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见棺材坟墓悬棺等
梦见棺材、坟墓,或者是悬棺等,
这是一个吉祥的梦境,同时也是一个预示着转变的梦。它暗示着未来或许能够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荣誉,财富也会变得充裕;或者它反映了你在事业、日常、感情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已经成功战胜了挑战,摆脱了困境,迎来了好运,进入了顺境。
经过研究,远古时代,梦见棺椁、墓穴、悬棺等景象,与死亡相关的梦境一样,都属于特定征兆,它代表获得释放,意味着摆脱苦难,如同仙鹤飞升,凤凰经历烈火获得新生。
二、悬棺的产生
这一节不涉及梦境解析,而是探讨悬棺形成的缘由,毕竟这属于全球性的未解之谜。
我国长江三峡、龙虎山、武夷山区域,以及恩施一带,人们去世后会将逝者的棺木安放在高耸的山洞之中,这种习俗称作悬棺。
那么,这些棺材又是怎么放到悬崖峭壁的洞穴里面的呢?
(一)错误的认知
不同国籍的学者和研究者对此持有不同见解,分歧十分显著,不过普遍看法依旧是:棺木系通过绳索、木桩以及滑轮装置被提升至洞口处。经过作者的深入调查,他认定这种普遍认知存在严重偏差。
山洞上方的山顶地势极为险要,坡度极大,山势高耸,没有可供行走的道路,无法进行攀登,而且笨重的木制起重设备,例如滑轮吊车,根本无法运送到那里去!例如巫山最高的巴雾峡悬棺,其高度达到了450米,而从悬棺处向上,还有数百米的垂直距离才能抵达山顶。在古代没有直升机的时代,想要把这样的大型木制起重设备运送到连走路都不可能的山顶上,这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根据文献记载,这些洞穴中的棺木,多数拥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岁月,其中最古老的已经超过三千五百年了。那个时期的物质条件极为匮乏,根本无法建造用于安葬的巨型起重设备;此外,相关典籍也从未提及当地居民曾广泛采用木制支架和绳索系统来搬运棺材入洞下葬。因此,这种说法完全是凭空捏造的。
史实表明,悬棺中既有普通百姓的,也有富裕阶层的,但多数属于经济拮据的水上居民,他们根本无力购置那些大型木质支架和滑轮设备,也缺乏人力来组织吊装和运输棺木等作业。更关键的是,至今未发现任何与悬棺位置相对应的山顶存在用于支撑滑轮的遗迹或遗物。因此,断言悬棺是通过吊车安装到山洞中的观点站不住脚。
(二)悬棺产生的历史真相
我们经过研究得出的看法是:悬棺实际上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河上居民使用的葬式,他们根据水位高低,把棺材直接放入离水面船身不远处的山洞之中。
有明确证据表明,那些从来就没有水源或河流流经的峡谷、山区以及深山老林地带,基本上见不到悬挂棺木的遗迹,更谈不上存在大规模的悬棺安葬习俗。
目前考察到的所有悬挂棺木的地点下方,基本上都紧邻着江河,具备通航条件;尽管部分地点的悬棺底下如今变成了荒芜的沟壑或是枯竭的小溪,但根据历史资料推断,这些地方过去都曾有河流流淌,并且能够供船只或木筏航行。
确凿证据二:悬棺的安放位置依据山洞的深浅,而山洞的深浅又受江河水位的涨落影响。当水位处于低点或正常水平时,居住在水上的居民会把棺材放置在略高于水面船只的洞穴之中。水情上涨了,水位随之攀升,船只也随之抬升,水上居民便轻而易举地把棺木安放在略高于船顶的山洞之中;水势退去之后,河海改道,这片区域便显现出许多看似异常高耸的悬棺,由此形成了当代人的误解,让他们以为这样的高悬棺唯有从山顶上悬挂下来,否则便无法进入那个洞穴。
权威人士表明,长江三峡某些悬棺的安放高度,同古代大水淹没的界限,两者完全相符,由此可见,以水上居民的身份,他们是按照水位深浅来安放棺材的。
确凿证据有三:水上居民离世后,为何不采用土葬方式呢?主要因为长江等河流沿岸地区,多数是高山环绕,地势险峻,全是岩石覆盖,若要实行土葬,必须远赴他处登岸,再肩扛棺木,寻觅或购置安葬之地,过程极为不便,既耗费体力又开支巨大;部分码头更严禁遗体与棺木进入村落,以免招致不祥之兆与灾祸降临。水上居民把逝者的灵柩放置在水边的岩洞中,这样做既便利,又省心、省力、省财,并且能够防风防雨,有利于长久保存;当船只来来往往时,人们还能时常在此祭拜叩首,表达思念之情。
确实有证据表明,倘若当地水域中没有洞穴,或者洞穴位置过高,又或洞穴被水淹没,居住在水面上的居民就会在略高于船只的悬崖上开凿孔洞,然后钉入木柱,把棺材放置在木柱上面。这种情况更加证实了,悬挂的棺材并非是通过绳索从山顶直接吊下来的,毕竟即便是再粗心大意的人,也不会采用无法解决实际困难的方法,来处理一个本可以轻易处理的问题。
这种悬挂式棺椁的成因,可以视为历史的真实情况;而其他零星的理由,并不是这种特殊葬式形成的广泛准则。
本人所编撰的《梦的探析》一书(编者杨传茂),在国内已经正式刊行,并获取了国家版权认证;《梦的审视与探求》这一著作,也在美国分别推出了英文版和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