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118-088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118-088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早春时节探秘重庆情人天梯:爱情天梯上的情人遗事

发布时间:2025-08-22 16 浏览: 17

2021年12月,感动众人的爱情阶梯的创造者刘国江先生,因一次摔倒导致脑出血,突然去世,留下相伴五十余载的妻子徐朝清独自一人。此后,她在半坡山隐居半个多世纪,终于被迫搬下山,与三儿子及儿媳同住。

时过境迁,三年有余,爱情天梯的热度逐渐消退,唯江津当局每逢七夕情人节仍以该地标为载体举办“七夕东方爱情节”。网络渠道,最新涉及爱情天梯的消息见于2021年8月《重庆晨报》一篇文章,标题为“爱情天梯的主人呼吁:各位访客,请勿再采撷我的玫瑰”。先前,刘国江先生离世之后,公众为了缅怀那对普通人之间的不朽情爱,于半坡山巅的老宅周边悉心栽种了众多蔷薇。对徐朝清先生而言,那些花朵便是她与伴侣毕生相守的见证。然而,络绎不绝专程拜访爱情阶梯的访客,常常会采撷一两枝,更有甚者将整株连根移走,令徐朝清先生倍感痛惜。她热情邀请大家登上爱情阶梯,去亲眼看到他们相守五十年的情谊,去她与老伴共同度过大半生的山岗走一走,但她不希望这处充满往昔与爱意的所在遭受人为的破坏。所以,在2021年情人节即将来临的时候,《重庆旅游》编辑部主动来到爱情阶梯,为徐朝清老人重新种植玫瑰,帮助一位长者守护她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隐藏在山林深处的旷世奇恋

十年之前,重庆部分登山爱好者前往江津近郊四面山进行探险活动,在试图攀登半坡山时遭遇困境,发觉前路被阻,正当众人打算折返之际,有位成员无意间发现了一条石阶,似乎能够通往峰顶,但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在密林深处连续搜寻两天,始终未能遇见任何其他人,这条石阶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他们怀着探询之心,循着险峻的石级攀登上去,竟在峰顶看见一对老年伉俪:刘国江与徐朝清,这让他们颇感意外,而更令他们惊诧的是,这对浑然不觉时序更迭的长者身上,藏匿着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1942年,徐朝清十六岁,出嫁到高滩村的吴家。当地有个风俗,新娘若能触摸到掉落乳牙的孩子口腔,新牙便会迅速萌生。为此,六岁的刘国江被伯母引荐给徐朝清,那是他们初次相见。十年之后,徐朝清的丈夫因病去世,她被夫家视为不祥之人,只得带着四个孩子度日。刘国江如今已长大成人,身体强健,他同情这个孤苦无依的女子,便时常主动承担起一些农活,慢慢融入了她的日常。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微妙的情愫,最终坠入了爱河。然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年轻人与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寡妇相恋,是违背传统观念的,引来不少非议和议论。刘国江深信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拆散他们,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领着徐朝清以及她的四个孩子逃往了半坡山,从此与外界隔绝开来。孩子慢慢长大,读书是个难题,妻子又常需回娘家探望,所以上山第二年,刘国江便启动了一项能比愚公移山还艰巨的宏伟计划——打造一条通往山下的道路,不求豪华,只求安全,方便妻儿出行即可。就这样,从风华正茂到须发皆白,用了52年时间,刘国江硬是凭借一把斧头、一块凿子以及自己的双手,开凿出六千多阶险峻的“云梯”。

队员们听完那段传说非常激动,就把故事记下来了,下山之后迅速传播开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新闻机构纷纷赶赴现场,各种消息大量涌现,许多感兴趣的人络绎不绝地前来,都想亲眼见证这个喧嚣时代里难得的爱情典范,这些突如其来的关注,却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两位老人的平静日子。

两个人一辈子的守望

现在,我们正沿着坑坑洼洼的乡村道路,从中山古镇驾车前往爱情天梯所在的梭罗沟,起初还能看见田野、农家和袅袅炊烟,间或有几个农夫背着竹篓行走。不过深入山林后,寒意愈发强烈,农家的身影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亮的小河则沿着相反的路径静静流淌。电视上刘国江徐朝清夫妇的画面一个接一个浮现在脑海,那是个酷暑难耐的日子,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刘国江正接受采访,他谈到爱情需要坚守情意,要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彼此要和睦相处,突然一顶草帽扣在了他的头上,原来徐朝清担心丈夫在烈日下暴晒太久,还递上毛巾帮他擦汗。提及他们过往的种种琐事,老妇人口中不断发出欢笑声,满脸洋溢着满足的神色,然而,当回忆起最初上山时的极端困苦,如同世界初开般的艰难岁月,她又会忍不住遮脸落泪。最令人动容的是,每当刘国江在山下开凿石阶或外出采买必需品时,徐朝清总在山顶住所前默默守候,那是女性一生的坚守,坚守着一位知根知底的伴侣;那是一种充满不安的期盼,期盼着心上人安然无恙地返回。最终,影像停留在刘国江离世之后,徐朝清对着他的棺木,悲痛万分,无法抑制地放声哀恸。

看见蓝底白字的“爱情天梯”路牌时,我才醒悟过来,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摇晃,下车后,脚下的乡间小路也即将抵达终点。即便在冬季,眼前所见,绿意盎然,宛若一座毫未遭破坏的原始森林,不见民居和人迹,唯有一条小径延伸向深山幽谷。我们沿着那条小路行进,趟过清澈的溪水,穿行在僻静的树林里,一只白狗忽然出现在前方,欢快地摇着尾巴,热情地欢迎我们,随后又转身,示意我们继续前进,一直把我们引到徐朝清第三个儿子刘明生的住处,我才明白,这条唤作“小二”的狗是他们家养的,但它并不知晓我们今日来访,却还是不期然地出来相迎。

往事不会如烟

刘明生在院子里忙农事,看见陌生人,咧嘴笑着迎上来,我伸手想和他握个手,他手往后缩了缩,连连说手太脏太冷,正忙着呢。这时徐朝清家的老太太从门边探出头来,对外人来访似乎早就不陌生,一点不局促,反而笑着请我们进屋取暖。我端详着这位年纪虽大但体魄强健的八十五岁女性,她身形虽小却十分硬朗,精神头十足,身上罩着件浅紫色外套,胳膊上套着护套,胸前系着围裙,脚上踩着棉布鞋。因为她有偏头痛的毛病,一到寒冷的季节就会加剧,所以她头上戴的毛线帽外面又绕了一条黑围巾。我牵着她的手带她进屋坐下,忽然觉得室内特别暖和,才知道她在围裙内侧藏了个装着木炭灰的竹编小篓,专门用来焐手。冬季,山区气温通常较市区低两三度,老婆婆多数时候守在暖炉旁边,一边获取热量一边观看节目,倘若感到极其寒冷,便蜷缩在床铺的棉被中。

刘明生说,他母亲一直保持着每天喝少量白酒的旧习,有时在睡前和醒来后也会少量饮用,他告诉我们,他母亲掉落了一半的牙齿,食欲不如从前,尤其是饮酒之后,几乎无法进食,他还提到,尽管父亲离世已经三年有余,母亲慢慢从悲痛中恢复过来,但若无意间触及往事,她仍会无法控制地悲伤落泪,这是她内心最敏感的角落我们所在的起居室,环境清爽,物件不多却布置得整整齐齐。好几面墙壁上都有刘国江和徐朝清的单独照片或者合拍留念的影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日本人描绘的两位长者青春岁月的画作。当我询问老太太这幅画是否逼真时,她露出笑容,干脆利落地回答:“一点也不像,那纯粹是凭着想象创作的。但是,观察老人当下的面容线条,我能推想她年岁轻轻时定是位和顺美丽的女性,否则不会赢得刘国江的倾心,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我也暗自思忖,天天看见这些影像,老妪是否因触景生情而感到哀伤,或许,看与不看,照片始终悬挂在那里,想与不想,伴侣永远存于心间,提与不提,过往都不会消散。与老婆婆的短暂交流里,她时常露出笑容,不过我能清楚察觉,那笑容仅仅是出于对客人的礼节性反应,已不像老伴在世时那样发自内心的愉悦。我其实很想问她“您现在思念他吗”,但又实在不忍心去触碰她内心可能已经变得很脆弱,甚至有可能会崩溃的地方。

谁来维护爱情天梯?

随后,我们跟随刘明生开始向爱情天梯进发,亲身感受刘国江老人以情铸就的世间奇观。那只名叫“小二”的狗看见我们站起身,就在我们近旁摆出准备出发的姿势——它似乎也想担任向导。原先计划购置几丛玫瑰,让老妇人在山顶老宅前栽种,可惜隆冬时节,重庆本地的玫瑰都藏在花圃的温室里。我们只能挑选鲜花店售卖的玫瑰,以此向普通人的非凡情感表示敬意,向那座刻有5200多个台阶,耗费五十二年光阴的爱情阶梯表达崇敬。

从刘明生家里到爱情天梯那边,走路要几分钟时间,路上我们碰到一户人家,家门关着,里面没人,鸡鸭等小动物在院子里自由地找东西吃。到了爱情天梯下面,刘明生向我们说明,为了修这条往下走的路,他们不仅用了附近能找到的材料,还在高高的石壁上开凿出一道道台阶,而且大部分石头都是他父亲走很长的山路用扁担挑回来的。这条路并非长久之计,刘国江在世期间,为保障妻儿安全出行,每年都会修缮爱情天梯两次,既要加固被风化侵蚀的石阶,又要清除石阶上的苔藓。刘国江离世后,维护爱情天梯的任务顺理成章地交给了刘明生,但他毕竟承担着农活,还要照料全家老小的日常起居,虽然尽心尽力却力不从心。因此当我们在攀登情意阶梯时,时常会目睹部分石级因风蚀而破损,或者由于长久无人打理而破败不堪,加上刚刚经历雨水的洗礼,即便特意设置了防滑的凹槽,也已被泥泞和苔藓所遮蔽,行走其上非常容易滑倒。幸好我们事先做好了准备,而且我们都是年轻人,只要稳稳地一步一步前行,基本上不会遇到什么危险。莫非是因为林中草木过于繁盛,以至于我们没有察觉到石级旁边的深谷?那么,即使没有护栏,恐高症患者也可以攀爬爱情天梯吧?

上山容易下山难

人们都明白攀登简单退却困难,对于险峻的情感阶梯,我们早就预见到回头的艰辛。刘明生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国内某知名电视台的男性记者,踏上情感阶梯后无法返回,最终还是凭借前后两位同伴的帮助才得以下山。但是这一刻脑海中显现的情景是2021年12月刘国江跌倒的那个清晨:凌晨三点光景,他像平时那样起身去照看庄稼——因为猴子、野猪这类动物常在半夜里来捣乱——大概一个小时后,他回到家里,刚在床边坐下,就猛地倒了下去。徐朝清慌不择路地跑出户外,朝着山下发出刺耳的喊声“刘三(刘明生),快过来,你老头子不行了!”但是山里只有她带着哭声的回响,以及雨点敲打树叶的声响。喊天不应,呼地不灵,她唯一能做的便是跑下山去寻找儿子。她回到住处,使劲把老伴弄上床,盖好被褥,妥善安排之后,便拿起手电筒,冒着夜雨冲向山下。等她跌跌撞撞、头发散乱地到达儿子家门口时,天色已近清晨五点,期间她摔了三次,肩膀、背部和腰部都受了伤。徐朝清以往从未独自攀登过爱情天梯,刘国江总是牵着她的手陪她下山。有时刘国江下山办事,她就留在家里等他。刘国江总是不放心让老伴独自走山路。这次,她要独自走完长长的6000多级石阶,今后,她也要一个人走。

沿着情意阶梯攀登,遇到险峻难行的地段,石级仿佛垂直堆叠,攀登者步履维艰,“小二”时常折返,在同伴旁盘旋片刻,随即再度启程。就在这些石阶附近,我们终于发现了传说中的“手扒窝”。

“手扒窝”是什么意思呢?它就是在山石壁上开凿出来的小孔洞,登山者攀爬阶梯时可以伸手抓握,当作支撑点使用。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刘国江的周到和用心,他将他对妻子的爱护与呵护都融入了这些石阶的设计之中。另外,也能发现刘明生所说的那些年深日久损坏、部分因风化而破损的台阶,这些无疑提升了登山的难度,而那些容易发生坍塌的路段都被他安装了木制桥梁。

纪念爱情,将玫瑰插满天梯

从踏上最初那级石阶时起,我们就商定在每一个地势险峻难行的地段摆放一朵玫瑰,以此来铭记这段宛如梦境般的感情。经过大约40分钟的努力,当我们攀登完超过6000级石阶,终于来到半山之巅时,发现原本放置的玫瑰数量减少了四朵。此时我们也都早已筋疲力尽,呼吸急促,浑身湿透。站在1500米高的山巅,景色十分壮丽,各种草木茂密生长,仿佛置身于当年杨过纵身跃下的绝情谷,只是一个是谷底,一个是峰顶。我仿佛已经远离了喧嚣的人群,耳边不再听见尘世的喧嚣,只有风吹动草叶发出的声响。刘国江生前和他妻子居住的农房,孤零零地伫立在天地之间。刘明生谈到,眼前这栋建筑是孩子们长大后合力建造的,屋瓦都是用亲手踩实的泥土烧制而成,历时三年才完成。原先老两口居住的老房子已于去年坍塌,为此,老母亲还特地进山察看过一次。

老屋的门被锁住了,刘明生没带钥匙,我们因而进不去看看老两口昔日的居住情景。土墙上有“危房”的标记,没修完的瓦片整整齐齐地放在木窗下面。房子左边还有蜂箱,里面养着蜜蜂,现在成了刘明生家的经济来源之一,他父母的爱情故事,成了他在中山古镇卖蜂蜜时的天然宣传。院落附近的蔷薇大多遭人连根铲除,仅存稀疏几株,深藏于荒草之中,加之尚未绽放,几乎难以察觉。宅邸前横亘一根仿佛源自山下的线绳,据称是老两口事迹披露后,当局出资架设的专用线路,但通电之日尚短,刘国江便与世长辞,因此在相当长的岁月里,他们始终依靠烛火来照亮居所。

1950年代刚开始上山的时候,刘国江和徐朝清没有建造住处,选择住在附近的一个山洞中,在“小二”的引导下,我们发现了那个洞穴,从洞顶有数道细小的泉水滴落。“小二”对老夫妇的情况了如指掌,它能准确找到通往爱情天梯的路径,山顶的房屋,还有那个山洞。我曾经猜想它是二老饲养的动物,直到刘国江老人离世之后,我才明白它是老人去世后继续喂养的。先前山底跟山岭上分别饲养了一条狗,后来在刘老头去世那阵子,它们被他人捉去宰了吃掉。洞口外还留着当年建造的土灶,可惜住的人都搬走了洞穴也空了,这灶台早就冷却了。

刘明生说,山上的一切几乎和父母亲生活时的样子一样,但我只能通过电视画面和想象,在脑海中重建起老两口男耕女织、自由自在的“原始”生活场景。回想他们最后一次并肩站在山坡之巅欣赏日升月落;回想他们齐声歌唱《十七望郎》时脸上洋溢的幸福;回想刘国江从山底返回后,两人同用一盆清水和一方手巾清洗面容的温馨;回想他牵着她下山途中,体贴地在她背后放置一块干布以抵御风寒……

等待只为重逢

大约傍晚六点钟,我们沿着来时的路回到刘明生家里,那时候,那位老太太正坐在沙发上休息。我拽着她问有无其他未了的心愿,她似乎不懂“心愿”的意思,三儿子便替她表达,也说了自己的心愿,他盼望爱情天梯从热门话题变成普通消息后,还有人愿意与他相伴,一起守护爱情天梯和山顶老屋的完好,让那些坚信人间有真情的众人共同捍卫“爱情天梯”这一文化符号。那位老妇人向我透露,她近来经常感到头部不适,同时心脏功能也欠佳,当我询问她为何不去看医生时,她表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之身了,我从她说话时的目光里,察觉到了一种“期盼”:如果说过去在山巅的期盼是一种守护,那么此刻的期盼便是为了百年之后与伴侣再度相见。我们即将离开之际,那位老妇人执意从沙发上升起,要将我们送到门口,我们渐渐远去,她仍坐在门口的木凳上,不时朝我们挥手道别。

刘明生领我们走进无法通行的柳杉林,最终抵达刘国江的安息之地。刘国江生前曾表示,不论谁先离世,都将安葬在象征爱情的阶梯终点,另一方则与三子同住,等百年后再一同前往祭拜。但他在生命终结前又有了新决定:为了后人祭奠时更便利且安全,便将长眠之所选在了离家不远的柳杉树林。征得老妇人的许可,我们帮她呈上了鲜红的蔷薇。我看到,坟冢前摆着两个空白的米酒瓶,料想是后来探望的人遗落的。通过刘明生所说的,了解到他父亲生前酒量颇大。由此我揣度,老妇人体内本不沾酒,喝的习性都是先前陪老伴浅酌慢慢培养的。

那个时期,他们栖居在峰顶,他饮酒时她伴随左右;此刻,她在山底独自饮酒,酒杯与虚空相撞,均发出令人心碎的声响。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118-088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118-088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