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1880—1930),字祖庵、祖安,号无为、契斋,湖南茶陵人。1904年当选为清朝二百年来第一位湖南省人民代表。1907年积极提倡立宪。1912年加入国民党。
他出身于高官家庭,父亲谭钟麟历任陕西巡抚、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江南巡抚、兵部侍郎、浙江巡抚。谭钟麟出身名门,交游广泛,与谭嗣同、陈三立并称为“湘中三少”。1930年谭钟麟逝世后,蒋介石将其安葬于中山陵旁,以国葬形式安葬,很少有人能有如此殊荣。
谭延闿的书法非常明显地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年轻时他的书法就得到翁同龢的称赞:“三子才华横溢,字迹遒劲,举鼎如飞。”孙中山逝世后,他亲笔写下《立国纲纪》和南京中山陵的巨幅石刻“中国国民党在此葬总理孙中山”。据说他一生曾抄写《麻姑仙坛记》120遍。
他是个很孝顺的人,在民国高官中出类拔萃,总是为妃子生母的荣誉而奋斗,他也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妻子去世后,作为美食家,他坚持吃素一百天,再也没有改嫁,孤独地度过了晚年。他把为亡妻所写的诗词结集成书,足以证明他对妻子的真挚感情。以下是节选。玉笛知来生无处容身,锦筝当时只伤自己。痛忆今生所遇,冷雨隔窗送浪花。
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至今还有祖庵鱼翅、祖庵豆腐等湘菜名菜。曾专职给谭氏当厨的名厨曹修臣,谭氏去世时,曾让人为他写了一副悼词,十分贴切:月亭退隐怀古事,少爷来了,我也一起尝了甜头苦头。治国与做菜,本不是两码事,少爷走了,谁知道鼎心如何调和?
谭泽楷(1889—1947),字祖桐,号平斋,淡泊仕途,以卖字为生,书法比其兄雄浑有力,善楷书、旗书。
谭泽楷的书法价格低廉,求其字者甚众。但他从不开出高价,即使有人求其字,他也不会要价过高。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匾额、上海、香港《文汇报》名称等,均出自其手笔,成为近代流传最广的书法作品之一。
谭泽楷也学过颜氏的书法,书风与兄长不相上下。谭泽楷每逢有人向他索要书法,总是推给弟弟:“我的书法不如我五叔的,他现在在上海卖书法,你去上海请他给你写吧。”谭泽楷一生都是平民,从不依赖兄长的名气,这一点实属难得。
谭氏兄弟的颜体楷书风格自然朴实,既有端庄雄健的阳刚之气,又有内敛内敛的文风,是对董其昌以来书风美化的有力纠偏,对民国书风的提振可谓是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