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已近乎被洗劫一空,唐太宗的昭陵亦被扫荡得寥寥无几,康熙大帝的遗骸甚至难以凑齐,不禁让人疑惑,为何武则天的乾陵独能幸免于难?
提及古代哪位帝王的陵墓最为难以发掘,答案非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莫属。此陵墓历经冷兵器时代的刀剑砍伐,又遭受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炸,却依然完好无损。在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仅是有名有姓的盗墓者便多达17位。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已近乎被一扫而空,唐太宗的昭陵亦被洗劫得所剩无几,康熙大帝的遗骸甚至难以凑齐,不禁让人疑惑,为何武则天的乾陵独能幸免于难?
自然,那些盗墓者追求的是贵重的宝物,难道武则天的陵墓中真的缺乏有价值的陪葬品吗?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经过专家们多年的探测和考察,发现前后通道两侧各分布着四间石洞,洞内储藏着大唐盛世时期最珍贵的财宝。
乾陵蕴藏着无尽的珍宝,引得众多盗墓者、地方官员、山贼、军阀,乃至农民起义军,纷纷携带工具前来挖掘。自武则天安葬于乾陵那一刻起,梁山便从未安宁过。而第一个踏足乾陵的,正是唐末反叛势力的首领黄巢。那位声名狼藉的盐商带领着数万雄师攻克长安城,随后便肆无忌惮地纵火、屠杀、掠夺,尽情发泄了匪徒的恶行。然而,当他沉溺于这种行径之后,却意外地发现身边似乎无事可做。恰在此时,有人暗中透露给他一个秘密,称在梁山之西的黄土之下,藏有丰富的碎石。这实际上是在向黄巢暗示,寻宝的通道或许正隐藏在梁山西侧的某个角落。黄巢非常高兴,立即派出近40万士兵,进军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这些人多数来自农村,对传统农具的操作手法非常纯熟,没过多久便将梁山的一半土地清理干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乾陵似乎并无明显的入口。随后,唐朝的军队集结起来,向长安发起了反击,黄巢无奈之下,只能带着不甘和无奈匆忙撤退。
实际上,那位自诩为书生的黄巢显得极其愚昧,他竟然连乾陵的朝向——坐北朝南——都不知晓。唐朝的皇帝特意将建造过程中产生的碎石埋藏在距离墓道口三百多米开外的地方。简单来说,他不过是误判了挖掘的方向。至于第二个对乾陵下手的人,则是五代时期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生来仿佛就是为了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制造麻烦。乾陵之前,已有17座唐皇陵被发掘,乾陵独存。然而,他的梦想在此戛然而止。
他与黄巢相似,同样派遣了数万军队在白日里公然挖掘乾陵,却未曾料到,连续三次攀登均遭遇风雨的阻挠。每当挖掘者们撤退,天空便立刻放晴。温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他选择了停止挖掘,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乾陵也因此躲过一劫,得以幸存。紧接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第三次,此次投入的并非数十万之众的军队,而是一支现代化的整编部队;用于盗墓的器械也不再是传统的农具锄头、铁锹,而是那些能开山破石、如同切割蔬菜般精准的机枪和大炮。
此事的主谋为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他带领手下,依照孙殿英炸毁慈禧太后及乾隆皇帝陵墓的手段,于梁山搭建炉灶,驻扎营寨。他们以军事演习为掩护。在黑色炸药将墓道中三层竖立的石条炸开之后,士兵们正准备踏入其中,却突然遭遇一股浓烟腾空而起,竟然演变成了龙卷风,一时间天色昏暗,尘土飞扬。在这危急关头,勇敢的7名陕西籍士兵挺身而出,却不幸当场吐血而亡。其余士兵见状,哪里还敢继续前行,纷纷惊呼着逃了出来。就这样,历经艰辛的乾陵又一次躲过了致命的劫难,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神秘的自然力量,亦或是人们对鬼神的迷信信仰,乾陵中那些令人费解的事件,都为武则天及其陵墓提供了庇护。然而,对于其他人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