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走进安庆赵朴初故居,感悟‘立志当为大众牛’的精神内涵

发布时间:2025-07-27 12 浏览: 35

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它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当你经过安庆江堤,也就是迎江寺、振风塔附近,就会看到路边矗立着醒目的“赵朴初故居”指引标。

今年春节,我在老家安庆桐城陪伴父母,待了两个月。回京之前,终于有机会去参观朴老故居。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或许不少人并不清楚安庆往昔曾是安徽的老省会,此地人才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向来享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称,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安庆有许多名人,提到安庆时,诗人何拜伦立刻向我说出三个人。第一个是陈独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第二个是赵朴初;第三个是陈撄宁,他是中国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会长,不太为众人所知 。

还记得十多年前,我曾为一部记述弘一大师生平的电影写过影评。这部电影的片名是朴老题写的。并且“一轮明月”出自朴老为弘一大师写的诗。诗是这样写的:“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朴老的书法和诗作都很精妙,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几年前就两次来过朴老故居,当时都因为闭馆或下班而未能进入。

3月13日,我第三次来到朴老故居,这是在同学及朴老后人的安排下进行的。当时仍处于疫情期间,参观的人不多。我是第一个进入的,所以这里十分清静。

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在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9号 ,赵氏家族的赵文楷、赵畇、赵继元、赵曾重是四代直系翰林 ,所以称作“世太史第” 。这里原来有赵家女婿、名臣李鸿章题写的“四代翰林”金字悬匾 ,可惜当年被日寇掠走 ,现在的匾是复制品 。

世太史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也就是1573年到1619年,最初是刑部给事中刘尚志的私人住宅,他的儿子刘若宰科举得中,之后辞官回到家乡,另外建造了状元府。后来这里成为清都御史杨汝谷的宅第。在清咸丰十一年八月,两江总督曾国藩与太平军激战后攻克安庆城,曾在这座宅子里设立外江粮台 。清同治三年,即1864年,翰林院主修赵畇辞官,返回故乡,在安庆敬敷书院担任主讲,他买下这座宅子并加以修葺,这里才开始成为赵氏府第。

世太史第占地面积为4463平方米,其建筑面积是2773平方米,它是安庆市保存状况较好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也是安庆市面积最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

世太史第是深宅大院,它规模很大,保存得非常好,这着实让我感到惊讶,也让我为家乡感到庆幸。

世太史第南面建有花岗石地广场,广场面积近一亩。主体建筑是砖木结构,分为东、西两条轴线。东轴线有四进,西轴线有三进。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 。

东一进是门厅,其外墙采用磨砖对缝工艺,镶嵌着大型“五蝠捧寿”图案砖雕。门楣上镶嵌着阳刻楷书横匾“世太史第”,两侧有楹联“江山如画”“物我同春”。进门有一副楹联,是朴老先祖赵畇所书写的,内容为“古道照人如镜注影,慈心泽物似木逢春。”

东二进是瞻仰厅,门厅内安放着朴老的半身铜像,铜像背后的木影壁上印着朴老生前在北京医院住院时手书的内容,是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的“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这个厅除了展有领导题词外,内墙上还挂着许多安庆的老照片。

东三进有朴老生平展,这一进是两层,上面是阁楼,下层两侧有厢房,厢房配有雕花格扇门窗。穿过最后一道隔断,从清水山墙处进门,就进入了东四进。

东四进是朴老的出生地,它有上下两层。主楼明间的下层是平棊顶,地面铺设着青灰色磨面方砖。这一进的梁柱用材粗大,格扇门窗造型别致。

西院北部建有后花园,面积近千平方米,里面有小桥、瀑布、六角亭、古树、荷花池,充满生趣。园内西侧建有碑廊,长度为31.9米,镶嵌着11块赵朴初先生书法作品碑刻。园中拜石亭是以朴老母亲的笔名命名,两侧悬挂抱柱联,内容是“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以此弘扬朴老设立“拜石”奖学基金的捐资助学精神。园中石桌上,有朴老书写的“知恩报恩”,有朴老书写的“立志当为大众牛”,还有《拜石赞》等 。

朴老所创作的《拜石赞》这样说:石头具有不可被夺取的特性,它十分坚硬,天能够被补,海能够被填。石头有着不可被侮辱的特质,它很怪异,叱喝能使它兴起,射击对它没有阻碍。它的精神,它的意态,俨然好像在思考,看起来自在安适。无论是友人还是老师,石头都是值得礼拜的。

“拜石”源自北宋“米芾拜石”的典故,米芾会作诗写文章,擅长书法绘画,他喜爱奇石,见到奇石就会弯腰参拜,称石头为“兄”,由此产生了“米芾拜石”的说法。“拜石”还是朴老母亲的笔名,所以,朴老创作了《拜石赞》这首诗,用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世太史第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建筑的恢宏大气与徽州古建的精致细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具备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它有七进五院一园一场,布局规整有序,结构合理得当。在功能区域处理方面,通过东三、东四、西三隔断墙封闭大门,还能灵活地让各进形成独立庭院。在建筑结构方面,七进主体建筑之中有三进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即把望板直接铺在桁条上,以此取代原有椽子的中间环节,这种做法合理地减少了制作安装工序,也减少了结构衔接点,进而形成了皖西南地域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清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三十,也就是1907年11月5日,朴老(赵畇玄孙)在安徽省安庆市天台里世太史第出生,朴老在这儿度过了幸福的幼年时光,虚岁五岁时,即1911年,因为要躲避战乱,朴老随父母全家搬迁到祖籍地太湖寺前河居住,朴老在那里接受了私塾教育以及家庭教育。

五六年前 ,我去过朴老祖籍地安庆太湖县 。太湖县有许多湖泊 ,花亭湖是其中最为突出的 。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山鼻祖慧可曾在花亭湖开设道场 ,创造了华夏佛教禅宗文化 。花亭湖也因此享有 “中国禅宗发祥地” 的美誉 。花亭湖宛如明珠 ,镶嵌在大别山中 。湖面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湖光山色 ,风景秀丽 。1990年,朴老回到故乡,游览了花亭湖,之后挥毫写下诗句:“尽情领受,千重山色,万顷波光”。在北京白云观南边,一直存在一家名为“花亭湖”的徽菜馆。我常去这家徽菜馆,虽然与朴老没有机会见面,但想必当年朴老一定去过这家徽菜馆 。

2000年5月21日,朴老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3岁。他生前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

新华社资料片

朴老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都在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始终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为造福社会而奉献,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朴老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始创人之一。1945年12月30日,朴老同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该组织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作为宗旨。

朴老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影响广泛,深受广大佛教徒尊敬,也深受信教群众爱戴。他佛学造诣极高,其著述《佛教常识问答》等深受佛教界推崇,流传范围广。

朴老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1951年,朴老代表中国佛教界给日本佛界送去观音像,开启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1980年,他推动并组织了鉴真和尚塑像回中国探亲的活动,掀起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高潮,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群众基础。1993年,朴老提出了一个构想,即佛教是中日韩三国的“黄金纽带”,这一构想得到了韩国和日本佛教界的一致认同,此后还轮流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召开了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

朴老一直关心着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去开展与台岛、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侨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和联系。在他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还惦记着台岛的老友故旧,心里想着祖国统一。

朴老是在海内外都享有声誉的著名作家,是著名诗人,也是书法大师。朴老出生于翰林世家,学识兼具儒家和佛教思想,思想深刻且有深度。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开展了十分精湛且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散曲方面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在书法方面同样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散曲作品曾经先后集结成《滴水集》《片石集》,其中有不少著名的篇章广为人知,被众人传颂。

1981年,朴老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1993年,担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朴老的书法修为继承传统且自成一体,其诗词造诣也一直令我叹服。朴老虽受到苏东坡书法的影响,却形成了独特书风,这种书风俊逸神秀、静穆内蕴。

朴老是一位心怀慈善的人,他长期投身于社会救济救灾工作,做了诸多慈善之事,他以身作则,为自然灾害救助和希望工程捐出了个人的大笔资金。

朴老一生始终不断探索真理,始终追求进步,生命不停歇,奋斗不停止。朴老豁达且大度,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待他人宽容,生活简约朴素,清正廉洁,在海内外拥有崇高威望,受到广泛赞誉 。

“立志当为大众牛”是朴老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人题写的勉励话语,这句话难道不是朴老一生的真实写照吗,朴老永远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去学习,值得我们去尊敬,值得我们去怀念。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