》、《五华县人物》共六册共130万余字的党史丛书《长征》和《五华革命故事选》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 “军旗是红的——顾大存司令员”等地方党史系列编撰发行工作。中共五华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江连辉说。同时,近年来,研究室深入挖掘了丰富的资料。五华红资源撰写数十篇党史稿件并在中央、省市媒体发表,有力弘扬了老苏区精神。

【关联】

五华红色革命旧址推荐打卡地

文/邱睿妮 赖家华

中国共产党五华县委员会诞生地

遗址位于梅林镇琴口村,面积138平方米,进深两间,三开间,夯墙。原为木桁架悬挑山瓦屋顶建筑,现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927年8月,中共东江特委派巡视员刘勤喜到五华主持改组中共五华县特别支部,并成立“中共五华县委员会”。 ” 在此站点建立。

右行乡农民协会旧址

场地位于梅林镇右和村。始建于1893年,占地面积224平方米。灰墙瓦顶,两进三开间,左右各一间横屋,属客家建筑风格。 1925年4月,全乡农民在德公寺成立了右行乡农民协会,有会员100余人。农民协会给每位会员发放会员证,背面写着协会宗旨:“共进取、共进取、不劳而食”。 1926年,组织了30余人的农民自卫队,前往潭下支援拜安等地的对敌斗争。

五华县农民自卫军模范队训练基地

古大存故居_参观古大存故居心得体会_故居游览

五华县农民自卫军模范队训练基地(梅岗寺)位于梅林镇梅林中学校园内。为三上三下四层建筑,灰砖墙、木桁架、瓦顶。原为清代寺庙,梅岗寺前还有一座青砖砌成的“克西塔”。 1926年11月,五华县农民自卫军模范队在梅岗寺设立训练基地,培养农民军骨干,提高农民自卫军武装斗争实力。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梅岗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五华地方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的据点之一。

柳社人民会堂

遗址位于龙村镇柳社村。 1967年,六社人民决定修建六社人民会堂,纪念1926年参加该村革命、1928年3月在龙村被捕杀害的革命烈士文连清。历时两年建成。 1969年,占地480多平方米的土木结构,从始至终都是六舍人集体努力修建的。

黄国梁故居

黄国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家。他是五华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五华革命的先驱者。 1924年任广州工业兵团军需处长。其后在中共广东区委负责财务工作,并兼任国光书店经理。他赢得了当时中共广东区领导周恩来、陈延年的信任和赞扬。 1927年“四月十二”事变后,黄国梁不畏危险,千方百计保护党的文件和资金,帮助中共广东区委安全撤离到香港。同年5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派他回家乡煽动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宋石克团营长顾槐领导的起义。驻扎兴宁县。黄国梁带着密令赶往兴宁,却不幸被兴宁逮捕并加害。其故居广德楼位于郭田镇龙潭村,建筑面积约770平方米。黄国梁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曾国华故居

曾国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经历北伐战争、中央红军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参加过黄河东渡、平型关大捷、郯城大捷、临江四保、广西剿匪、抗美援朝、建立人民空军等战役,南北征战40余年,大小战役100余次。故居位于栖岭镇凤凰村。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其结构为五开间、三殿、两横屋、一围龙。共有房间40间、厅堂11间、天井8个,面积1400平方米。平方米。

东征军理塘古道战役旧址

场地位于双花镇黄井村。 1925年10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何应钦、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国民革命军从河坡追击陈炯明起义军至沔阳罗泾坝地区。部队兵分三路,奋勇杀敌。其中,第三路,五华县农军中队队长陈小梅从大都、竹山进攻理塘井。李塘井战役中,东征军歼敌一万余人,俘敌六千余人,缴获各类枪械五千多支,大炮六门,辎重无数。周恩来在前线的胜利报告中说:“村民们助战,如同一家人,这一仗打败了陈泥军林虎师的主力。”为了表彰五华县党组织领导的农民军,东征军总政治部专门配发了120支步枪和1万多发弹药,武装五华县农民军。

双花竹山红色党建示范村

竹山村是五华地区较早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时期坚持革命斗争的堡垒村之一。 1957年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评为革命老区村,2017年被认定为全省60个“红色村庄”之一。现有七区苏维埃政府临时驻地旧址、竹山兵工厂纪念室、竹山封锁战争旧址等。

“竹山截击战纪念公园”以旧战壕为中心,占地10亩。建有革命历史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广场、战壕体验区、战斗回放馆、入党誓词广场等。

竹山兵工厂纪念馆占地90平方米,共两层。主体为民国风格的骑楼式建筑。一楼为阅览室,藏有红色文化书籍1000余册,配有VR现代科学仪器。二楼是兵工厂陈列室,介绍了五华悠久的铁工业生产以及五华铁匠参与创建人民武装兵工厂的丰富历史。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学校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