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株洲市仁孝公墓内墓地密密麻麻。记者陈杰摄
最贵“公共墓地”48.8万元
本报记者 王兴霞 邓艳红 株洲清泉报道
清明节将至,昨日,株洲市民高先生来到任晓墓园为亲人扫墓。去年,高先生花8000元买下了任晓墓园一块地。但昨日扫墓时,高先生却迷茫了,他看到株洲市殡葬执法大队发布的公告,除福寿山庄、福寿墓园、万寿山墓园外,株洲市区其余均为非法墓地,这让他心里很不安。
墓地出售给公众,成为商业墓地
任孝墓地位于株洲市石峰区清水村。
墓地所在地是两年多前石峰区一家水泥厂倾倒垃圾的荒地,一些村民在荒地上开辟菜地,后来水泥厂倒闭了。2009年,当地人刘俊文开始修建墓地,他给村民每块菜地补偿200元。清水村居民安葬亲人时,墓地免费提供墓地,只收取少量材料费。
任晓墓园建成仅两年,记者在墓园看到,墓地里密密麻麻,数百座坟墓已经售出,并立起墓碑。
据清水村村委会2009年向株洲市民政局提交的报告,该村计划投资231万元,将36亩(后改为65亩)荒地改造成骨灰公墓。但记者从株洲市仁孝墓地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上看到,该公司注册资本仅为31万元,经营范围为公墓墓葬材料销售。
仁孝墓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墓地的确是为了满足铜塘湾全体居民的需求,只向村民收取购买墓穴的材料费;但虽然是公益性墓地,但每年并不接受政府的资助,只能在保证当地村民“有地可埋”的前提下,将多余的墓穴对外出售,赚取一些“墓地维护费和日常开支”。不过他表示,即便对外出售,墓穴的价格也不贵,最低售价4800元,最高也只有1.6万元。
不过,株洲市殡葬管理处副处长莫朝阳告诉记者,公益性公墓是不允许向社会出售墓位的,“如果向社会出售,就超出了公墓的经营范围,直接变成了营业性公墓。”
陵园最贵的亭子造价20多万元
昨天下午,记者假扮为想买墓地的市民,来到株洲仁孝墓地进行暗访调查,发现墓地并不像刘俊文说的那么“便宜”。
进入墓园大门,记者看到,墓园很大,墓碑多达数百块。墓园东侧的山丘上,两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忙碌地为墓园拓建新面积。山脚下,一座人工湖也在建设中。
看到有市民来看墓地,墓地办公室的一位年轻女子赶紧过来介绍和宣传墓地。这位女士自称姓刘,她表示墓地已经建好了几个区域,可以供市民选择。
当记者用手机指南针查看墓地方向时,该女子立即带记者来到八区,并称八区是目前风水最好的墓地,七、八、九级墓地位置最好。“后面是山,前面是人工湖,左边的青龙比右边的白虎高很多。”该女子称,这一带风水难得一见的好。讨价还价后,她给记者算了价钱,清明节打折后,包括墓碑、刻字、瓷像等,总价3.1万多元,合葬还要多花400元。
记者发现,整个墓地上方,有一个亭子格外显眼。当记者询问墓地里为何会有亭子时,该女子称,亭子是家族墓地,卖了48.8万元,可以埋两个人。当记者疑惑为何价格这么高时,她表示,建这个亭子花了20多万元。她称,亭子旁边可以埋10多个人。亭子下面的7区墓地,大部分都埋了人,有的空地,连墓碑都没有。该女子称,都被人买走了,价格3万多、4万多、5万多不等。“最便宜的墓地在3区,只要4800元。”
在参观完各地区公墓后,该女子将记者带到了公墓的接待室,并向记者解释了一件事:从安葬之日起算,20年后,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具体标准由民政局届时确定。当记者问及公墓的用地性质、未来的管理费会不会很高时,该女子表示,该公墓为公益性公墓,归民政局管辖,株洲市所有公墓都一样。
“清明节过后价格就不一样了,如果要预订墓地,可以先交500元押金,考虑一个星期,不要了可以退钱,明天可能就没有墓地了。”记者离开后,该女子催促记者交押金预订墓地。