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公益殡葬设施要“建好”“管好”“用好” ——市民政局全面推进殡葬改革纵深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8 20 浏览: 31

殡葬改革是一件惠及人民、惠及民生的实事。

“绝不让群众在丧葬上多花一分钱,绝不让群众因丧葬而致贫、返贫。”2017年5月,一场始于沂水、辐射全市的惠民殡葬改革拉开帷幕,在全国开创了先河。近年来,我市惠民殡葬改革行稳致远,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相继出台。“临沂模式”“沂水经验”在全省推广,扬名全国。全国首部反映殡葬改革的方言剧《樱桃山》在北京上演,引起强烈反响。

如今,殡葬改革迈出新步伐。作为职能部门,市民政局持续推动沂蒙惠民殡葬改革纵深发展,将骨灰安葬由“土葬”改为“堂葬”,大力推行树葬、花葬等生态葬礼,着力推进殡葬改革制度化,确保公益墓地不仅建得好,而且管得好、用得好。

生态殡葬树是新潮流。墓地就是公园。

深春时节,阳光暖暖,春风和煦。位于河东区相公街道的李林墓园内,柏树苍翠,茉莉花盛开。

在果树下修建墓园,既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也完整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这是河东区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森林公益墓园”的一条新路径。更为可贵的是,这些森林墓园在修建过程中,没有使用混凝土,全部采用“透水材料”,是名副其实的“海绵式”墓园,真正实现了“墓园就是公园,陵园就是花园”的效果。

事实上,绿色生态已成为各县区殡葬改革的新亮点。

兰山区义堂镇玉都园墓园墓间小路铺上草坪,生态葬区内种满鲜花,真正做到了草坪满园、鲜花满园;平邑县创新森林墓园建设模式,墓园建在果园、树林里,地上栽种果树,树下建墓,已建成森林墓园7座……

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园式公共墓地573座、坟墓49.6万座。

“全市在规划墓地时,都坚持公园式建设的理念。”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葬一直得到提倡,未来将成为葬葬的主要形式,真正达到“低头不见坟墓,抬头见花如锦”的效果。

安葬方式更加灵活,骨灰不再安放在堂屋,而是埋在地下。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祭拜逝者的人越来越多。在平邑县平邑镇俊洞社区,村民祭拜逝者亲人都会去一个地方——骨灰龛。“村里坟墓都没了,骨灰整理好后都搬到骨灰龛去了。”俊洞社区负责人说,现在村里没有坟墓,也没有墓碑。

公益性公墓管理_公益性公墓管理方案_公益性公墓经营管理方案

为什么要建骨灰龛?俊东社区负责人说,一是村里80亩林地已经容不下更多的坟墓,二是高昂的丧葬费用给村民带来很大压力。因此,村委会决定在村边的3亩荒地上修建一座公用骨灰龛,用于存放骨灰盒。

平邑县军东社区骨灰龛是我市殡葬改革以来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第一座骨灰龛。

“骨灰龛不仅能节省土地资源,还能减少丧葬费用,减轻村民负担。”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农村殡葬中推广公益性骨灰龛,一个村每年可节省土地100多平方米,村民可节省一半以上的丧葬费用。

骨灰龛建设也在全市殡葬改革中得到推进,平邑县已建成一批骨灰龛,莒南等县区也将骨灰龛建设作为灵活安葬方式。公益性骨灰龛建设,使骨灰安葬由“地埋”改为“室埋”,既节省了土地,又减轻了村民负担。农村传统的祭祀习俗也正在向“文明祭祀、低碳祭祀”转变。

殡葬制度化改革让墓地管理运营更加规范

葬礼、安葬、追悼会要怎么办?看一看小册子就知道了。在沂水县,有一本专门的丧葬小册子——《沂水县文明丧葬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公益性公墓管理_公益性公墓管理方案_公益性公墓经营管理方案

《条例》立足殡葬改革实际,对殡葬、安葬、祭祀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规范,细化“免费殡葬”政策适用范围,介绍县乡村三级红白理事会的职责职责及其产生程序,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殡葬流程和“追悼会”流程。《条例》的发布实施,使沂水县殡葬改革上升到制度化、程序化的水平。

为有效利用公益性公墓,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莒南县以乡镇、街道民政所为依托,成立了公墓管理处,建立了公墓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专职服务人员,为群众提供殡葬、扫墓服务;在村(社区)一级,成立殡葬服务队,配合村干部、红白会召开“追悼会”,号召办简丧,以公墓安葬为重点,形成了各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新逝者全部落户公益性公墓,实现殡葬改革全覆盖。

公益墓地是我市推进殡葬制度亲民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基础环节。“这是解决群众‘安乐死’的根本问题,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我市各县区依托民政部门,先后成立了公墓管理机构,出台了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确保公益性公墓管理工作做到人到位、钱到位、规到位。建立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明确乡镇管理运营主体责任,配备管理维护人员,完善服务档案,推进公墓管理运营常态化、长效化、标准化,引导新逝者全部安葬在公墓,确保公墓建得起、用得上。

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共公墓863座、坟墓92.7万座;简易葬礼率达到90%以上,每场葬礼费用由过去的3万元左右下降到几千元。群众对改俗满意度评价由全省第15位上升到第1位,并长期保持在第一梯队。经测算,殡葬改革实施为全市人民节省开支近40亿元,节约土地8000余亩。

破旧规矩,革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墓地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对墓地进行升级改造,达到“墓地就是公园、陵墓就是花园”的效果;建立墓地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对散坟进行搬迁;推广沂水县“追悼会”和婚俗改革经验,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充分发挥红白会作用,引导群众进墓安葬,使我市殡葬改革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真正实现逝者安息、生者减负、移风易俗的团结统一,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贡献民政力量。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