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葬后仪式
(一)礼仪流程:
巡山→成墓→做七→除鬼→做百日→做正年→关炉→新忌(做禁忌)→修坟→扫墓→拾金→做风水(二)礼仪简述:
1、山地巡逻:
下葬的第二天或下葬几天后,家属会到墓地检查坟墓是否有异常情况。这叫“巡山”,又称巡灰。如今,土葬金饰不再流行,政府推动墓地改造成公园,由管理员负责管理。 ,就不用巡山了。
2. 完成坟墓:
又称“万山”或“感恩地球”。坟墓建成后,要择吉日进行。
3、做七除灵:
吃完“满七”饭后(无论七日是否缩短),子孙后代可以进贡贡品,然后修剪头发,感谢哀悼的亲友。如果子孙有孝心,就可以每天用自己的孝心来换取晚辈。
4. 做一百天:
自死之日起一百日的祭祀,应予以哀悼,称为“百日”。若子孙七年未改孝,则当日必须改孝。有的地区还提前定百日,即从“百日”数中扣除儿子加长孙的数量。
5. 正年(潇湘):
去世一周年的祭祀要举行丧礼,称为“正年”。如果是闰年,则提前一个月举行。子孙、亲友会在墓地、家里或公共场所举行追悼会,称为“祭礼”。孙子们系丧带一年了,这一天要脱下丧带。他们会换上一条红色羊毛腰带,三天后将其取下。
6. 关闭炉子:
即在祖先的牌位上燃烧灵魂丝并写上名字,取一小部分骨灰放入祖先的香炉中,称为“鹤炉”。古时,阖闾在每年的二十五月举行。现在都是在新年后的吉日做,有的甚至在大年初一做。
7. 坟墓和扫墓:
亲人墓建成后三年内,必须“守墓”:子孙必须准备酒食、三畜五果祭祀。第一年应在清明节前开墓,第二年应在清明节当天开墓,第三年应在清明节后开墓。选一天。此后,每年清明节前后,子孙都会携带果纸来扫墓。
八、新忌讳:
这是继“死”之后的第二个忌日,此后每年都会以这一天作为忌日。
9、捡金(捡骨头)(洗骨头):
“淘金”原本是古代几个少数民族和地区特有的现象。由于台湾移民社会的特点,以及气候等因素,下葬几年后才开棺洗骨,将骨头放入另一个陶瓮中。中间,供奉在骨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