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自古以来就是一桩不光彩的买卖,在今天更是法律所不容,但这一切都不能完全阻止这桩不光彩买卖的“传承”。2011年6月,我省凤翔县秦始皇六号墓遭盗墓,盗墓者用炸药炸出一个深19米的大洞,被称作“皇肠提仇”的棺材露了出来。
秦墓6号被盗案发生后,宝鸡市、凤翔县文物执法部门加强了永城地区露天文物的夜间巡查力度。陕西省公安厅、公安部已将其列为督办案件,陕西省文物局也将其列为重点案件。“现场留下的信息很少,涉案文物也没出现,真是大海捞针。”专案组决定进行地毯式排查,密集排查500余人,调取案发现场附近近一年的安防视频资料。
经过数月的努力,2011年10月,专案组抓获了以姜涛为首的9名犯罪嫌疑人,公安部督办的“六四”秦始皇六号墓盗掘案告破。9名犯罪嫌疑人为了“发财”,绞尽脑汁想要从这座千年古墓中捞到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但他们的贪婪和违法行为换来的却是一副冰冷的手铐。
墓葬结构是经过多次现场勘察后用电脑绘制的
蒋涛,46岁,宝鸡人,是秦6号墓发掘的发起人。1995年,他因贩卖毒品被判刑3年,刑满释放后,没有正当工作,靠父母的退休金生活,是个不折不扣的“寄生虫”。这些年,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个个事业有成,蒋涛的忧郁感与日俱增。
人们只知道西安以东有一座巍峨的秦始皇陵,却不知道西安以西的宝鸡也有数十座秦始皇陵。秦王历来喜欢奢华的丧葬。目前已发掘的秦一号墓,虽然发现盗墓洞247个,但墓内已清理出各类文物3500余件。在了解到先秦文物年代早、规格高、价值大,被盗后能一夜暴富后,梦想发财的姜涛开始了解古墓和文物。
2010年春天,江涛走在宝鸡街头,这时,对面走了过来一个面熟的男人,这个男人叫徐胜利,是他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两人的偶遇,成了他们日后犯罪之路的开始。聊了一会儿天,两人开始思考发财的办法。江涛连连夸耀,这些年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也积累了不少知识,尤其是对文物古迹的了解,也知道不少做文物生意的经济效益。“我缺钱,没钱做不了文物生意,但直接挖坟,成本不大,赚钱多……”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
“正月十三那天,我进去参观,主要看沙盘模型和上面的比例尺,这些我都记得清清楚楚。”2010年春节刚过,姜涛从宝鸡市坐车来到凤翔县宝鸡先秦陵博物馆参观。他用手机拍下了展出的一号墓的剖面图,“主要看清楚结构和中心点。”回家后,姜涛记下信息,把图片存到电脑里,然后开始研究。在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后,他多次到宝鸡先秦陵博物馆东侧的秦公六号墓周围勘察,记录了大量数据并进行计算,最终在电脑上勾勒出秦公六号墓结构的想象图。
事后警方调查证实,姜涛在野外足迹测量百米误差在50厘米,而根据姜涛构造想象图上的数据,墓穴上边缘距离地面19.8米,而团伙作案时,这个距离最终被确认为19.6米,墓穴中心的定位几乎没有偏差。
隧道被炸至“黄肠梯畴”
掌握了秦公六号墓的详细信息后,姜涛不敢轻举妄动。秋天,姜涛在路上经朋友帮助认识了一位“高手”——来自河南单县的张友廷。此人是盗墓高手,有一支盗墓队伍,有挖洞的、装炸药的、装雷管的,分工协作,毫不马虎。张友廷还有一个同伙,来自浙江台州的叶子孝,专门提供资金“做生意”,以获取高额回报。张友廷和叶子孝的强强联手,让姜涛感觉到,干大事、发大财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2011年3月,张友廷与“左右手”任新忠、任建春、南春波、曹双栋租了一辆面包车,从河南陕县出发,一路赶往宝鸡。短暂休息后,他们又赶往凤翔县城南的秦陵公园。在夜色的掩护下,姜涛指挥几名探险者连续大面积探险,终于找到了6号墓的墓室。这次发掘秦公墓,也是一次“长途跋涉”。张友廷对于手下在远离家乡的宝鸡凤翔工作,并不太有信心,亲自出马装填炸药、埋好雷管。一声闷响后,直径10厘米的探险洞没有变成盗窃洞,而是一个小洞。“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几人迅速收拾工具,匆匆撤离。
张友廷回到单县后不甘放弃,两个月后,2011年5月,张友廷租车带着叶子孝和手下南春波、南春雨等人从单县出发。南春雨负责放哨,张友廷和南春波则负责钻孔。这一次工作做得更扎实,勘探孔深19米,直达墓棺。填满炸药后,成功引爆一次。爆炸之后,墓室里充满了有毒气体,人们必须等到有毒气体散去才能下去。为了在当地留下尽可能少的线索,张友廷带领人撤回了单县。
休息几天后,张友廷在三门峡租车公司租了一辆面包车,带领任新忠、南春波、南春雨、张念池等人来到宝鸡。5月28日至5月30日,他们连续三个晚上用大洛阳铲对深近20米的古墓进行扩修,张念池则操作汽油链锯对墓内木质构件进行切割。在勉强毁掉一根黄肠之后,守在墓室的同伙突然发现两人靠近,便赶紧和同伙一起跑向他驾驶的面包车。第二天,又有人靠近麦田,麦收在即,9名嫌疑人担心事情败露。
“发财”却遭冰冷手铐
2011年6月4日上午9时左右,宝鸡先秦陵博物馆文保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在保护区内巡逻。随着巡逻的深入,在一片尚未收割的麦田里发现散落的烟头、电线、卫生纸、木条等,引起了文保工作人员的警惕。文保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后,发现一个盗洞,深不见底!盗洞周围堆放的白色灰泥表明盗洞已深达墓室。这一发现让文保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盗洞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城遗址秦公六号陵内。
公安、文物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勘察。现场,盗洞周围堆放着大量黄土和白灰泥,文物部门判断,地面上残留的长短不一的木条便是棺木。公安人员判断,这个直径约0.4米,深19.6米的盗洞是盗墓者使用炸药爆破挤压土体形成的,洞口附近发现的电线可能是雷管引线。为确定是否有文物被盗,在安全绳的保护下,现场人员冒险进入盗洞,发现盗洞已到达主墓室顶部的棺木,棺木虽然被砍断,但并未穿透,墓内文物得以保存。
秦墓6号被盗案发生后,宝鸡市、凤翔县文物执法部门加强了永城地区露天文物的夜间巡查力度。陕西省公安厅、公安部已将其列为督办案件,陕西省文物局也将其列为重点案件。“现场留下的信息很少,涉案文物也没有出现,真是大海捞针。”专案组决定进行地毯式排查,重点排查有过文物经验或有犯罪前科的人。“凤翔县、宝鸡市所有与文物案件有关的重点人员都被查了,连参与发掘秦墓1号的工人都被查了。” 专案组民警介绍,专案组已精排查500余人,调取了案发现场附近多处公安视频近一年的资料。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专案组终于从海量信息中梳理出几条关键线索。经过多次研究,得出内外部勾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该案的主要作案形式。外省盗墓犯罪嫌疑人与本地人相勾结,提供人、钱、技术、物品的人组成了一条非法的地下“产业链”。9月中旬,案件有了重大突破,锁定了居住在河南省单县的6名犯罪嫌疑人。经过秘密侦查,10月12日晚,在河南省三门峡警方的协助下,专案组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张友婷、任新忠、南春雨。随后,专案组又抓获了姜涛等犯罪嫌疑人。至此,公安部督办的“六·四”盗掘秦公六号墓案告破。 最初手握“巨款”的9名犯罪嫌疑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得到千年帝王墓中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但贪婪的私心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却是一副冰冷的手铐。
盗墓者或将免于死刑,或将引发更多犯罪
“秦王陵墓历来气势宏伟,此次发掘的秦公一号墓采用当时只有周代帝王陵墓才能使用的‘黄肠题丑’,墓内虽然发现盗洞247个,但墓内仍然清理出各类文物3500余件,墓内发现活埋人员186人。”考古资料显示,秦公六号陵位于凤翔县南智慧村,面积约平方米。据文物专家介绍,秦公六号墓虽然没有发掘,但人祭数量、文物丰富程度应该也十分惊人。墓葬距地面约25米,上面是近20米厚的黄土层,墓葬主体建筑位于黄土层之下。 这座秦墓从外到内共四部分,由黄漆泥层、防腐炭层、主副棺两层组成。盗墓者先用洛阳铲挖出一个3米深的坑,然后用炸药炸开下面的黄土层和黄漆泥层。加固后,盗墓者再次入洞,用炸药炸开第三层副棺,也就是帝陵中包裹棺材用的“黄肠提绸”。事发后洞外的棺材残片也证明了这一点。
凤翔县古称“雍城”,是秦始皇祖先修建的都城之一,从秦德公到秦献公,19代秦国君王在此建都,长达294年。秦陵是1976年村民发现夯土层后,被文物部门发现的。陵区南北宽3公里,东西长12公里。但在几十平方公里、地形复杂的保护区,文保工作基本靠十几个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十几个乡村文保员徒步巡逻,以预防为主。事发后,相关部门加大了巡逻力量和巡查频次,但作为一级风险单位,这样的人力防御力量还是极其薄弱。
“如今秦陵被盗,说明盗墓贼已经十分猖獗,加大打击力度刻不容缓。但2011年5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取消了盗墓罪的死刑。”文物保护专家担心,中国古代艺术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价格不断上涨,国内文物“收藏热”、“投资热”不断升温。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盗贼纷纷瞄准国家级文物古墓进行盗窃,皇家陵墓成为盗墓贼的主要目标。废除死刑后,盗墓、盗窃、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