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广播
编辑
金太祖陵墓宫
金太祖陵寝宫是金代少数民族的皇陵,也是金陵皇陵遗址之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九龙山麓。
金太祖陵墓宫是一座在山上开凿的石头地宫。长约13米,宽约9米。地宫北侧进深约5.2米,南侧进深3米。这座位于主陵区的地宫原是一个巨大的石坑,初勘时被命名为祭祀坑。
建设历史报告
编辑
金海陵王在北京建立晋中都城后,为了实现长远目标,决定将原位于黑龙江阿城的祖陵迁至北京。海陵王派司天台官员到北京寻找风水宝藏,后选定金陵现址在房山区。经过七八个月的建设,金陵于1155年10月竣工。
海陵王非常重视这座陵址,在修建期间曾四次前来视察,最后一次停留了半个月。此地的风水据说是背山是玄武,左边的山是青龙,右边的山是白虎。前面的山上挖出了一条地下通道,这就是“朱雀”。
考古发现广播
编辑
3.1800年前的金凤冠
金太祖陵墓宫
陵墓出土龙凤石棺的坑为竖孔石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3米,南北宽9.2米至9.5米,深5.2米至3.6米。 。墓坑是用墓底夯筑的黄土筑成的。夯层总厚度为2.5米。以石棺顶为基础,上面平铺着200多块花岗岩巨石。
四口石棺中央的北面是完颜阿骨打汉白玉雕龙残棺。棺盖和棺身均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并刻有龙纹。棺盖顶部呈长方形,树枝上刻金银花图案,四角刻卷云纹,中间刻填金双凤图案。棺盖正面刻有蛟龙流水图案,棺底留有双龙戏珠图案,地面有红线。
这口石棺旁边还有一口保存完好的汉白玉石棺,上面雕有凤凰图案。石棺内是木棺,里面散落着人骨。木棺外壁采用红漆,漆外饰有银片和鎏金雕刻。凤凰鸟图案。木棺内的头骨旁边还埋藏着一顶金凤冠和一件刻有凤凰和鸟图案的玉饰。纹饰精美,保存完好。他们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两口刻龙刻凤的石棺在中国尚属首次发现,应为皇室专用。
在这两具东西放置的石棺旁边,还有南北排列的两具石棺。虽然它们和龙凤棺一样遵循“一棺一棺”的规则,但其外表没有任何装饰,所以被称为“苏棺”。基本猜测是他们与妃子一起陪葬;靠近外面的素棺里没有骨头,只有骨灰,但火化的只有一具。地宫内未出土有文字记载的文物。
3.2 5座陪葬墓
金太祖陵墓宫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西南第四平台上,发现陪葬墓葬五座,其中两座未受干扰的墓葬。墓室墙壁用石条砌成,外墙涂白灰。墓室底部放置石棺床。木棺腐烂,肢骨散落。出土有铜柄铁剑、石枕、磁州窑龙凤罐、金质“太和”铜钱等遗物。
还收藏了大量文物,有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双龙石栏杆、雕花石阶、汉白玉斗拱、高大的石龙,还有龙头鸮吻、卡林加宾加、和妙音鸟。
3.3 青铜器的发现
青铜器呈碗状,底部有圆孔,周围刻有精美的图案。翻面是实心的,三个钉孔排列成三角形。
考古发掘直播
编辑
金陵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帝王陵墓之一。北京市文物部门对金陵的考古调查最早始于198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1年春,北京市文物部门对金陵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2002年春,金陵祭祀坑遗址被清理、挖掘。
除完颜阿骨打瑞陵发现的四棺外,还有金丝冠、铜柄铁剑、石枕、磁州窑龙凤罐、金质“太和”铜钱等文物在陵墓遗址区域也发现了这些东西。
考古意义广播
编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的发掘和清理,为金代陵墓制度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也丰富了今天对金代帝王陵墓结构和布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