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利玛窦访华:幸运还是不幸?

发布时间:2024-12-10 20 浏览: 51

——瞻仰利玛窦墓,愿他安息

2011年3月,我在京东燕郊临时租了一栋公寓楼,名叫夏威夷,百无聊赖。我楼上租的人每天带着他的狼狗在房间里疯狂地跑来跑去,时不时地洒水。城里风雨交加,真有一种鬼哭狼嚎的荒野感觉。尽管我很恼火,但我只是读圣贤书,静静地读完《利玛窦中国笔记》。我一看日期,正好是4月4日,明天就是利玛窦在北京了。他去世四百年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神父在北京逝世,由于没有合适的墓地,直到一年后万历皇帝才赐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二里沟。那里曾经有一座乡村别墅,属于宫中一位名叫杨的高级太监,他因某罪被判处死刑。按照明朝惯例,太监入狱后,其财产归先占有者所有。为了保住自己的生意不被侵占,杨太监在入狱前将其改为寺庙,并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仁恩寺。但他的计划却成了他失败的原因,因为寺庙不允许私人拥有,而是在礼部的管辖之下。它最终成为公共财产,并被皇帝赐予以利玛窦为首的天主教会,并作为利玛窦等来华传教士墓地。

该墓地现位于北京市委党校。园内松柏参天,周围寂静无声。与利玛窦墓并列的还有另外两座墓,即汤若望和南怀仁。他们是利玛窦去世后来到中国的著名传教士。

2011年4月5日清明节,我和大儿子冬儿从燕郊打车来到位于北京车公庄街6号的北京市委党校,瞻仰利玛窦墓。今天下午,阳光温暖,桃花盛开。开车送我们的出租车司机听说我们去党校扫墓,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深表同情,认为我语无伦次的话要么是讽刺,要么只是一厢情愿。

利玛窦雕像_利玛窦葬在哪里_利玛窦墓碑

是的,北京市委党校所在地就是被关押的杨太监的别墅。这里后来成为外国传教士安息的墓地,一个充满悲伤和怀旧的安静圣地。它是在利玛窦安葬于此四百年后发展起来的,并得到了皇帝的赐福。直到20世纪50年代,该墓地才被彻底摧毁,划归北京市委党校管辖。 1984年,被埋在地下、“永远不会复活”的利玛窦墓碑被重新竖立。校园内仍保留着一座建于旧世纪的天主教神学院建筑。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了老藤。主楼檐下写有“1910”四个字。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指这座建筑的建造年份。它是当时为了纪念利玛窦逝世300周年而刻的。冬儿对这座现在已经成为教职工宿舍的老房子很感兴趣。他接连拍了几张照片,觉得这座充满岁月沧桑的建筑可以纳入一幅画中,可以成为他以后绘画的素材。哦,原来他为艺术的想法感到高兴——但这就足够了。对于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充满激情的未来画家来说,厚重的历史只是一张泛黄的纸。 ,却是他无法忍受的事情。

马切拉塔(),利玛窦的故乡,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的亚平宁山脉。它是意大利中部安科纳教皇国一座美丽而安静的中世纪石头城市。整个小镇在温暖的阳光下耀眼夺目。颜色金黄。

公元1552年10月6日(明嘉靖三十一年),马切拉塔城内太平。 “药剂先生”利玛窦生下儿子,取名利玛窦神父。三十年后,当他长大成为一名耶稣会传教士并到达中国时,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利玛窦。从此,这个名字不仅被载入中国史册,也成为了这个家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

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来说,利玛窦送回罗马教廷的有关中国的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除了来自中国的许多书信外,利玛窦晚年开始记录自己在中国的传教经历。这就是著名的《利玛窦中国笔记》。他死后,这份文献被后来到中国传教的年轻耶稣会士金尼科收集,并于 1614 年从澳门带回罗马。在漫长而孤独的海上旅程中,金尼格将其从意大利语翻译成拉丁文,并于 1614 年从澳门带回罗马。对利玛窦无法详细阐述的地方添加了自己的解读,并添加了自己在中国的一些经历。以及利玛窦本人的事迹和他在中国去世后的哀悼。这份珍贵的文献于1615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出版后,在欧洲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他的意大利手稿原件保存在梵蒂冈档案馆中,直到 20 世纪初被重新发现并出版。但无论是对于历史学家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个拉丁文译本似乎更有价值。首先,由于比利时人金尼格精通拉丁语,他的译文在文学才华上远胜过他。利玛窦的意大利原稿;而且,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金尼戈的个人经历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尽管他在某些地方进行了篡改、修改、增删。利玛窦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30多年,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学习和掌握汉语语言文字以及艰巨的传教工作上。正如他自己所说,用意大利语写作对他没有帮助。变得更加陌生了。

《利玛窦中国笔记》有多种中文译本。我读的是中华书局1983年版的《利玛窦中国笔记》。何兆武译、编.本书已再版再版,并于2010年推出精装版。

我认为,《利玛窦中国笔记》第一卷最有趣。笔者在此试图对当时中国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概述。对中国的国名、土地财产、政治制度、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都有非常具体、详细的描述。欧洲人最早认识茶和漆,大概是从利玛窦的书中:“有一种灌木,其叶子可以被中国人、日本人和他们的邻居炒成一种叫做茶的著名饮料。” “这种饮料是小口喝的,而不是大口喝的,而且总是趁热喝。它的味道不太好,有点苦,但经常饮用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关于油漆,利玛窦写道:“木涂层用这种涂料可以有深浅不同的颜色,光泽如镜,色彩悦目,触感非常光滑。”中国和日本的房屋就是用这种涂料制作的。看华丽。”利玛窦说:“中国人是最勤劳的民族。”农作物一年收割两次,有时一年收割三次,不仅是因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因为人民的辛勤劳动。”利玛窦还介绍了中国人的“五德”。 ,即“仁、义、礼、智、信”。利玛窦说:“中国古代帝国以普遍强调温柔和礼貌而闻名……对他们来说,做事需要考虑、尊重和尊重他人,这构成了温柔和礼貌的基础。”他还介绍了中国人如何孝敬长辈、尊师重友:“如果要看孝道的表现,那么绝对可以看到下面的情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与它相比。”中国人在长辈面前必须侧坐,学生在老师面前也是如此……即使是很穷的人也要努力供养父母直至去世。我们做到了。一个人即使只受教一天,也会称他为一生的老师。”

利玛窦雕像_利玛窦葬在哪里_利玛窦墓碑

利玛窦来到中国已经近三十年了。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不仅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汉语,还编撰了许多汉语著作,如:《二十五言》一卷; 《天君真义》两卷;附《怪人十章》二卷,《西秦曲艺》一卷;着有《论友谊》等一卷,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他的学习,他将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到了欧洲。它对欧洲学术界特别是欧洲启蒙运动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伏尔泰曾盛赞中国传统哲学并说:“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

对于中国来说,利玛窦带来的有关西方的信息和科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给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是来自灵魂的。倒不是因为他对天主教的“实际意义”,也不能与清末普遍震惊西方学界的救亡图存相提并论。当时的中国学术界是完全平等的。没有将西方学术视为野蛮人的傲慢,也没有将中国传统视为愚昧落后的无比自卑。然而,利玛窦带来的《坤舆万国全图》让两百多年来与世界没有交流的明朝中国大开眼界。

在徐光启的帮助和配合下,他共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前五卷,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还带来了点、线等许多汉语词汇。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中心点、外接线、几何图形、周等是由他们创建的,并且至今仍在使用。

《明史卷二十五志一》还记载:“明神宗时期,利玛窦等西方人进入中国,精通天文历算。从史料记载来看,中国人更注重他带来的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甚至还有望远镜、自鸣钟、三菱镜等。利玛窦用来敲开中国大门的礼物就是他带来的上述技术和产品,他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使用和制造钟表,并被尊为钟表制造之祖,这大概也是他的功劳。万万没想到,与他有密切接触的中国上流人士,或者皈依他学说的中国优秀学者,大多都是出于对他的西学知识的钦佩。 , 冯英晶和其他人物一样,完全是出于对未知的尊重。世界的渴望,尤其是西方天文历法的精确计算,甚至葡萄牙的火炮技术,让他们产生了与现代科学思想交流的渴望。可以设想,如果中国不是处于明末,而是处于开明盛世,甚至是明初,这种人文交流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思想创新?将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程产生什么影响?会给中国社会制度带来什么样的改革思路?这个假设也是可行的,因为利玛窦时代的西方是一个地理大发现、文学艺术大复兴、文化大交流的时代。然而,利玛窦的到来以及他所带来的一切科学成就在中国都只是昙花一现。

在明朝万历皇帝的统治下,中国出现了无法挽回的衰落。这位皇帝不仅四十年不理政务,还利用宦官干涉朝政,甚至在正常的赋税方面也是如此。结果演变成了抢劫和敲诈勒索。正如利玛窦在他的书中反复描述的那样,太监就像来自地狱的恶魔,在黑暗中“飞”出皇宫,到处勒索钱财,无恶不作。这种皇帝与朝廷通过宦官进行权力斗争的现象在明代尤为激烈。可以说,明朝自始至终都处于这样的政治循环之中,为中国社会奠定了基础。我一直认为明朝从来就没有一个合格的皇帝。他们要么是手上沾满鲜血的杀人犯和暴君,要么是心理变态的懦夫和软弱的短命鬼魂。如果要说“恶毒”或者“卑鄙”,朱元璋带来的“皇室血统”,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流氓乞丐,自始至终进行谋杀和阴谋,把中国置于不可逆转的境地。正如利玛窦在他的《中国笔记》中所描述的那样,中国的皇帝——利玛窦希望他能够实现天主教的传播,就像他同时代的法国国王的皈依一样。 ——完全不像是生活在自己统治的国家里,而是像生活在敌人的包围之中,对自己的人民充满了恐惧,仿佛一走下去就会被那些“爱”他的人撕成碎片。走出他隐居的紫禁城。

不久之后,明朝就在风暴中灭亡了。满族游牧民族的铁蹄对于古老的文明及其通向现代科学的道路,只有羡慕和仇恨。他们只有恐惧和怀疑,他们践踏和羞辱了古老的文明。有能力做事。此时,南明皇后向耶稣会士表示皈依,希望教廷能够出手相救,但机会渺茫。尽管梵蒂冈仍然保留着那封珍贵的信件,但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新的一页并不一定代表新的生活,而是更黑暗的深渊——在我看来,满清在思想禁锢方面比明朝还要糟糕。这个极其落后的王朝除了残酷和顽固之外,他的思想统治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扬州十天的屠杀,将他对古老文明的复仇发挥到了极致,尸横遍野,血雨腥风。满清时期,耶稣会士或被尊称为“秦天监”,或被称为宫廷画家。他们带来的有限科学技术,也成为了康熙之流手中的玩物。这个人被说是一个“好学”的野蛮皇帝,整天研究数学,而他的孙子乾隆却成了“天才”诗人。那些天文数学从来没有离开过皇宫,造福社会……

利玛窦因其融入中国社会生活、主张来华传教士穿儒家制服的政策,在当时的罗马教廷引起争议和不满。他在思想上、理论上与儒家相结合,反对佛道,试图将天主教思想与《论语》原文直接联系起来,用学术手段赢得中国士大夫的支持。可以说,他的政策一直有效到19世纪末。到中国传教的神父,如著名的李提摩太,仍然走他的老路(第一次是唐代景教叙利亚高僧阿罗来华传教,第二次是利玛窦时期)鸦片战争时期,1949年是第三次)。但由于罗马教廷一度正式拒绝了他的政策,认为这是失去原则立场的投降政策,愚蠢地导致中国满清与其决裂,从而导致使团彻底结束。失败。

利玛窦雕像_利玛窦墓碑_利玛窦葬在哪里

因此,尽管利玛窦本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最终被埋葬在异国他乡,但无论你如何评价他所致力于的宗教事业,称他为伟大的圣人都不为过。但直到二十世纪初,他的讲道才受到高度重视。

因此,我认为利玛窦来中国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的错误的人选。幸与不幸,历史只能评判。

所谓“错误的时机”,就像我上面所说的“垂死的明朝和随后落后愚昧的清朝”。所谓“错误人选”并非利玛窦本人的过错,而更多应归咎于他所代表的社会力量。这不是基于他个人的才能和意志。众所周知,天主教耶稣会士于1535年8月15日由伊格内修斯·洛约拉( of ,de,1491-1558)创立。他们代表反宗教改革势力,努力维护罗马教皇的权威。其成员必须绝对服从。教会。伊格内修斯·洛约拉曾经说过:“如果教会这样定义,我相信白色就是黑色。”利玛窦利用科学手段来完成他的传教目的。他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只翻译了前五章,对利玛窦来说已经足够了。尽管徐很渴望继续下去,但利玛窦既没有时间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传教。 。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从第二卷到第五卷,主要描述了传教士,主要是利玛窦本人,在中国的传教经历……”

利玛窦的汉白玉墓碑上刻着“耶稣会士李公墓”四个字。碑额刻龙纹中央,刻有十字徽记。右侧铭文为:“利玛窦先生,号西泰,大西洋意大利人”。 。他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真修会。明万历仁武年,初入中国燕教派。同样的拉丁语。石碑后面是一座灰体黑顶的长方形砖墓。小墓地周围有矮墙,前面有一座石牌坊门。万历年间,这里被犯罪的“魔太监”改造成天主教传教士的圣地。仿佛有天意的安排,充满了别样的救赎意义。

站在利玛窦的墓碑前,我和大儿子冬儿合影留念。以此致敬这位“航行九万里”、一路披荆斩棘而来的古代高僧,只希望中国人民能够缅怀他。人文理想、智慧、独立、自由和博爱,面对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而不是把死者的墓碑砸碎埋在地下,以残酷、无知、顽固和暴政为荣,夺走我们伟大祖国的文明被拖入黑暗的世界。愿生者常怀慈悲,愿逝者永远安息。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美国汉学家石敬虔的长篇传记《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最后一章的第一句话:“利玛窦穿着绣花鞋,站在‘记忆宫殿’里。” ’。”宫殿的入口。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