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长沙中共历史博物馆,沿着清澈的清水池继续向内,一栋青砖黛瓦、庭院幽深、具有典型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映入眼帘。这里是中共湖南区委旧址,也是毛泽东、杨开慧的故居。 ,已有100年的历史。
中共湖南区委旧址、毛泽东、杨开慧故居。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张成杰拍摄
这座由从事洋货生意的长沙商人陶树清建造的私人住宅,于1921年深秋被中共湖南支部党员易立荣租下,成为了中共湖南支部委员易立荣的秘密办公室。毛泽东与杨开慧婚姻的支脉及真正意义。我住的时间最长的家。
虽然已经过去一百年,但“修缮如初”的清水塘22号,用老照片和尘封的过往,讲述着青年毛泽东“小家大国”的动荡岁月。
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刘少奇、陈淑祥
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返回湖南后,10月10日,他们在长沙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省级党支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分部。
为了给党支部提供活动和联络的场所,1921年深秋,支部委员易立荣租下了这间普通的房屋,作为支部秘密办公室和毛泽东住宿的地方。
为什么选择这个房间?解说员周惠君说:“当时的清水塘位于城郊,位置比较偏僻,多位于菜地里。菜地里有两个池塘,上池塘的水门前有路直通小武门,交通便利,不引人注意。”随后,为了躲避别人,杨开慧也搬到了清水塘22号。
进屋后左边的客房里,墙上挂着的刘少奇、李维汉、李立三的照片格外显眼。
墙上挂着刘少奇、李维汉、李立三的照片
1922年9月,刘少奇(湖南宁乡县人)从苏联归来,被分配到中共湖南地区委员会工作。从上海抵达长沙的刘少奇不顾路途遥远和天气炎热,直奔清水塘与中共湖南区委联系。
在长沙清水塘的这座小平房里,毛泽东和刘少奇会面,也被视为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从此,两位革命家开始携手数十年,共同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鲜为人知的是,“伤心欲绝”的红军师长陈树祥也曾在这里会见了毛泽东。
1913年、1914年连续两年,因长沙水灾,陈树湘随父亲住在长沙小五门外陈家垅(陈家垅位于长沙一中清水塘南墙角瓦屋街)长沙市开福区街道)。因陈树湘经常给毛泽东一家送饭送水,结识了毛泽东,毛泽东将住所迁至小五门清水池22号。后来,在毛泽东的影响下,陈树湘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参加了革命。
中共长沙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罗业勇介绍,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以清水塘22号为阵地,发扬了敢为人先的先锋精神。第一,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使湖南地区成为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赢得了“只有湖南同志才能说干得好”的高度赞扬。
美好时光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卧室
大厅右侧的房间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的卧室。可以看到房间布置简单、简单。墙上挂着年轻毛泽东的单人照片和杨开慧抱着儿子毛岸英、毛岸英的照片,更显温馨。
“毛泽东在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家庭生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全国各地作战,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可以说“在清水塘22号,老少皆宜,是他一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周惠君说。
从1921年冬天开始,杨开慧的母亲向珍熙在清水塘住了两年多。她孜孜不倦地帮助杨开慧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还积极支持毛泽东的革命工作。
1922年10月24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第一个孩子毛岸英在这里出生。第二天,传来毛泽东领导的长沙木匠罢工胜利的好消息。这对毛泽东来说是双重的福祉。
1923年4月,由于在湖南地区工作出色,毛泽东从长沙调到上海党中央工作。 9月16日,毛泽东受党中央总务部、国民党总部副部长林伯渠委托,返回长沙,准备建立国民党湖南地方组织。失散半年的他在清水池与妻儿团聚。今年11月23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出生。当孩子才一个月大的时候,毛泽东要去上海准备参加明年的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不得不再次与家人分离。
毛泽东走后,杨开慧和孩子们继续住在这里,直到1924年5月,才前往上海与毛泽东团聚。虽然工作忙碌,但婚后共同居住的第一个家,注定会成为他们一生难忘的回忆。
随着人们对红色旅游的日益关注,长沙中共历史博物馆也迎来了参观高峰。评论员周惠君坦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有很多团队和个人预约来参观,虽然很忙,但其实我们很高兴,希望更多的人来参观。”人们会知道并喜欢这个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