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浏河公墓官网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河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埋葬与救赎

发布时间:2024-07-26 09 浏览: 49

民间下葬_下葬风俗_下葬的风俗有哪些讲究

埋葬与救赎

按照旧规矩,下葬的时间也很有讲究,棺材必须在太阳落山时入葬。棺材入葬时,由“八仙”拉着棕绳缓缓下放,待稳定后,亲属要抓土抛在棺材上,这叫“添土”。棺材下放后,要先盖上一层薄土,再把从墓中扫下来的土洒在上面,之后再放上一个碗,这叫“衣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搬坟时动作轻柔些,以免惊扰亡灵,带来不幸。

下葬前,死者的儿子会在墓穴中放置一个用五谷杂粮做成的粮仓,粮仓上面放上一块小饼,墓穴中放置一个陶罐,罐上放一盏大豆油灯,称为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穴中嵌上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古代富裕人家,会远离墓穴,射三支箭,然后立刻撤退,不敢靠近棺材,担心压制不住邪灵,会遭殃。棺材入墓时,要鸣炮,据说是送别死者去往阴间。

下葬之后,人们要洗手,有的甚至用酒来洗,这表示以后不会再有人死去,用来驱赶厄运。然后遗族要向鼓手和宾客道谢。之后要举行送别仪式,祭拜死者的灵魂。有的地方,送别之后,各亲属要一起吃饭,这叫“抢剩饭”。江浙一带还有喝“长寿汤”和吃“长寿豆”的习俗。也就是说,7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后,在出殡当天,遗族要准备一大桶肉骨汤,也就是“长寿汤”,一大锅煮黄豆,也就是“长寿豆”。送葬的人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取“添福添寿”之意。 有的地方还会把香甜糯糯的长寿豆分发给周围邻居的小朋友,据说吃了长寿豆以后就能长寿。

经过最初的哀悼、守灵、吊唁、送葬等仪式后,最后一步就是下葬。这个下葬仪式十分讲究,十分繁琐。抬棺的人叫“八仙”,挖棺材洞叫“挖洞”。挖洞前要举行开山仪式,孝子要焚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还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像。挖山时,一定要避开太岁方向,否则就是“挖在太岁头上”,死者家属会遭受灾祸。挖山时,要在要开墓的地方前后打入木桩,然后孝子要在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次。 然后八仙来挖坑,挖好之后,烧掉太岁的画像。这种墓穴是推入棺材的。墓底铺两根竹子或者去皮的光滑湿润的小杉树。安放的时候,把棺材顶在上面,用撬棍推进去。推进去之后,把底垫撤掉,最后铲些草把入口封严。

棺材上山后,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有的地方,孝顺的儿媳会在棺材前鞠躬,然后抓一把黄土,包在怀里,跑回家把黄土撒在猪圈、鸡舍、床底下。据说这样能得到亡灵的庇佑。如果儿媳多的话,会争当第一个吉祥,有的甚至脱掉鞋子,抄水路抄近路回家。撒完黄土,儿媳们就赶快到厨房吃几口饭,这叫“带宝”,是求吉祥。

人死之后安葬有什么要求?

经过最初的守丧、哀悼、守丧七天、送葬等仪式后,最后一步就是安葬。

抬棺的人叫“八仙”,为棺材挖洞叫“挖洞”。挖洞前要举行开山祭祀,孝子们焚香点烛,行开山仪式。有的地方还请来地仙,画上太岁像。挖山时,一定要避开太岁方向,否则就是“挖在太岁头上”,死者家属会遭受灾祸。挖山时,在要开墓的地方前后打上木桩,然后叫孝子们在木桩范围内用锄头挖三遍,再请八仙来挖洞,挖好之后,烧掉太岁的画像。这种墓穴就推入棺材了。 墓底铺两根竹子或去皮光滑湿润的小杉木,放入时将棺材上部垫在上面,再用撬棍推入,推入后再撤去底垫,最后铲上些草,将洞口封严。

棺材上山后,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有的地方,孝顺的儿媳们会在棺材前鞠躬,然后抓一把黄土,裹在怀里,跑回家把黄土撒在猪圈、鸡舍、床底下。据说这样能得到亡灵的庇佑。如果儿媳人数多,会争当第一个吉祥,有的甚至脱掉鞋子,抄水路抄近路回家。撒完黄土,儿媳们就赶紧跑到厨房吃几口饭,这叫“招财进宝”,求吉祥。

古时,祭祀坟墓是人们十分重视的事情。祭祀时,会杀一只公鸡,用它的血来祭祀。公鸡不会立刻死去,而是会在坟墓里不停地振翅。按照古话的说法,公鸡死去的墓穴部位,会给那部分的子孙带来兴旺。公鸡振翅落下的羽毛叫“凤翎”,要摘下来。死者儿子下葬前,会在墓穴里放一个用五谷做成的粮仓,粮仓上面放一块小饼子。墓穴里还会放一个陶罐,罐子上放一盏大豆油灯,这盏灯叫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穴里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古时,有钱人家要远离墓穴,射三箭,然后立即撤退。 他们不敢靠近棺材,怕压制不住恶灵,受苦受难,棺材入墓时还要鸣炮,说是送死者去阴间。

民间下葬_下葬风俗_下葬的风俗有哪些讲究

按照旧规矩,下葬的时间也很有讲究,棺材必须在太阳落山时入葬。棺材入葬时,由“八仙”拉着棕绳缓缓下放,待稳定后,亲属要抓土抛在棺材上,这叫“添土”。棺材下放后,要先盖上一层薄土,再把从墓中扫下来的土洒在上面,之后再放上一个碗,这叫“衣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搬坟时动作轻柔些,以免惊扰亡灵,带来不幸。

按照民间习俗,死者的灵魂随时都有可能逃出坟墓,跟随活人回家。因此,下葬者必须绕坟三圈,回家的路上严禁回头看。否则,在阴间看到死者灵魂的踪迹,对双方都不利。其实这也是一种减轻悲痛的措施,否则死者的亲属会一直回头看,不愿离开,很难劝说。

下葬之后,人们要洗手,有的甚至用酒来洗,这表示以后不会再有人死去,用来驱赶厄运。然后遗族要向鼓手和宾客道谢。之后要举行送别仪式,祭拜死者的灵魂。有的地方,送别之后,各亲属要一起吃饭,这叫“抢剩饭”。江浙一带还有喝“长寿汤”和吃“长寿豆”的习俗。也就是说,7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后,在出殡当天,遗族要准备一大桶肉骨汤,也就是“长寿汤”,一大锅煮黄豆,也就是“长寿豆”。送葬的人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取“添福添寿”之意。 有的地方还会把香甜糯糯的长寿豆分发给周围邻居的小朋友,据说吃了长寿豆以后就能长寿。

1:在病人临终前,到寺庙为他做点什么,请长期吃素的居士们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与病人互动,让他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愿他跟随他往生净土。

2:去世后应尽快到有严格规章制度的寺庙去办理葬礼、超度等佛事。

3:8小时后洗澡,24小时后可以举行葬礼,在此期间可以继续为他念南无阿弥陀佛。

4:吃素。否则,你的工作价值将大大降低。

5:家人不要哭泣过多。

6:如果家中有孝顺的人,可以在这期间为亡灵吃素食,念诵大悲咒,心经,往生咒。

祈愿他能在佛陀的慈悲加持下,早日离苦得乐,避免陷入轮回,重生为人。

阿弥陀佛。

潮汕丧葬习俗

潮汕丧葬习俗

潮汕丧葬习俗,众所周知,潮汕人非常重视丧葬仪式,也注重丧葬风水,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习俗,尤其是在丧葬方面,有很多的细节和要求。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潮汕丧葬习俗的相关知识。

潮汕丧葬习俗1

1. 油火

解放前,富裕人家的亲人临死前,都要举行一种巫术仪式,叫“叫油火”,又称“叫替身”,即叫人替自己去死。如果有人替身,垂死之人的生命就能被挽救回来。做法是:让巫婆用彩色桐油画出一个大花脸,模仿鬼的模样,赤裸上身,身穿五色裙子。法器是一个念过咒语的碗。碗里盛满油,点燃后由巫婆捧着。夜深人静时,呼啸着响彻大街小巷,犹如鬼火般阴森可怖。如果有人吓得大叫起来,巫婆立刻把手中的“油火”往墙上一扔,骂道:“啊,呸!”这样,“叫替身”就算成功了。 代替病人死去的人是夜里尖叫的人。

2. 搬家

老人快要去世时,要先将老人移到堂上,不许留在床上,俗称“搬床”。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人死在床上,死者在阴间要背上“床轭”。子孙后代不希望父母死后在阴间受苦,所以在估计父母快要去世时,就将他们扶到堂上。二是死者死在床上,灵魂就悬在床上,无法挽救。所以,老人去世后,其子女就在地上铺上席子,将老人的尸体放在席子上,头朝着门,脚伸向后墙。有的地方还把死者放在阴间的椅子上。 然后,死者的子孙们聚集在死者面前痛哭,这叫“围孝”或“哭丧”,哭丧时,男人只哭不喊,女人则按辈分给死者哭喊。

3.洗澡、换衣服

老人去世后,儿媳妇会用“仙草”(吉祥草)的香粉煮水,洗净死者的面部和身体,剪去头发,换上寿衣,这叫“穿仙衣”。寿衣大多是事先准备好的,视死者身份地位而定。尊贵者穿长袍官服,普通人一般穿长袍便服。无论寿衣数量多少,一般来说,男子穿双数长袍,女子穿单数礼服。都穿黑鞋白袜,手拿毛巾扇子。穿好之后,按古代礼仪,将尸体移至地上,盖上席子(盖棺被),红布在上,白布在下。 棺被盖在脸上,俗话说是为了让死者看上去虎虎生威,不至于吓坏活人。同时在死者脚下点一盏油灯,叫“脚尾灯”,有的地方把灯点在头后面,叫“头灯”。不管是点脚尾灯还是头灯,都寓意为死者照亮前路。另外,在灯旁还要放上一碗米饭,叫“饭饭”。此时亲属要穿上麻布衣服,背在身上。如果父亲去世,就露左臂,如果母亲去世,就露右臂。

4. 报告土地

民间下葬_下葬的风俗有哪些讲究_下葬风俗

潮汕丧葬习俗之一,是向土神报丧。村里长者提着白灯笼,带领死者身着丧服的男性子孙,到土神庙报丧。死者的长子手捧木盘,上面放着死者的生辰证明、黑糖、麻丝、香火等物品。到庙里,长者焚香取出生辰证明,向神像报丧:“生土神,死土神,念时辰给主公。”然后念出死者的生卒年月日时辰,活了多少岁。庙里的神父根据报的寿数敲钟,一响代表一年,每响一次,长子就掏出一根麻丝,打成捆,绑在神位上,并把香火钱交给庙里的神父。 长老们烧毁死者的死亡证明后,带领死者的子孙回家。

潮汕丧葬习俗2

1. 建设居住场所

潮州人相信“风水”,往往在死前选定风水地“建居”。所谓“居”就是为尚未死去的人修建的坟墓。人死前为什么要建墓呢?人们普遍认为,墓地风水的好坏,会影响一个家族子孙的福祸。正所谓“富贵官位,全凭埋葬;寿命的延长,也靠墓脊”。所以,人们在选择“风水”时总是十分谨慎,一定要请“风水师”。风水地选定后,就可以开始兴建“居”。“居”建好后,就可以立墓碑了。 一般人去世后的墓碑上的字要漆成绿色,而活着的居所的墓碑上的字则要漆成红色,以表示人还没有死去。

2. 预订棺材和丧服

除了提前选定墓地外,有些人家还提前准备好棺材和寿衣。棺材一般用榉木、樟木、柏木等细密结实的优质木材制成。棺材形状多为长方形,由盖和身组成,大小视死者体型而定,大小要适中。民间丧葬用棺材,视家庭财力而定,富人花重金购买棺材,棺材雕刻精细,彩绘装饰,极其奢华;穷人则用薄白棺,简朴粗糙。寿衣制作要择日择时,制作完成后要单独存放,不能被其它衣物压着。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要取出晒干,以除去霉味。

有人认为提前准备棺材、寿衣是不吉利的,其实人老了,随时都有可能死去,谁也无法预料,如果提前准备好这些东西,老人去世时也不会慌乱。

3. 葬礼程序

老人临终时,要将他迁入堂屋。老人死后,亲属要带着锅碗瓢盆到河边或泉眼处投币“买”水。然后用这水给死者行沐浴仪式。然后给死者理发修面,脱去衣服,穿上丧服。一般男子穿双数长衣,女子穿单数长衣,都穿黑鞋白袜,手拿手巾、扇子。尸体上盖天地被(即棺被),红布在上,白布在下。棺被盖在脸上,据说死者如虎,以免吓到活人。其实,怕家属见人太伤心,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死者脚下放置一盏豆油灯,称为“脚尾灯”。据说“脚尾灯”能为死者在阴间提供照明和指引,所以一定不能吹灭。灯旁放一碗米饭,称为“鬼饭”,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过去有“报钟”的程序:遗体入土后,死者的子孙们都提着白灯笼,排成队到土地神庙或城隍庙前“哭告”土地神或城隍,说家中有亲人去世。报钟后,派人到死者生前亲朋好友家门口报信,这叫“送老人”。报死者不能直接进家门,只能在门口说话。亲朋好友得知消息后,都给报死者一点“脚钱”,以表示惊讶,也表示对报死者的感激。这就是潮汕话所说的“买水报地”。

4. 埋葬

遗体入棺仪式。棺材入棺前,要举行“喂生”仪式,由孝子、儿媳用筷子夹起一小块豆腐、几粒米,喂给死者吃。这是古代丧葬中“饭入嘴里”的延续。古人认为饭入嘴里是孝道的表现方式,“孝子之所以孝,以口奉死者,不忍露口”(《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修注),使亡父母能像生者一样享受吃喝的乐趣,同时也报答亡者养育之恩。 棺材入棺前,死者的兄弟姐妹、儿女要相见,才能入棺。入棺前,棺底要铺上纸钱,再在上面加上五朵用纸钱折成的“柿花”。遗体入棺后,在额头、肚脐、脚趾上各加一朵“柿花”,然后封好棺材,用斧头钉上六枚钉子,并说:

钉第一钉,万事兴隆;钉第二钉,子孙兴旺;钉第三钉,三朝元老;钉第四钉,四季皆兴隆;钉第五钉,五代同堂;钉第六钉,万事如意,子孙万年富足。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