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西兰等地的班氏后裔以及中国各地的族人,共计120余人,5月2日前往陕西省扶风县班固墓与班氏故乡进行祭拜和寻根活动,同时为当地班家谷的“班氏故里”石碑举行了揭幕仪式。
班固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史学家与文学家,他编写的《汉书》是中国最早采用纪传体形式编写的断代史著作。班家世代名人辈出,包括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等历史名人。根据文献资料,班氏家族的祖籍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南,当地人称此地为兰台,也称作班家谷。
上午八点半,班固墓前举行祭拜活动,场面庄重而肃静。来自世界各地的班氏子孙遵循古老规矩,点燃香烛,供奉祭品,深深鞠躬,缅怀祖先,回顾过往。
祭奠先人的活动告一段落,一百二十多位班氏族人前往故乡班家谷追本溯源。他们探访了先祖留下的旧居遗址,并瞻仰了在此地建立的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班固书院。众人一同为“班氏发源地”石碑举行了揭幕仪式。
踏上祖辈生活过的故土,内心感到十分振奋。现年六十三岁的班庆凯是班氏后人,他特意从新西兰远道而来,目的是为了参加这次追思祖先的活动,借此机会抒发心中的敬畏之感。
在寻根活动期间,由“班固书院”常务副院长袁银波负责展示,呈现了当代知名书法家兼文化学者张珂等人向该院捐献的若干幅字画。
张珂这位知名文化研究者指出,家族谱系蕴含着血缘传承,寄托了中华子民集体意识。追思先祖探寻根本,属于中国世代相传的礼仪,同时也是全球华人的情感联结。
袁银波指出,设立“班固书院”在班固故乡,是源于当地居民对班固先祖的敬重之情。此举对于探究班氏历史,传播班氏文化有正面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