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老先生是一位英雄,他的一生是中国精神、中国梦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和他的同时代人创造了世界奇迹,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他的逝世是中国登山界和体育界的重大损失。”
——中国登山队领队、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
“当时装备和条件非常艰苦,他能在那样的条件下登顶,需要很强的意志力,这是常人无法承受的。曲先生是我们所有登山者的榜样。”——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刘锋
如今,珠峰已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每年都有无数登山爱好者竞相登顶。但在50多年前,这里还是人们不敢攀登的生命禁区。1960年,四川省云阳县人屈银华与王富洲、工布等人一起,帮助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2016年9月19日,屈银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昨日,屈银华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大厅举行,无数亲朋好友前来送别自己心中的这位登山英雄。
“屈银华先生是一位英雄,他的一生是中国精神、中国梦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和同时代登山界的同仁们创造了世界奇迹,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他的一生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一生。他的离去,是中国登山界和体育界的重大损失。”中国登山队队长、国家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昨天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屈银华先生的敬意。
四川登山传奇人物曲银华
志愿者
从伐木营地到登山队
中国登山队正式成立于1958年,此前隶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被称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1956年,中国登山队登顶慕士塔格峰,1957年登顶贡嘎山。直到1958年,才正式归属国家体委。也是在这一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从各个工业系统选拔人员加入登山队。当时,23岁的四川云阳县小伙子屈银华还在家乡伐木场工作,但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与从小就向往山巅的人不同,最初报名参加登山队的屈银华,其实只是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看看首都。但当时伐木场也需要工人,厂领导一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屈银华的坚持要求,领导最终还是同意他加入登山队。屈银华从四川抵达北京,在前门火车站下车,直奔天安门,随后前往香山训练基地报到。
加入登山队之前,屈银华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在队里,他和队友们要接受体能训练、登山技术训练、山地知识学习,此外还要学习保护、碎石坡行走等基本技术。后来,登山队部分队员于当年8月赴前苏联,接受冰雪技术、冰上行走、山地保护等训练。在这里,屈银华从一名伐木场工人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登山队员。
意外的峰会
失去了十个脚趾
1960年,中国登山队准备挑战珠穆朗玛峰。对于装备简陋、经验不足的他们来说,这样的挑战是一场生命威胁。作为登山队的一员,屈银华原本只是运输队领队,但他最终随队成功登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但与此同时,他也付出了失去10根脚趾的沉重代价。
6年前,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登山英雄齐聚一堂,召开“登山精神”座谈会。据他们回忆,从8500米营地向上突击没多久,突击队长徐静就晕倒了。王富洲接过重任,带领屈银华、贡布、刘连满继续向“第二台阶”前进,外国登山者称之为“连鸟都飞不上去的地方”。
在攀爬一处6米高、近乎垂直的悬崖时,队友刘连满多次失败。刘连满便对屈银华说:“我扶你上去吧!”但屈银华穿着厚厚的登山鞋,根本无法踩在光秃秃的岩石上。更糟糕的是,鞋子上的钉子扎进了刘连满的肩膀,疼痛难忍。“脱掉你的鞋!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爬上去!”屈银华生前回忆道。
当他们到达海拔约8800米时,他们的氧气已经几乎用完了。由于过度疲劳,每个人的氧气瓶里氧气太少甚至没有,再多呼吸也没用,所以他们干脆就不呼吸了。在这样的海拔,他们要与严寒和复杂险恶的地形作斗争,仅靠空气中微弱的氧气含量来维持生命活动。在这危急关头,他们要经受生死考验。他们开始了人类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艰难旅程。他们共同的信念是:“只向前,不后退!”
最后一段路程,他们已经没有力气了,只能一路爬着走。三人向主峰前进时,工布在前面,王富洲和屈银华在后面。快到顶时,发现一座小山峰,工布爬上去,以为已经登顶。王富洲爬上去后,他们看见附近还有一座山峰,便继续前进,主峰就在他们爬过的岩堆西边。这一段路他们就爬完了。北京时间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和工布三人登顶珠峰。由于爬第二级台阶花了三个小时,屈银华的双脚长期暴露在严寒中。回到大本营后,屈银华的双脚被严重冻伤,爬完之后,十个脚趾不得不截掉。
屈银华的脚上一直缠着厚厚的纱布。
虽然晚年遭受脚伤,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登山事业
失去十根脚趾后,曾经穿43码鞋的屈银华曾戏称自己是“小脚老太太”。他的双脚总是裹着厚厚的纱布,“前面的都冻掉了,只剩下三分之二”。屈银华家的小院里曾停着一辆残疾摩托车,屈先生出远门就靠这辆摩托车,但他仍坚持用双脚走路。除了失去十根脚趾,下山时屈银华的右手食指也被冻掉了。登山前,屈银华的体重是154公斤,回到拉萨时只有102公斤,足足重了52公斤。登顶珠峰后,屈银华先到新疆打工,后回到北京。晚年被脚伤折磨,但他说从不后悔。
成都商报记者昨天电话采访了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刘峰。由于工作关系,他和屈银华有过多次交集。据刘峰介绍,改革开放后,屈银华加入了一家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担任副总裁。这家公司主营业务是接待外国游客来华进行体育旅游,登山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批登顶珠峰北坡的登山者之一,这些外国游客非常敬佩屈银华。退休后,屈银华一直生活在北京,很少回家乡,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登山事业。刘峰非常敬佩屈银华,“那个年代,装备、条件都很艰苦,他能在那样的条件下完成登顶壮举,需要坚强的意志,这是正常人无法承受的。屈先生是我们所有登山者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