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墓现状 记者 侯智 摄
西汉时期班固和司马迁享有同等声誉。这两位陕西籍历史学家去世后的境遇却判若云泥。司马迁的陵墓宏伟气派,班固的墓穴仅存一堆黄土。前些日子,班固墓举行了立碑典礼,依靠官方统筹加社会力量投入的修缮方案,使班固墓有望在两三年内重获明朝清朝时的建制。
现状 墓冢只剩一个黄土包
昨天,记者来到班固故乡宝鸡市扶风县太白乡浪店村,发现了他的墓园。周围三面环绕着玉米田,另一面紧邻104省道。在四方的空隙地带,堆起一座破败的黄土堆。要不是墓园前方立着“班固墓”的石碑,恐怕无人会认出这里安葬着与司马迁并驾齐驱的历史学家班固。
根据附近居民反映,那个坟墓在2011年和2012年都垫高了。垫高之前,坟墓的高度还没有一个人的身体那么高。现在班固墓地的占地面积大约是二十平方米。班固所著的《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一样有名,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坟墓怎么会这么简陋?
据了解,历代班固的安息之地都拥有相当大的班氏家族陵寝。根据明清时期的《扶风县志》所载,班固墓的周边设有围墙,墓园之中摆放着石羊、华表、供案等石雕。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座墓园依然保持着较为宏大的景象。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确立为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然而,在三年困难时期,这里遭遇了破坏。“此地被开垦为农田,后来划归生产队管理,一直耕种到了墓冢的边缘。扶风县文化旅游局文物科科长马林怀表明,传说石羊、石马曾因当时建设缺少石灰,被移走用于砸制石灰。因此,墓园的围墙被拆除了,园内的华表、石羊、供案也消失了,墓冢缩小成了一个微小的黄土堆。到了1982年,省政府发文再次明确了班固墓的保护范围,将墓冢向外扩展了30米。班固墓在2007年前后曾出现盗洞,并且已被回填。历史上是否被盗还无法验证。
展望 规划通过就可启动保护工程
扶风是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众多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马怀林向笔者说明,资金短缺长期制约着班固墓的修缮工作。陕西省作为文物大省,众多保护单位都在排队等候修复,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这种由官方统筹并联合社会资源投入的建设方式,也许能破解这一难题。从班固墓出发,乘汽车行驶一个小时,便可抵达苏武墓园。该陵园面积广阔,气势恢宏,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围栏、开阔场地、纪念场馆以及祭拜设施。如此宏伟的规模,得益于海内外社会力量的支持,整个园区是在2009年落成的。现阶段,这里作为国家层面的爱国思想宣传场所,对所有公众免费提供参观服务。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等五家机构前日举办了班固专题论坛,邀请了国内二十余名史学研究者,共同商议班固墓的当前状况及《汉书》的深层探索。此外,在班固墓所在地,举行了修复该墓葬的启动并举行了揭幕活动。
据消息,省文物部门可能很快会派考古专家前往考察,依据考察情况制定保护方案,方案一旦获批便可着手实施保护项目。从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方面了解,计划在2015年将班固墓修复到明清时代的原貌。最终目标是建成一个以班固墓为核心,同时涵盖其周边马援墓、苏武墓、班昭墓等在内的关中汉文化参观区域。记者 陈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