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众倾向于购置一处安息之地,以安放已故的亲人,借此表达缅怀之情,近些年,本岛地区的墓园费用持续上涨,部分墓地的起步价已经达到了三万元以上,新闻工作者近期考察了多个公共陵园,了解到由于缺少对销售费用的明确管控,墓园已经转变为增值速度最快的资产类型之一
经营性公墓共有11处
从市民政局得到消息,现在本市有十一家商业墓园,包括九峰陵、福宁园、仙鹤陵、百龄园、太平陵、万国公墓、卧龙山文化陵园、龙凤山公墓、紫荆山陵苑、凤凰岭公墓以及福海园公墓。部分公墓目前已显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市区每年去世人数达六万余人,其中市区居民超过一万,现有墓穴数量难以满足市民需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也是导致墓穴价格攀升的因素之一。
公墓的供应量本身就比较少,而且用于建造公墓的土地审批流程现在变得特别复杂,这也是导致墓地不足的一个因素,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城市里的土地非常宝贵,而人口却持续增长,所以大部分公墓都建在了郊外,但即便这样还是无法满足需求,他提到,去年我们城市才增加了福海园公墓,而在这之前好多年都没有批准过新的经营性墓地了听说,没过多久,本岛墓地的费用涨了好几倍,专家指出,由于城市扩张和离世者数量增加,墓地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商业性墓园只能通过抬高价钱来维持收益,以2000年启用的福宁园来说,超过一千个墓位已经卖出去七成,九峰陵的大部分区域也卖光了,尽管各墓园都在努力开拓新区域,但很快就会达到容量极限。
墓地价跟着房价走
我们分配到的安葬用地不足千亩,墓穴无法像住宅那样向高空拓展,每一处墓园仅能服务一位使用者,一位销售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安葬空间被严格限制,若想获取更高收益,只能持续调高价格。此外,相关人员透露,当前人工开销、物料成本、运输价格等各项开销均有所提升,特别是同属土地资源范畴的房产价格持续攀升,所以墓穴费用上调也属正常现象。毕竟“殡葬开销不是也在逐年增加吗?这些费用难道不是用于处理身后事的吗?”业务代表补充道。
市民一听到墓地费用上涨,就赶忙去预定墓位,反倒让墓地供应更加吃紧,价格也跟着涨得更快了。业内人士王师傅指出,除了墓位定价缺乏公开透明,管理费用也是商家单方面定夺,再加上部分推销人员的夸大宣传,以及一些囤墓者的煽风点火,使得墓地供应更加紧张,大家看到就急着去买。
传统观念推高价格
现在正值清明节期间,不少客户正排队准备为逝去的亲人举行安葬仪式,仙鹤陵公墓方面表示,4月7日前的安葬预约已经全部报满,需要等到4月10日之后才能安排。当前,殡葬费用持续攀升,即便价格居高不下,墓穴的购买需求依然旺盛,这种状况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他们走访了三十位居民,发现其中二十二人仍期望离世后能获得安葬之地。“逝者离世后便一无所有,倘若连一处安息之所都无,后人又该何处寄托哀思。”居民李先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承认现在的墓穴费用令人咋舌,但若采取其他方式处理遗体,内心总会感到不安。一些公墓的从业者透露,对于部分年长者而言,“活着有住所,逝后有安息之地”的观念非常稳固,甚至某些长者将身后墓穴的归属看得比房产还关键,他们会提前安排子女着手处理相关事宜,预备好最终的去处,还有的甚至直接为自己购置了墓位,因此墓地的销售情况相当乐观。部分孩子,为了向他人展示对长辈的敬重,或者仅仅为了虚荣,也会为逝去的老人购置坟地,有时甚至会花费重金,买下那些非常讲究、气派的墓穴。
再等几年可能买不起了
“现在有钱就买下块墓地,哪怕先交管理费也值。今年70岁的王先生表示,四年前他在崂山区某公墓购置了两块墓位,一块为双穴,一块为单穴,总共花费了2万4千多元,现在这个价位已经翻了一倍还多,当初买的时候合同里说免交十年的管理费,虽然这两块墓位到现在还没启用,而且以后还得继续缴纳管理费,但他心里挺安稳,并且觉得这是一次挺划算的“买卖”。倘若再迟几年,或许连这不足两平米之所都难以购得。王先生表达了此番见解,他不愿等到自己离世,才让后代为这事费神费力,更不想让他们为此破费,所以决心提前安排妥当。
墓地价格没有规定
昨天,记者就公墓销售一事访问了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家层面至今未对公墓定价制定出具体的强制性标准,仅对墓穴和墓碑的尺寸有相应规范。“我们清楚这个规范,因此墓穴的规格都是统一的。不少殡葬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不论费用多少,墓穴的占地面积都保持一致,不过除了墓穴本身,整个墓碑的基座大小、所用材料以及周边环境各有差异,所以费用会有所不同。有的墓碑是横卧式设计,耗费材料较少,有的加装围栏形成独立区域,有的种植多种花草,周边地面铺设大理石,这些都会导致价格有所区别。据相关人员表示,只要符合规定的项目他们会遵循,超出范围的部分则可以灵活处理,一些高级墓地、豪华墓园显得非常壮观,选购者因此感到有身份,他们便能够借此提高价格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