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之壁画篇
在中国绘画艺术领域,壁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壁画大多由画师创作,然而,鉴于其满足“宫墙文画”、“锦绣被墙”的装饰需求,以及“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的教化功能,壁画始终备受推崇,并在殿堂、墓葬、寺庙等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美术角色。古籍中记载,在商代晚期,壁画艺术已经出现;西周时期,壁画中描绘了武王、文王征伐商朝的场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参观楚国先王宗庙的壁画时,创作了《天问》一诗,诗中涉及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自然风光等多种元素。在秦汉时期,壁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对汉代宫殿壁画进行了描述,从其丰富的题材和精湛的绘制技艺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尽管我们现今无法目睹地面上的宫殿壁画,然而,众多藏于地下的墓室壁画,伴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为我们揭示了汉代壁画所达到的精湛技艺与非凡成就。其中,洛阳出土的西汉卜千秋墓壁画,堪称这一领域的杰出典范。
1976年,洛阳市面粉厂出土了一座壁画墓,经过考古学家的鉴定,这座墓葬属于西汉中后期,昭帝和宣帝时期的遗迹。墓主人的名字叫卜千秋,这处墓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最早壁画墓之一。墓葬由长方形空心砖构建而成,顶部设计为平脊斜坡形状。壁画分别绘制在墓门上方、后墙以及墓顶部位。墓门内部,上方梯形山墙上描绘着人首鸟身的仙人“王子乔”,后壁则展示了猪头大耳的“方相氏”形象,以及青龙和白虎的图案。墓顶由二十块方砖巧妙拼接而成,而其上的壁画无疑是此墓中最吸引人目光的部分。壁画从西向东依次描绘了黄蛇、太阳、伏羲、乘凤乘蛇的墓主、九尾狐、蟾蜍、玉兔、仙人、白虎、朱雀、飞廉、青龙、持节羽人、月亮和女娲等形象,其间还穿插着流云纹饰。总体而言,这幅画应当描绘的是墓主在仙女与仙翁的引领下,朝着“仙山琼阁”浩荡行进的壮观场景。
墓脊壁画的布局顺序,体现了古人阴阳五行观念在丧葬仪式中的体现。画面上,真实的人物形象与虚构的景象相互交织,共同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周而复始的天堂仙境图景,同时展现了墓主夫妇灵魂升天的情景,将人们心中对死后升入天堂的想象描绘得既华丽又奇异。
此墓中的壁画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其显著特点在于其大胆而丰富的艺术构思。画中的伏羲和女娲形象,以人头蛇身呈现,既奇异又华美,朱雀与白虎的形象在写实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分夸张,而神兽龙的形象则融合了自然界中多种禽兽的特点,通过更加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其威严与雄姿。这座墓葬的壁画色彩斑斓,采用了朱红、赭石、石青、黑色等多种鲜艳色彩绘制,使得画面色彩斑斓,光彩夺目,进一步强化了壁画所要展现的升仙氛围。同时,壁画线条流畅有力,彰显出汉代美术的雄浑大气、质朴厚重、生动奇特的风格特点。
邵军
这位男性,生于1973年5月,属于汉族,籍贯为湖北天门。他拥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的博士学位,目前担任中国传媒大学的副教授,致力于中国美术史、中国画理论以及当代艺术等领域的教学与学术研究。
【小知识】
在汉代的墓室壁画以及画像石、砖中,广泛流传着一种被称为“四神”的图案,这四神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它们不仅象征着方位的神灵,同时也体现了汉民族对色彩的独特审美观念。青龙所绘之龙象征我国中央方位,其色彩呈现为青蓝之色;朱雀以凤凰形象呈现,代表着我国南方方位,色彩为鲜艳的红色;白虎以虎的形象绘制,象征着我国西方方位,色彩以洁白为主;玄武则是龟与蛇的结合体,代表我国北方方位,色彩为深邃的黑色。此类图像在汉代美术中广为流传,成为汉人思想信仰和思维观念的显著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